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为社会献一份爱:慈善温暖我们的生活 /

为社会献一份爱:慈善温暖我们的生活

有一部美国电影叫《心的方向》,讲一个保险公司高级职员,退休后精神失落,又遭遇妻子去世、朋友背弃、爱女嫁人的种种打击,在驾车出游回到家中后,面对物是人非的凄凉空屋,感到生命已经没有价值。此时,他收到了他每月寄钱救助的一名黑人孤儿的来信。孤儿6岁,不会写字,给他画了一幅画。当主人公看到一幅大人大手牵着小人小手的稚嫩图画时,开始泪流满面,继而发出幸福开怀的欢笑。他重拾了生活的信念。这部影片也诠释了慈善事业的一个命题,做慈善不仅是帮别人,也是帮自己。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慈善,慈善无时无刻不在温暖着我们。

从慈善家谭若怡女士到福慧社

上周五,加拿大福慧基金会在万锦文华餐厅举办了主题为纪念辞世善长谭若怡女士的记者招待会。

谭若怡(Juliana Tam)女士于2005年9月25日因病辞世,享年五十余岁。她的遗愿是把自己最主要的遗产——一处价值三十万加元的房产捐赠给加拿大福慧基金会,用以帮助中国大陆贫困学生继续获得教育机会。

加拿大福慧基金会副会长王昆明说,在得知获得来自普通家庭的这笔巨额捐赠的消息时,福慧的义务工作人员们也为这位素未谋面的捐助者的慷慨感到非常意外和感动。后来才了解到谭若怡女士得知自己患上不治之症时,并非像常人一样选择一掷千金,尽情享受自己的财产,而是趁行动自如之时,多方打听,怎样才可以充分运用她的财产去帮助有需要人士。据回忆,谭女士生前给加拿大福慧基金会打过几通电话,每次都超过一小时,向福慧提出十分详细的问题,在确认福慧能够合理支配她的财产、帮助有需要的人后,才在遗嘱上郑重写下那令人感动的一笔。

叶佩华女士则为加慧社代表。她的发言打动了所有与会者。她说,加慧社本来是一个即兴和随意的组合,主要由十余名女士组成,大部分是香港中文大学校友,其中有教师、社工和家庭主妇等等。她们都想为中国下一代的教育做一点事,但不知从何入手,后来得知福慧社这一组织后,她们发起一个名为“一日一蚊”的助学计划。涓滴成河,四年后,加慧社筹集了共四万加元,悉数捐给福慧社,让其代为行使善款的使命。另外,加慧社的妇女们肩负起与贫困生通信交流的责任,鼓励他们在逆境中保持坚强上进的精神。

在围绕如何实现谭女士的遗愿的过程中,感人的事迹有很多。例如,在加拿大法院执行遗产转受一般要等3年时间,以弄清当事人生前是否有债务须偿还,但福慧社希望尽早使用该款项帮助有需要之人,因此,从事律师工作的该会秘书黄乐琪,多次义务向法庭解释福慧基金会承受这遗产的迫切性,终使法官破例在极短时间内批准房屋的转受;地产经纪郭叠云和关威廉,把出售谭女士房产所得佣金悉数捐给福慧社;经营福慧基金的投资公司,也只收取部分低廉的成本费用;就连当日记者会的场地及午餐,也由万锦文华东主张先生作东……还有更多站在背后默默支持者,在此恐不能尽录。

这个记者招待会下来,福慧社给我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它的主旨是帮助生活在中国偏远而贫困地区的青年们,让他们能接受教育。然而与一般慈善机构有所不同,福慧社是个零行政费用的机构,也就是说,它平时的行政开支全部来自社员,而不会动用捐赠者的一分一毫,即使是飞往中国探望贫困生的机票也是个人掏腰包。另外,他们有着层次分明、有条不紊、各司其职的管理。福慧专司财务投资阮启刚表示把这笔30万加元的善款交给具有规模的投资公司代为运作投资,预计每年从中可获得1.5万加元回报,相当于约人民币10万元,估计每年可设立60个奖助学金, 资助中国贫困大、中学生。

