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加中时报:假卡背后的高档消费诱惑 /

加中时报:假卡背后的高档消费诱惑

假信用卡诈骗活动,在全球各地都泛滥成灾,各国警察屡禁不止。前几年多伦多方打击伪造假卡活动一波接一波,不断破获假卡制造、销售犯罪集团。虽然近来多伦多警讯较集中于大麻植种、贩卖等治安问题,但假卡暗流从未中断过,记者查访了一些熟知内情的国际学生,发现假卡在国际学生圈内依然市场“兴隆”。

多伦多警方在今年夏季曾破获一宗假卡案,涉案者是来自中国东北的国际学生。记者暗访一个曾变相成为假卡消费者的知情人,由她说出其中的内幕。

据这位也是国际学生的王小姐(隐去真名)称,她是通过男友认识了这位做假卡生意的人(以下简称A先生),A先生在朋友闲聊中常夸口说,女孩需要什么名牌皮包,他都有本事弄到最便宜的货,只收外面公价的六折;只要看上满意的货品,可以当场付钱,当场拿货。王小姐经不起诱人游说,心动之下就试著指定一个上千元的高级名牌皮包,果然A先生有“信誉”,验货收钱,六折拿到了心仪名牌货。

不过后来王小姐才了解到,A先生是惯做假信用卡生意的掮客,他与本地高级名牌货商店内的职员串通,利用假的信用卡购买顾客指定的高级货品。这种大“减价”的销售方法,在追求时尚的年轻学生中很受观迎。

实际上这种假卡诈骗活动,早已长久存在,十多年前多伦多警方就曾在市中心一幢公寓内破获这种类型的犯罪团夥,他们以假卡及偷窃等方式,在住宅单位元内囤积了大量高档货品,名牌服饰、电器,甚至家俱等都有,顾客可以指定某家店铺的商品,他们可以亲送货品上门,价格打六、七折,他们囤积的赃物有时更以二、三折清仓,而上门的消费高档品的“顾客”连拿救济金的贫困者都有,可见廉价之极。

诈骗的桥段不怕旧,有市场就有供应。罪犯就是利用社会贪小利的心理,做成了假卡消费市场,而现在聚焦目标就是讲究名牌消费的年轻人,尤其是不是加拿大公民的国际学生。

据了解,假卡销赃除了相熟年轻人互传,可到店里购物,当场付钱之外,还有就是利用网站资讯,前段时间一些中国留学生及中文网站上,出现过一些二手买卖的资讯,虽说是二手买卖,但有些贴出来的图片上可以清楚看到物品连封条都没有撕掉,而价格只有原价的五到六折左右。以一台上千元的笔记本电脑为例,通过他们买最多600元,但如果通过正常的渠道买则要1140元,价格相去很大,诱惑力极强。

从网络回贴上也可见,不少消费者明知货品来源有问题,但只要货的本身没有问题,他们还是不顾其他照样抢买。甚至有些回帖直接了当指出这是刷假卡买来的货,但感觉回贴者不是要维护正义,而是起哄或者眼红。网络上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刷假卡者在囤积一定的货品后,通过在网上注册网上商店的方式,进行销售,但这种情况很难鉴定真伪。

由于这种假卡消费市场在国际学生中有很强诱惑力,缺乏法制观念的年轻人大多不排斥购买假卡消费品,反正查到也就谎称不知来源,这种低风险高消费的方法,很能“争取”顾客,甚至有人要买高档货前,还会四处查问有无刷假卡的人。

在国际学生圈对加拿大社会了解浅薄,根本不在乎法律约束,也没有对加拿大的归属感。不少人总认为,国际学生高付出,缺乏种种社会服务、福利,如同游走于社会的边缘,诚信观念一向缺乏,所以往往以利为先,“假”字对他们感觉并不强烈,似乎个人很多的东西都离不开“假”,假结婚、假证明、假学位等等,只在乎假的背后有无实利,也不在乎再多个刷假卡,反正有正货就成。这种心态正成了假信用卡诈骗滋生的土壤,高档品的诱惑正侵蚀著年轻人的心。

(陈伟)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