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良知叫板本能:悦悦事件还谈不上国耻 /

良知叫板本能:悦悦事件还谈不上国耻

看到加国无忧网上的《加拿大人看不懂的“女童悦悦撞车事件”》,感觉开始部分写得不错,可是越往后看,越觉得有点狭隘和偏激,尤其国耻一词,本人实在不敢苟同。

特摘录闺蜜聊天的一部份记录,参与热点讨论之中。

“一:五点钟出现昏暗的情景时有发生!看下图,地上有渍水,应该当时是天阴下雨,小悦悦卧的地方却乾爽,上面应有帐篷等遮住光线,所以现场更加昏暗,若不是太暗,后面的车又为何要打开车头灯?

二:商铺的灯光很明显是被杂物遮蔽住。

三:那个拾荒女的能看见小悦悦,是刚好有车头灯射过,照到小朋友,再加上职业的扫视习惯,所以她看到。

现场五金城内,全部有顶棚遮盖,下午5点多正逢天将暴雨,悦悦妈妈放下悦悦, 由铺头回家收衣服,悦悦自行走出铺头,横过几条车路,到事发现场,才会铸成惨剧!

可以想见5点多时,广东一带正常天气下不会开灯,很可能当时顶棚并未开灯,各商家内部灯开,但车道因货物堆积挡住光线,致使车道处非常昏暗。

如果连司机都看不到小女孩,路人就更加难以看到地上的小悦悦,况且现场太多杂物,而小女孩卧在地上,相信很多路人都以为是一般杂物遗留在路上,因为一般走过杂物堆,都不会仔细去看那些杂物,走了眼也很平常,而且天色还这麼暗,时间又是赶着回家做饭的时段,所以才会直行直过。

那个带小孩的妇女,肯定是心中一惊,再加上周围没其他人,便拉着自己的小孩离开(这当然是一种冷漠)但感觉更多应谴责的是监护人的失职,其他的过路人根本不知道地上有个受伤的孩子,怎么就能说人冷漠,新闻标题偏激失实。

怎么说呢,同闺蜜的观点一致,我主张理智地看待任何突发事件,媒体应该公允地,不参杂个人感情地据实报道。比如之前闹得喧喧扬扬的”拎尸要价“就严重失实,断章取景,更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后来媒体极力澄清,可是大家已经主观地有了自己的看法,而且相比起来,吸引眼球的得了市场,澄清的文章却少有人光顾。

冷漠?肯定有,可是原因呢?或者是惨痛的经历,或者是中国人明则保身的哲学,这种哲学根深蒂固,即使是出国了,也一时半会儿改不了,不喜做出头鸟,不喜介入政治,不过呢,所谓冷漠,其他国家的人也有,只不过我们对于中文熟悉,对于中国发生的焦点事件,因为涉及到自身,再加上国人长期在外国人面前,尤其白人面前,多少有点缺乏自信,所以就敏感一点。远的不说,近的就有留学生刚出国不久就被打死的惨剧发生在所谓比中国先进的美国,难道冷漠的路人,也都是由出国的中国人组成的吗?

国耻?言过其实了吧?美国当初提出瓜分中国的“门户开放”,人均有份的时候,可是没有觉得是耻辱,反而歌颂提出这个观点的海约翰,因为这之后,美国开始在世界扮演重要角色,并最终成为世界强国。每个人看一个敏感事件,都有自己的角度,同样。媒体宣传也有自己的目的和角度,同一件事,可以不批判地来看,同样也可以带很大的偏见,而这些偏见,首先就从偏激的态度或偏激的词语开始。媒体竞争激烈,又怎知不是为了吸引眼球,报道因此有失公允?

作者提到其先生为不伤及小动物,急刹车,使人撞到玻璃上,我理解她的本意是指西方人爱护弱小。不过我想提出的是,在国外如果生活的时间够长,都该明白这是一种教育下的本能,是大环境下的入乡随俗,实在没有必要因此抨击中国。而且我以为,不论是什么样的教育,都应该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才有保护弱小的能力,否则一味强调一方,贬损另一方,有点不公道。
这一点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做得就比较不卑不亢。美国攻击新加坡的缺乏民主,李光耀反击说,西方式自由民主不适合新加坡,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原文。当然新加坡后来成了四小龙,因此说话掷地有声,到底是发展才是硬道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提出想帮助中国完善司法,不过呢,中国缺的不是完善的法律,而是缺乏相应的执法力度。

再说点题外话:涉及到中国的问题,海外华人似乎很容易走两个极端:一个是不允许说中国的不好,人家说了,就骂对方不爱国,建议人家滚回中国去,对孩子也是不喜欢直面真实,怕说了,孩子就不爱中国文化,不学中文了。可是中国贫困率高是事实,美国无家可归的人群也不少,看问题如何只能看一面?另一个是马上跳起来指责中国,用词刻薄歹毒,往往一针见血,谁要敢同这类人持反对意见,那就是刀尖上舔血,找死!他/她一定会问候你的祖宗八代,不置于你死地,不会停止口诛笔伐。这样的人又把中国完全否决了。

当然中国经过文化大革命,的确出现了文化的断层,伦理道德有些扭曲,喜做官样文章,不花大力气改善民生,可是中国发展是事实,海外华人地位因此升高也是事实,至于说到贫富悬殊,政府操纵民意,西方富强国家同样有这样的问题,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英国的王室挥霍纳税人的钱,居然还有无数粉丝追随皇家,且乐此不疲。

我以为,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种族,都有利有弊,不应有大国沙文主义,同样也不要妄自菲薄地看轻自己。当今世界,是一个版图不变,国与国之间距离渐为零的世界,国家之间的樊篱已经越来越少,越来越弱,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有把自己放在世界上,作为世界的一个成员的意识,我们追求的,应该是一个共同的目标,是涉及整个世界的,整个人性,乃至整个人类的公共的道德,这,才是世界人要做的事情,所谓国人冷漠,外国人如何,道德沦丧,国耻,白人,有色人,有文化,没文化,等等以地区,人种,受教育程度来生硬划分人群的做法,实在都是属于同一个范畴:狭隘!

以上文章为加国无忧网站有偿征文作品
■ 非合作媒体如未征得加国无忧网站许可,请勿转载此文 ■
诚征写手 欢迎来稿 加国无忧网站有偿征文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