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官媒南北呼应明挺朱相 暗批温警李 /

中国官媒南北呼应明挺朱相 暗批温警李

【多维新闻】十年沉寂不做声,一朝出鞘破千军。中国前总理朱镕基,继清华校庆上一鸣惊人后,最近又推出力作《朱镕基讲话实录》,内容涉及到其执政期间,关于房改、分税制、国有企业改革、成功抑制通胀等多项重大举措。就在新书发布之时,大陆一向以敢言著称的南方周末以《如果本届政府都是“好好先生”,我们就对不起人民》和《如果不去关心人民的疾苦,我当什么总理》为题连续3版刊登朱镕基任总理时的讲话。因其标题被认为有影射当朝内阁的意味,引起舆论哗然。

南方报系常有惊人之举,尚不足为怪,更为令人关注的是,北京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罕见以整版篇幅刊登署名“卫民”书评文章,高度评价朱镕基的卓著功勋,其反应比南方周末有过之而无及。

这是南方报系与人民日报首次在政治论调上达成一致,堪称舆论界的南北呼应奇观。而其他媒体和草根舆论也纷纷提枪跟上,一股“朱镕基热”在大陆骤然成形。这种“朱热”背后意味着什么呢?多数大陆媒体认为,“朱镕基热”的出现是民众对现实不满和对当朝政策的反讽。在中国政治上,历史很多时候是拿来针对现今的。那么,《朱镕基讲话实录》在此时的出版以及官媒主导的“朱镕基热”说明了什么呢?

“铁血宰相”回来了?

朱镕基在位时,曾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最厉害的老板”、“中国的戈尔巴乔夫”。更有媒体直呼朱镕基“铁血宰相”。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厉害”的人物,卸任后却出奇的低调,拉琴品戏,犹如闲云野鹤,从不对当前的任何官员有任何的“指示”和干涉。而且,朱镕基曾说过,不出书,不写回忆录,不题字等。但现在是什么让他改变了初衷?他此次出版的《朱镕基讲话实录》,应该可以让人们从中看出端倪。

此番四卷本的《朱镕基讲话实录》(以下简称《实录》),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约123万字。书中收录了朱镕基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总理期间的讲话、文章、信件、批语等348篇;照片和批语、书信影印件302件。其中,绝大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朱镕基逐篇审定了编入《实录》的全部文稿。从书中的许多内容来看,都可以使人们联想到当今的贫富分化严重、物价飞涨、贪腐丛生。此书的横空出世,以古喻今之意明显。

据悉,退休后的朱镕基,其实并非真如闲云野鹤般的在颐养天年,而是经常四处巡查,了解社会民情。今日之《实录》可以说是他多年体察国情、民情的有感而发。这么多年看下来,他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也所以他一改不出书的初衷,而捧出了洋洋百万字的《实录》,让历史对今天说话。也于是,一个鲜活的 “铁血宰相”再度出现在人们面前。这也正是一向快人快语的朱镕基性格使然。

“铁血宰相”的一声吼,大陆舆论界抖三抖。大陆媒体、学者、网民一片哗然。素来偏向自由主义的南方报系与一贯正统的中共党报《人民日报》竟一反常态,破例共同为朱镕基新作摇旗呐喊。《人民日报》9月13日刊登的署名“卫民”的整版文章,题为《一部记录中国改革和发展历程的著作———学习〈朱镕基讲话实录〉》,高度评价了朱镕基的历史功勋,文章长约11,400字,撷取《朱镕基讲话实录》中朱镕基的部分讲话,穿插背景和评论,对朱镕基讲话中屡屡提及的23个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词”,逐一加以描述。

须知近年来,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李岚清等人纷纷出书,但从未获的《人民日报》如此高规格的推崇。

更值得注意的是,南方系也对《人民日报》“投桃报李”,次日《南方都市报》亦摘编了“卫民”的这篇文章,选取了其中“反对片面追求速度被认为与邓小平南方讲话唱反调”“分税制改革建议对广东等省要求作出让步”“政府机构改革国务院工作人员减少近50%”“反走私着重打击有特殊背景的法人走私”“入世问题亲自与美方谈判”“重视舆论监督揭露不良现象才能得到人民拥护”等部分点评。

作为中共党媒,《人民日报》肯放低姿态,与一向以自由民主色彩标杆自居的南方系找到朱镕基这个契合点“实属难得”,其“挺朱”含义昭然若揭。

提点当朝者 警示继任人

尽管《实录》中绝大部分内容是第一次公开发表,但其中一些“朱氏语录”已经在网上传播开来:“本届政府就要到期了,我现在最担心的是经济过热”、 “多数人还没意识到房地产过热的严重性”、“拜托大家别拿公款去买小汽车,发展公交吧”、“香港许多好东西值得内地学习”、“如果不关心人民的疾苦,我当什么总理”、“民间疾苦令人发指,看了血压高”、“如果本届政府都是‘好好先生’,我们就对不起人民” ……

朱镕基独有的鲜明的性格深印在这些字句中,其磊落、直率、嫉恶如仇被展现得入木三分。有民间舆论认为,朱镕基语录受追捧,是民众在借以宣泄对“胡温新政”的不满,所谓以古喻今是也。而之前朱镕基2003年退休后,曾表示不谈工作是最大的原则,以免给胡温体制造成“被动”局面,但从他今年4月在清华大学高调针砭时弊,谈及税制改革、房地产、汽车工业和教育问题,紧接着又在《朱镕基讲话实录》披露许多未见诸报端的讲话,恐怕也是对当今政策十分不满。

