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环球华报专稿:多伦多唐人街何去何从 /

环球华报专稿:多伦多唐人街何去何从

新闻背景:据多伦多中区唐人街商户介绍,10月27日,多伦多市环境局人员出动铲泥车、卡车等“扫荡”中区唐人街,将放置人行道的超市货物悉数运走。据说,此次行动没有任何预告通知,没有现场翻译,环境局工作人员态度粗暴横蛮。一些华商认为此事涉及对华人的歧视,更多人为将来唐人街的发展前途忧心忡忡。也有政界西人认为此事发生在选举之前,让人容易联想到和政治的关联。11月3日,“唐人街紧急大会”召开。

另一边,市长苗大伟接受华文媒体访问时,承认市府日前的行动有些过火,已经通知有关部门跟进此事。随后市府发言人就此事的答复是:市府有关部门在10月19日、25日、26日已先后对所涉违规超市发出过3次书面警告,只是在27日当日实施行动前没有通知。相关人士强调,执法是必要的行动,不存在任何种族歧视,起因是路人投诉障碍物阻碍交通,目的是为了加强人行道的安全。

沟通已在这里进行

11月3日,在中区唐人街“菩提缘素食楼”,华埠发展委员会创会副会长郭伟光就多伦多中区华埠“扫荡”事件召集了华埠历史上少有的“唐人街紧急大会”,多伦多华人社区服务协会、安省华裔人头税家属联盟、全加华人协会(平权会)、中区华埠警民联系委员会等十数华人团体领导、华埠商家出席了这次大会,市议员萧华(Martin Silver)、两名市议员候选人甘熙仑(Helen Kennedy)和魏德方(Adam Vaughan)等出席了这次非同寻常的“唐人街紧急大会”。会议的结论是,谴责粗暴行为,希望政府道歉。

虽然“扫荡”事件已经发生一周,但在紧急大会上依然能感受到受损商家那种“愤怒而无助”的情绪,以及在异国他乡艰苦创业的华裔人士那种对未来的焦虑。人们传阅着那些关于“扫荡”的现场照片,确实触目惊心,甚至可以说是狼藉一片。

会上最为有力的控诉来自郭伟光:警察开枪之前都会发出警告的,为什么此次“扫荡”行动预先没有任何通知,如果商家真的违规了,也应该让人有时间整改。这起事件是对华人商家的不尊重,对唐人街的发展有负面影响,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道歉。

最煽情的话就是:发出正义之声,团结起来,保卫唐人街。

当事商户的心声:这是歧视,要求赔偿。唐人街的旧有规划已经严重限制了发展,停车等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安省华裔人头税家属联盟共同主席刘来增认为:政府应尊重民间,民间要支持政府。组织起来与政府沟通,自律守法,让政府尊重我们。

还有一个建议是这样的:这件事情到底是谁违法了?一定要讨个说法。

其实,中西文化间的沟通已经在这里进行。

几位西人与会者在发表意见时用了这样的词汇:这种事件的发生是“错误”的,“愚蠢”的,“不光彩”的,“严重”的,听闻后让人“尴尬”的。他们也认为市府及相关部门应该道歉,还应该进行相关改革。同时,萧华(Martin Silver)在他西人惯用的“三明治”式的讲话中提到,多伦多市有三个地方是外地游客必到之处,即:CN电视塔、EATON中心、中区唐人街,唐人街已经不仅是华人移民的社区了,唐人街已经成为多伦多市的标志。解决问题并将唐人街发展得更好,华社和政府应持续对话沟通。魏德方(Adam Vaughan)认为,此次事件总的说来是语言的问题,而不是文化的问题。甘熙仑(Helen Kennedy)认为应该调查,是谁?为什么?都做了什么?让事实说话。

探寻生存发展之道

事实到底如何、有关部门到底有没有发出过书面警告?无论调查结果如何,唐人街的未来发展已经通过此次事件成为一个十分紧要的话题,“唐人街紧急大会”确实“紧急”,但真正“紧急”的事情应该在于:唐人街走向何方?华埠怎么发展?华人如何生存?

