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移居加拿大的中共元老张国焘晚景凄凉 /

移居加拿大的中共元老张国焘晚景凄凉

张国焘与毛泽东在延安(图片均来自凤凰网)
川陕苏区将帅碑林里的张国焘塑像
多伦多松山墓园里的张国焘夫妇之墓
多伦多松山墓园里的张国焘夫妇之墓
张国焘与夫人携孙儿、孙女在加拿大公园里。
晚年身在加拿大的张国焘全家福

张国焘(1897年11月26日-1979年12月3日)字恺荫,又名特立,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县(今萍乡市上栗县金山镇山明村)[1];中国共产党发起人之一,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

张国焘的父亲张鹏霄曾任象山知事。张国焘少时进私塾读书,于1916年秋,考入北京大学理工预科,1919年从预科毕业转入本科。但是张没有读完本科,就成为职业革命家。在校期间参加了五四运动,担任北京学联主席,是北京学生领袖之一。

1920年跟随李大钊参与筹组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下旬在中共一大当选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三人团成员(任组织主任),是中共的创始人之一。1922年二大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组织部长。在中共三大上,因为反对与国民党合作,被批判左倾。四大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农工部主任。五大为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1927年7月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成员、负责人。1927年八七会议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1928年6月六大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与瞿秋白一起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代表。1930年11月回国,进入鄂豫皖根据地,担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副主席。

在长征时期,1935年6月,由洛甫(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等领导的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与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当时的红四方面军有近八万人的强大实力,而红一方面军经过前一阶段的长征,只剩近一万人。会师后,张国焘取代周恩来出任红军总政委。因为张国焘坚决南下而中共中央坚持“北上路线”,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再次分裂。1935年10月5日,张国焘在四川马尔康县卓木碉自行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史称“第二中央”),张国焘自任中央主席,并单方面宣称开除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洛甫的党籍。

中央红军在延安建立并巩固了根据地之后,南下期间损兵折将的张国焘被共产国际命令取消其“第二中央”,张被迫带领红四方面军和任弼时领导的红二方面军一同北上,1936年10月在甘肃静宁县将台堡(今属宁夏)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会师之后张即被边缘化,被剥夺了军权并遭到批判。

国共第二次合作全面抗日后,1938年4月3日,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一说是代主席)的张国焘借祭拜黄帝之名逃离延安,遇上蒋鼎文后到了西安,投奔中国国民党。4月11日周恩来到武汉汉口与张多次协商未果之下,4月18日,中共中央开除张的党籍(于4月22日《新华日报》发表)。

张国焘投靠国民党后,蒋介石视其为“对延安的致命打击”交给军统领导人戴笠“妥善运用”,但此后张国焘对中共(特别是主要以红四方面军为班底组成的八路军一二九师)进行的策反工作收效甚微。

1946年至1948年张国焘在上海办《创进》报;1948年底因政治环境变化,举家迁到台北;1949年冬又移居香港。1949年至1952年10月张国焘任《中国之声》杂志社长;1966年开始为美国堪萨斯大学撰写《我的回忆》连载文章,并于香港明报月刊刊登中文版。

1968年张国焘移居加拿大,1976年张突然中风,右半身瘫痪;1979年12月3日于加拿大多伦多病逝并葬于此地,终年82岁。

张国焘于1924年与杨子烈结婚,育有三子张海威、张湘楚、张渝川,三人皆在美国与加拿大定居。

值得一提的是:1960年10月,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在北京中南海采访毛泽东时问道:“您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毛泽东回答:“那是在1935年的长征途中,在草地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当时党内面临着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文字来源:维基百科)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