由于朱镕基是前任国务院总理,更多被用来做对比的是现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是媒体认为,这实际上是一场“批温”的舆论盛宴。温家宝的“八谈政改”、“政治作秀”等都无法在中共高层中博得好感,甚至在普通民众眼里,他的奔波安抚都要被挂上“无能”的标签,毕竟温在任期间,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丛生、物价飞涨、贪腐横行的问题日益严重,民众已经厌倦了温氏这种温和的执政方式。一个是“铁血宰相”,一个是“温情总理”,但奇怪的是,民众反而怀念有专权意味的铁血人物而反感体现人情味的温情者。朱镕基曾经说过:“关于我本人,除了我确实是在埋头苦干以外,我没有什么优点,我不希望别人学习我,特别是某家香港报纸说我的本事就是拍桌子、捶板凳、瞪眼睛,那就更不要学习我。但是这家报纸说得不对,桌子是拍过,眼睛也瞪过,不瞪眼睛不就是植物人了嘛,板凳绝对没有捶过,那捶起来是很疼的。至于说我这样做是为了吓唬老百姓,我想没有一个人相信他这种说法。

“我从来不吓唬老百姓,只吓唬那些贪官污吏。” 朱镕基的名言还有:“反腐败要先打老虎后打狼,对老虎绝不能姑息养奸,准备好一百口棺材,也有我的一口,无非是个同归于尽,却换来国家的长久稳定发展和老百姓对我们事业的信心。” “自己不勤政,又不廉政,吃吃喝喝,乱批条子,任人唯亲,到处搞关系,把国家财产不当一回事,你坐在主席台上面作报告,下面能不骂你?”大概正是如此让人荡气回肠的豪言壮语,使人们觉得比“仰望星空”的脉脉柔情和惺惺作秀更可亲更信赖吧。

但是有熟悉中共高层的人士向多维新闻表示,类似朱镕基的中央高层出书须有胡锦涛或主抓舆论的李长春的首肯。而《人民日报》发文力挺,更要由中共决策层背书。近年来中共多位前高层重要人物出书立传,体现了目前中央对前任领导者的发言限制放开了,也说明中共中央的宣传政策开始以此来显示“决策的透明性”。另外,朱镕基的书现在得以出版,且在官方舆论上如此大张旗鼓的造势,不能说没有一点对现在时局的针对性。相当一段时间来,中央、民间对现任总理温家宝议论多多,“影帝”之说甚嚣尘上。而现实中,通胀压力不仅未消且步步高升。同时,高房价、贫富高差距及腐败频生。温家宝越来越成为众矢之的。因此,请出朱镕基提点一下温家宝,不能说不是一种考量。但远未到要“倒温”的程度。如果中央是为造舆论“倒温”,那么温家宝就可能在十八大前卸任下台,也意味着中共出现了党内分裂,而这是很大的政治问题。现在距离温家宝卸任只有一年时间,温又未有严重的政治弊端,“倒温”显然无必要。中共不会让党内的分歧或矛盾公开化,这是其一贯的思路。

除了提醒温家宝,应该还有更深一层意思。上述人士表示,温家宝任期将尽,现在只针对他意义不大,更重要的是警示未来的继任者李克强。李克强之前赴香港访问时,英语作秀,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印象,也是一派西式政客的作风,有步温家宝“作秀”的后尘之意。这也是中央高层及朱镕基等前辈看不惯与担心的地方。借实实在在的朱镕基提点温家宝,更警示李克强,要重在务实,莫要“务虚”才是中央此次主推“朱镕基热”的潜台词。

目前,亦有一种看法认为,是胡锦涛在任期的最后关头改与朱镕基结盟,试图同温家宝切割,以在民间为自己日后留一个好名声。分析人士认为,这虽然不无阴谋论的味道,但也体现出社会上的反应。

为习近平强势执政铺路

翻阅《朱镕基讲话实录》,很多人说朱镕基在很多问题上一语成谶,一些今天想骂的,朱总当年都已经骂过,比如给京沪高铁泼凉水,比如批城市拆迁大量卖地影响稳定,比如骂权力过分集中滋生贪腐,比如批造假账、食品安全问题、飞机晚点、豆腐渣工程、公款吃喝……

人们似乎是在这种过去的批判中找寻今天的共鸣,感慨已经听不到强有力的声音,看不到强有力的措施,有人甚至说“我们处在最好的时代,我们处在最坏的时代。我们在接近天堂,我们在坠入地狱。”当前民众追捧朱镕基,似乎有一种迫不及待的紧迫。

当然这种感觉可能正是中共高层所需要的。距离“胡温”卸任已仅有一年时间,如无意外,“习李”组合将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美国副总统拜登之前访华时曾评价习近平“强势”(strong),而习近平的生活经历和家庭背景,也赋予了他强烈的社会主义信念,如果历数中国建国后强势的领导人,毛泽东是第一个,朱镕基当属第二,而习近平则有可能成为第三位强势的领导人。当然习近平的强势与毛和朱又有所不同,经过多年地方任职的锻炼,他会在强势之余更懂得适时内敛。

中国民众在经过朱镕基雷厉风行的手段后,对其多有褒贬,胡温继任后温和式的执政方式虽一时让人踏实,但一片大好背后却埋藏种种隐患,人们开始希望有朱镕基式的人能雷厉风行的解决弊端。但事实是,朱镕基本人不可能再回政坛,那么习近平继任后的强势将获得民众的欢迎和认可。此番舆论造势,会为习近平带来最佳的继任氛围,也为他以后的强势执政铺垫民心基础。

(陈斐 撰稿)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