福慧社下周将启程进行第三次“福慧助学之旅”,前往中国的四川、云南、成都4所大学及1所高中,还会到凉山探访当地近百名孤儿,为当地贫穷学生颁发奖、助学金。就在今年五月份18名成员参加了前往中国的福慧助学之旅,他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宗教背景,在以助人为本上则有着最大的共识,做到互相尊重包容,细化分工,有人负责制作纪念品,有人安排行程,甚至有人将学生整年的通信做了一份综合报告,以便交谈时能够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及时勉励和开解他们的困惑,引导他们对认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以及慈悲乐助的精神。倘若谭女士泉下有知,定为这些与她自己一样善良的后人们感到万分欣慰和骄傲。

福慧基金会会长关保卫说,在慈善事业中,不应仅给予贫困生金钱,还应鼓励同胞们互相爱护和支持。毕竟精神的力量不可小觑,如果人人都能像谭若怡女士一样,为社会贫弱献出一份爱,这个社会势必走向更大的平衡和美好。

中国人慈善意识与日俱增

在香港、台湾等地,慈善与捐赠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他们,移民加拿大后从事慈善是件很自然的事情。对于中国大陆移民来讲,慈善意识相对要差一些。让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慈善与捐赠的理念在大陆也得到较快的普及与发展。

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告诉本报记者,2005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支持发展慈善事业”,这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表明中国政府开始重视慈善事业了。2006年3月,首届“中华慈善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会议并讲话,紧接着民政部组织推出“中国慈善排行榜”。这一切都传递一个讯号,长期以来对慈善事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中国政府开始意识到慈善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了。

据中国社科院朱传一教授介绍,英文中“慈善”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意是“爱”的意思,表示的是在尊重基础上的爱。中国人自古就有扶危济困的传统,只不过在后来的发展中落后于西方罢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家的慈善意识开始觉醒,率先成为慈善事业的主力军。从中国慈善排行榜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年捐赠额超过百万的企业家已有几百名,而且人数每年都有大幅度增加。连续3年捐赠排名第一的黄如论先生是华侨,每年都要为社会捐赠上亿元人民币,年逾八旬的深圳彭年酒店董事长余彭年为中国的白内障患者捐赠累计达几亿人民币。尽管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中国的富翁捐赠还并不普遍,但那些慷慨的慈善家们为整个社会做出了表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慈善家的行列。而且慈善家的行为在无声地感染着普通人。

在福建省的福清市有一个福耀玻璃集团,老板曹德旺用18年时间,把一个十几万元家底的乡镇小厂打造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六的汽车玻璃生产基地,如今已是身价几十亿的上市公司。曹德旺一向热衷慈善,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福建平潭县有个程坑村,在一个寸草不生的岛上,村里共有40户人家,村中无法打井,饮用水必须一桶桶地从五公里外挑回来。而且交通不便,缺少基本的医疗设施,也没有学校,村民们几十年来多方求助无果。 曹德旺得知了这件事,就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由他出钱将村民全部迁出。曹德旺先后共出资240万建程坑新村。现在村民已经在新的家园里安居乐业了,村民们十分感激,主动放弃了参加施工的劳动报酬,用这笔钱建了所敬老院,这可以说是对曹德旺善举最好的一种回报吧。曹德旺得知村民的举动后很感动,从此逢年过节他都要派人送钱送物去敬老院慰问老人。

慈善不是富人的专利,慈善事业也不应该是富人良心发现时偶尔的施舍和恩赐,而应该是每个人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对他人的同情与关爱。中国的普通百姓也正在逐渐融入慈善事业的大潮中。1998年的洪水,2003年的非典,2005年印度洋海啸,每
一次大的灾难面前百姓都会伸出援手,帮助那些遭受打击的人。

在中国深圳有一个义工叫丛飞,他于1997年加入深圳义工联,从此他以奉献社会为快乐、以奉献爱心为己任,以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他先后二十多次赴贵州、湖南、四川、山东等贫困山区举行慈善义演,走时不但捐光了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钱物,有时还向随行的朋友借钱捐助,有几次甚至连身上穿的衣服都脱下来捐了。十多年来,为社会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36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2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 2005年1月,已经患上了胃癌的丛飞抱病参加了为东南亚海啸灾区的6场赈灾义演。

