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媒体看世界:卡扎菲之死 谁最受益 /

中国媒体看世界:卡扎菲之死 谁最受益

【多维新闻】统治利比亚长达42年的卡扎菲10月20日在利比亚执政当局武装攻占苏尔特的战斗中伤重被俘,不治身亡。中国媒体纷纷就此发表评论,分析卡扎菲为什么会从国家元首走向穷途末路、不得善终,认为美国或将是卡扎菲之死的最大受益者。

卡扎菲终被利比亚人民抛弃

《南方都市报》评论说,卡扎菲是喜欢交朋友的。他喜欢和世界各国各种领袖打交道,也是独一无二的。他曾经说非洲国家都是一家人,不惜拿出大笔的石油美元和各个非洲国家拉关系,甚至于非洲国家的国家队参加世界杯的费用,卡扎菲也慷慨支付。他也反复强调利比亚是阿拉伯世界的一员,阿拉伯人都是一家,甚至于在利比亚和埃及之间放开边境,随便自由出入。对于西方国家,卡扎菲虽然早年嗤之以鼻,但是随着萨达姆被送上绞刑架,卡扎菲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仅支持北约反恐,而且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乃至于卡扎菲还为法国总统萨科齐提供政治献金,帮助其竞选。

但是不幸的卡扎菲不是利比亚人民的朋友,他总是觉得他是利比亚人民的领袖,人民只能服从于他。为了到国际上结交朋友,卡扎菲不惜拿出大笔的石油美元来迎来送往,而利比亚人民却只能艰难度日。终于不堪忍受了的人民站了起来,奋战8个月之后,埋葬了这个领袖。而自从人民打响反抗的第一枪起,卡扎菲的“朋友”们都开始背叛他,先是法国、意大利、美国等西方国家,接着是阿拉伯国家,再接着是非洲国家。卡扎菲一路逃亡,一路躲藏,没有一个“朋友”说可以收留他。

卡扎菲没有搞清楚一个政治领袖唯一的朋友就是人民,除此之外他没有任何朋友。他曾经的座上宾英国首相、法国总统等未尝不痛恨他,但是卡扎菲手捧石油美元的时候,能给自己人民带来好处,这些政治领袖也就忍了。非洲国家的头头脑脑未尝不厌恶他,但是为了利比亚的美元援助,他们也忍了。卡扎菲结交这些朋友的代价就是开罪利比亚人民,人民视他为寇仇,彻底把他抛弃。没有人民支持的政治领袖不会给任何“国际友人”提供好处,他们也就抛弃了他,迅速和利比亚人民站到一起,因为他们是害怕被人民抛弃的。卡扎菲死的时候也许稀里糊涂,但是利比亚人民非常清楚,这个独裁者不是他们的朋友。

卡扎菲之死,谁最受益?

上海《文汇报》评论说,种种迹象表明,北约军事行动从一开始就着眼杀死卡扎菲的斩首行动,但却对此始终闪烁其辞,原因就是一个区域性的军事组织在未经宣战的情况下直接杀死一国首脑并不合法。而北约的策略也让世人看得很清楚:一旦卡扎菲被炸死,他们就会解释说,北约在打击对平民构成威胁的卡扎菲支持者的行动中,碰巧打死了卡扎菲。

把卡扎菲往死里打,有两层考虑,一方面当然是希望借此尽快结束战争,减少人员与财产损失。同时也因为留着活口对西方并不有利,因为卡扎菲在其统治期间与西方有过不少交易。一旦卡扎菲活着受审,口若悬河的他还不知将抖出多少内幕。卡扎菲一死,西方松了一口气。

卡扎菲之死还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就在卡扎菲被打死前两天,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突然到访利比亚。这也许是巧合,但似乎又不像。众所周知,美国在这次空袭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尽管起了关键作用,但却行事低调,把主角让给法英两国。这回希拉里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突然高调访利,难免令人猜测,是否因为美国的情报决定了卡扎菲的最后归属?

毕竟,卡扎菲藏身何处一直悬念不断,而希拉里到访后他就一命归西,这不能不使人联想到美国情报的威力,因为这样的情报已接连让拉登和他的一名重要同党丧生。但更合理的解释似乎是,美国认为自己才是决定利比亚局势演变的决定性力量,因此在这除旧迎新一刻,有权要求利比亚各政治力量按照美国设计实施政权重建。

“强人政治”结束,民主应求务实

人民日报旗下《环球时报》社评说,西方世界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和中东的“阿拉伯之春”在形式上越来越有几分相像,这在几个月前还不可思议。民主 “是好东西”,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经过冷战结束到卡扎菲被打死,这样的结论已经可以做出了。

民主是针对个人专制独裁而言的,“一人一票”的选举政治,只是实现现代民主的第一个相对成功模式。很长时间以来,它被看成了民主的唯一模式,甚至被当成民主的全部。由于“一人一票”后来在很多转型国家制造了并不少于专制带来的社会恶果,把它说成是民主本身,显然是对民主真正内涵的曲解和误读。在互联网时代,没有一个国家的政权可以做到与人民的意志完全隔绝。与民意互动越好的政权,就会越成功,它的民主性也就越高。世界的民主竞赛不是选举文化的竞赛,而应是各个国家真正服务人民并获得人民满意度的竞赛。