多伦多最早的华人是1880年-1885年期间来自中国广东五邑地区的铁路华工,多伦多最早的唐人街也不在现在的位置,而是在登打士街与伊莉沙白街一带,随着华人人口的增加和华人商号的发展,一部份具有远见的华商逐渐向外扩展,最终形成目前中区唐人街的格局。

唐人街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886年加拿大开始实行的人头税,使各地唐人街相继衰落。经过华人不懈的努力,最终使加拿大在1947年停止实施"排华法案",华人亲属同家人团聚成为可能,唐人街发展有了前提条件。

1977年政府通过了将唐人街列为旅游区的提案,并准许华人店铺节假日营业。多伦多市中心最早的唐人街已成为多市的商业区和游览区,每日吸引着大量的市民和游客到此观光购物。

纵观历史,唐人街的发展不仅得意于众多华人先驱的卓绝努力和奋起抗争,也得益于政府的宏观政策及规划发展。而如今,中区唐人街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地域狭小、停车不便、卸货受阻的问题,这限制了商户的发展,也是此次“扫荡”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有关人士建议,“唐人街紧急大会”最应该向政府及有关部门首要提出的,不应是道歉和赔偿,首要应该追究的,不是为什么环境部门要运走放在人行道上的货物,怎么运走,而是探寻唐人街如何发展的问题,应将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政府的未来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讨论具体事宜,争取优惠条件。有关人士说,如果是“紧急”的话,唐人街的发展问题才最紧急,如果“迫切”的话,唐人街商户的走向才最迫切。

事实是,许多有经济实力的华人已经走出唐人街,一路向北发展,居住区域也越来越远离多伦多市中心,在士嘉堡、万锦市、密西沙加、列文治山等华人居住较集中的地区,相继开设了不少以华裔经营为主的商业网点,这些集现代化大型购物、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商厦和中心,被称为"中国城",并让人们感受到了华裔商业在新时代的步伐。

对比中国国内的相同事例,一些城市已经将老市区改造成为商业步行旅游街,保留传统特色,吸引游客流连忘返。真个街道不仅干净整洁,更古色古香、精致美丽。也有将货品展示于店外的,不仅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得到好评,因为,此举得当,体现了当地传统商业的特色,更切合商业步行街的氛围。

分析多伦多市府对于中区唐人街的定位,这是十分清晰的,那就是“旅游区”,这应该是华人商户和华人居民的骄傲。众多华人商户有没有理解这种深意呢?理解后又拿出什么行动呢?

再谈华人融入社会

华裔与主流社会产生法律冲突,并不在少数,如最近发生的新移民岑志强和芝兰中心业主纠纷事件,以及此次华商超市与政府环境部门纠纷事件等等。有关人士曾在岑志强和芝兰中心事件发生后就认为,在多伦多这样一个倡导多元文化的移民城市,如果不解决好文化冲突的问题,由此引发的法律纠纷事件必会源源不断。要消除法律纠纷,也要重视隐藏在法律纠纷背后的文化因素。因为,正是由于文化冲突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才使事态演变成为法律纠纷。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法就是各方突破内心的障碍,跨越文化的局限。

加拿大具有国际声望的文化冲突研究者、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法学教授Michelle LeBaron 女士曾经提及:解决文化冲突的过程中,“白金定律”往往比“黄金定律”更有效。“黄金定律”是说,我对待别人应该以我需要被对待的那种方式。这也接近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白金定律”是说,对待别人应该以别人需要被对待的那种方式。这就不仅仅是“入乡随俗”和“以礼待客”了,而是既突破了内心的障碍,也跨越了文化的局限,既体现了对自己文化的反思,也表现出对别种文化的宽容。

政府和唐人街都应该反思,也都应该宽容。多伦多是一个著名的移民城市,多元文化是这里最大的特色。“保卫唐人街”,就是保护多元文化;尊重法律法规,就是保护城市和居民;着眼大局、加强沟通、科学建议、合理诉求,才真正有利于唐人街以及多伦多的发展。

(记者 柳雯)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