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美国华裔移民父母被迫拿绿卡 欲哭无泪 /

美国华裔移民父母被迫拿绿卡 欲哭无泪

移民局以「生为龙的传人,傲为美国公民」,鼓励符合归化资格的华人新移民入美籍。但有已归化的华人却抱怨,身在国内的父母想来美探亲,签证申请却被签证官以有移民倾向为由,一再遭拒,无奈之下只有为父母办理绿卡。但老人拿到绿卡后,每年都需要来美国「坐监」半年,语言不通,交通不便,让不少老人们苦不堪言。

原籍山西的钻石吧居民贺女士2007年入籍后,邀请父母来美探亲旅游,但到2008年,老人在国内先后三次向北京的美国大使馆申请B1/B2签证,都被签证官以有移民倾向为由拒发。贺女士无奈,「既然非得说老人有移民倾向,那就乾脆给他们办绿卡」。2009年底老人的移民申请通过,每年来美国住满六个月。

但贺老太太说,在美国「坐移民监」,语言、交通障碍不说,休閒生活也贫乏。已退休多年的贺家二老表示,国内生活丰富得多,「社区内老人们常组织书法、棋类、摄影比赛,单位免费组织全国各地、东南亚旅游,美国根本满足不了这些」。贺老太太还说,老人医疗方面,国内「每年免费体检除基本项目,X光、核磁共振、内镜这一类项目也都能免费做」,反观在美国,体检环节过于简单不说,就连自己一次犯胃疼,医师都没让做胃镜,只给验血。

贺老先生说,每次到美国一下飞机,就开始度日如年的「倒计时」,也曾与老伴多次商量过是否应放弃绿卡,但又担心往后再要申请非移民类签证更不可能成功。

去年来美后一直住在阿苏萨儿子家中的蒋老先生也自嘲是「被迫绿了」。他说,儿子还是拿绿卡的时候,邀请他来美国探亲旅游,大概由于他老伴过世多年,儿女分别定居美国和加拿大,两次签证申请都被美国驻上海领馆以「在中国没有足够牢固的约束力」为由拒绝。儿子2008年入籍后,他第三次申请签证仍以同样理由被拒,于是儿子只有为他办移民。

蒋老先生说,过惯国内走东串西的热闹日子,在美国左邻右舍却几无交集,社区内没有老人活动中心,购物广场距离住家步行也需40多分钟,真是「越住越觉得孤独」。今年春节时看著春晚,想起国内的热闹光景,更是「都要哭出来了」。

他说,自己初衷只是希望有机会来美国看看儿子、各处走走,从未打算长期居住美国,毕竟这裡环境再好,文化语言都有隔阂。持绿卡虽然还可免签证去加拿大看女儿,但如今儿女各忙各的事业,也不可能要求他们花太多时间陪自己旅游。

蒋老先生说,放弃绿卡念头在他头脑裡「转了千百回」,却为怕伤儿子一片孝心而始终没有说出口,「捱一天是一天」。

律师张军承认,由于B1/B2签证要求申请人证明自身没有移民倾向,公民父母签证申请被拒机率确实比其他申请同类别签证者高,有部分子女为免老人折腾,只得替他们申请绿卡。

律师申春平指出,除移民倾向明显,美国使领馆还考虑到公民父母持B1/B2到美国,仍能滞留境内递交调整身份申请,这是美国政府向来不鼓励的,当局认为公民父母要来美国,应直接申请绿卡,也是造成公民父母拒签率高的主因。

张军指出,老人如不能很好适应美国生活,可申请有效期为两年的「白皮书」(reentry permit),且美国允许申请人以工作、医疗人道等原因无限期续「白皮书」,因此老人如持有「白皮书」,则大部分时间仍可居住国内而不必担心失去绿卡。

张军说,如老人决心放弃绿卡,则是对其没有移民倾向的有力证明,大量真实案例表明,老人放弃绿卡后再申请探亲旅游签证,通常都很容易成功。张军认为,随著中国大陆生活质量提高,生活便利,绿卡对于老人将越来越成为一种负担,放弃绿卡的老人也会越来越多。

不过申春平指出,即便放弃绿卡,未来老人再申请非移民类签证来美,仍存在被拒风险,应审慎抉择。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