“强人政治”不仅在中东结束了,它在全世界也正在结束。各国今后将在追求民主治理的实效,规避它的缺陷和副作用方面开展制度竞争。人类社会治理史或许会拉开全新的一幕。

卡扎菲为何性命不保

新华社评论说,卡扎菲被打死,是随着战局的发展,利比亚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的直接结果。在利比亚全境的绝大多数地盘已被“全国过渡委员会”武装占领的情况下,卡扎菲支持者早已被逼入墙角,无路可退,加上北约近来继续对其控制的少数地点加强轰炸,他们被打败是意料中的事情。

此外,由于利比亚的几个邻国,特别是阿尔及利亚在“全国过渡委员会”和西方国家施加强大压力的情况下,都已表示不接受卡扎菲本人到本国流亡,这就切断了卡扎菲的后路,他只有四处躲藏或者以死相拼,战斗到最后一刻。然而,20日卡扎菲老家苏尔特被“全国过渡委员会”武装攻占。“覆巢无完卵”,在最后的据点失去之后,卡扎菲已是无处可躲,无力再战。

卡扎菲为什么不选择投降?这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投降不符合卡扎菲的个人性格。事实上,卡扎菲一直心高气傲,从战争一开始他就宣称要战斗到底,直到最近还沉湎于扭转败局的幻想之中。但是,战场不相信口水,实力才是决定因素。二是投降也不一定给卡扎菲带来善终,在内战造成大量人员死亡的背景下,如果他选择投降,“全国过渡委员会”要么在国内审讯他,要么把他送到国际法庭。无论在哪儿受审,他可能都是凶多吉少。

卡扎菲政治生命早已完结

中国网评论说,卡扎菲统治利比亚42年,在位期间苦心孤诣,维持着“一言堂”的专制体制,和不伦不类、无政府无元首体系的奇怪平衡,他雄心勃勃,先是要当阿拉伯世界的“导师”,继而要当“非洲之王”,直到内战爆发前的今年1月,他还在非盟峰会上畅谈“合众国”的理想。

然而转瞬之间,他的四十二年家国便灰飞烟灭:整个阿拉伯世界与他为敌,海合会参与了制裁和空袭,阿盟冻结其会员国资格,为军事干预直接打开了大门;曾与他称兄道弟的萨科奇、贝卢斯科尼把航母开到苏尔特湾,几年前还卖力向他兜售的“阵风”成了他和他军队的噩梦,曾几何时将他从“黑名单”上抹去的美国,一度成为他儿子们“第二故乡”的英国,都一边倒地站在他的对立面。

他的官员抛弃了他:早在示威开始之初,大使、部长们就纷纷远离,如今新政府里的许多要人,去年此时还是他儿子赛义夫“新班子”的要员;他的军队分崩离析,只能靠“阿拉伯军团”和部族子弟兵咬牙硬撑;他的民众未必喜欢至今还未正式成立的新政府,但对他早已厌倦,不久前,不知躲藏何处的他,还通过电视录像呼吁利比亚民众“走到大街上去”,用示威抗议来反抗新政府,可响应号召的,不过寥寥数十人而已——当然可以归咎于新政府的弹压,可“利比亚之春”初起时,他不也弹压了么?走上街头的又有多少人?

卡扎菲为何成“萨达姆第二”

《齐鲁晚报》社论说,在过渡委的军队攻占的黎波里之前,卡扎菲不谈不和,以为自己可以迅速平定“叛军”。在的黎波里被过渡委的军队攻战之后,卡扎菲盘踞苏尔特,不走不降,以为自己还可以东山再起。而血淋淋的事实证明,卡扎菲一再误判形势,最终从元首沦为俘虏,继而暴亡。

应当看到,强大的既得利益阻碍了卡扎菲的理性思考。四十年来,他习惯了大权在握,令出必行。民众忽然提出了要分权的口号,他自然无法接受。他和他的家族富可敌国,在豪宅中锦衣玉食,已经很难体会民间疾苦。在卡扎菲看来,你想取得的,必然都是要从我这里拿走的,却忘记了政治的博弈未必都是零和游戏。所以,卡扎菲的失败首先是被自己强大的既得利益误导。

而另一方面,卡扎菲也不断地被身边人误导。卡扎菲之所以战斗到最后都没有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因为身边确有不少势力是依附于他的。他的儿女希望能从他这里继承财富乃至权力,他出身的部落希望依靠他获得特殊的照顾,他领导的政治集团早已决绝于民众,显然这些人都不希望看到他与对手媾和。身边的种种蒙蔽让卡扎菲失去了洞察时局的能力。虽然他早就为避免萨达姆式的结局做出过尝试,但最终还是无可奈何地做了“萨达姆第二”。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