山东胶州半岛有位80岁的老人,叫梁志云,20多年前,她收留了一个孤儿,谁知从此一发不可收,到现在她抚养照顾了200多名孤儿,被誉为山东胶州“慈善大使”,老人没有钱,但她有一颗慈爱心。

不富裕并不说明就没有帮助别人的能力,正如中国俗话所说的那样“千里送鹅毛 ,礼轻情义重”。慈善事业的最终目的不在于给予了多少,而在于有没有一颗同情和善良的心。慈善的目的是让那些接受资助的人,从此改变他们的生活和命运。

多伦多华人社区发展需要慈善

2006年9月9日,历时18年、耗資1550萬元的大多倫多中華文化中心二期工程竣工,中心主席張明達表示,第二期工程標誌著華人社區的一個偉大成就,也是對加拿大多元文化的一個貢獻。加拿大总理哈珀亲自到场祝贺,哈珀高度赞扬华人社区对加拿大富裕以及社区的贡献,感谢华人社区对加拿大多元化带来的积极作用。据張明達介绍,大多倫多中華文化中心从18年前的一个梦想到今天变为现实,有赖于来自于华人社区的近千万元捐款和千名义工无私的奉献。华人社区的成员都希望建造这样一所东西方古今文化相互交融的场所,这也将给大多伦多地区的其它民族团体做出典范。在捐资者中,何鸿燊博士伉俪 、孔宪绍博士、梁国光博士 、文洪磋博士伉俪 、伍利德蕙参议员等人的名字永远留在大多倫多中華文化中心的记忆中。

华人女高音歌唱家胡小平曾在不同的场合为建造大多伦多地区的中华文化中心筹款演唱。她说过去她们在为文化中心演出募捐的时候还觉得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如今梦想实现,她为这一壮举感到激动和骄傲,她说自己现在已经老了,可是建造这所中华艺术中心可以为未来中国和加拿大的艺术家们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

不久前,社会各界捐助蒋国兵家庭的活动见诸媒体后,由华谘处和中国移民紧急援助基金分别设立的两个捐款帐户,短短几天时间就收到善款10万元,彰显危机关头华人社区互助的善举。蒋国兵妻子卢彩蓉和家人在致多伦多各界善心人士的感谢信中表示:“这么多的在加机构和朋友,从事情发生之初,到送走国兵,一直和我们家庭在一起,承担起了本该由家人承担的责任,圆满处理了国兵的后事,让我们全家都感受到了华人大家庭的温暖,我们家庭实在无以回报。”

据加拿大福慧基金会副会长王昆明介绍,香港福慧慈善基金会创办人严宽祜居士把自己做生意的资金投入到慈善事业中,于1997年在香港成立基金会,至今已经在中国贫穷地区兴建120多间学校。之所以选择资助大陆的学生,是因为他们知道还有许多家庭无力负担孩子的读书费用,大家都是炎黄子孙,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应该有一种互助互爱的精神。福慧基金会希望这些受资助的师范大学的学生,将来能够投身教育事业,让慈善事业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为中国的未来在教育,中国的强大则影响海外华人的地位。

多伦多社区与文化中心行政总监钟新生说,社区与文化中心是以为大陆移民服务为主的社区慈善机构,该机构每年的捐款人也主要是来自大陆的移民。据他介绍,加拿大慈善机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但政府拨款的前提是看这个慈善机构有没有募款能力,按照规定,慈善机构的费用一年之中至少有一个月要自筹,这是对慈善机构自我能力的考量。对于捐款者来说,捐款既是向社会献爱心,同时也可以享受免税待遇,是利人利己的好事。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慈善机构工作人员介绍,如果从总量上看,目前多伦多华人社区主要捐款者还是以香港移民为主。但近年来随着大陆移民的增多和新移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新移民为慈善机构捐款的数量正在逐年上升。

(本报记者:汉斯 阅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