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胡蝶:魂牵加拿大的中国知名人物(二) /

胡蝶:魂牵加拿大的中国知名人物(二)

我在加拿大生活的这六七年,一直留意收集一些具有中国元素的人文史料信息,其中也包括那些栖葬于这个枫叶之国的中国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故事。至今为止,本人整理出的这些人物主要有六名,他们分别是葬于多伦多的早期中共领导人张国焘、汪伪政府巨奸任援道(又名任友安)、黄埔军校出身的陆军中将林伟俦,和葬于温哥华的早期电影明星胡蝶、香港艺人沈殿霞以及在维多利亚中华会馆遇刺身亡的民国首任众议院议长汤化龙。

hudie.jpg

胡蝶,原名胡瑞华(1908年-1989年4月23日),广东鹤山人,生于上海。中国20世纪30年代家喻户晓的著名电影女演员。

她从小爱好戏剧艺术,受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事业吸引,16岁投考了中国第一家电影学校——上海中华电影学校,成为首届训练班学员,自取艺名“胡蝶”。她尤其喜欢表演课程,在一批电影名家的指导下,很快显露出超常的才华。1933年主演中国第一部蜡盘配音片《歌女红牡丹》,之后主演的《姊妹花》迎来了她表演艺术的高峰。在影片中,她一人饰演两角色,把两个身份悬殊、性格各异的双胞胎姐妹刻画得相当成功,这部影片在三十年代打破了国产影片有史以来上座率的最高纪录。在上海《明星日报》发起的评选活动中高票获选中国历史上第一位 “电影皇后”的称号。

正当她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东北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而有关她和张学良将军“跳舞事件”的谣言,则将她推到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为将中国人民的怒火转移到对张学良的怨恨上来,日本通讯社四处散布谣言,说“九一八”之夜张学良与红粉佳人胡蝶欢歌共舞,致使国内舆论一片哗然,一时之间胡蝶成了“红颜祸水”的代名词。而当时她正随剧组赴北平拍摄外景,尽管事后胡蝶在报上辟谣,不少人仍将信将疑,这件事成为伴随她一生的阴影,使之终生耿耿于怀,后来在她晚年《胡蝶回忆录》(刘慧琴著)中,还感叹道:“该结束这段莫须有的公案了吧?”。

1937年11月上海失守。不久,胡蝶所在的明星公司厂址被日军占领,明星公司从此也不复存在。于是胡蝶携同家人避居香港,其间与丈夫潘有声度过了一段堪称幸福的婚姻生活。

1941年日军占据香港后,为了利用中国名人出面宣传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中日亲善”,对匿居在港的文化界知名人士施以怀柔政策。日方曾重金邀请胡蝶出演《胡蝶游东京》,但被她以早已息影为由,严正拒绝,像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那样,表现出一代艺豪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

1966年,胡蝶正式退出了影坛。在台湾住了几年后,应已在加拿大学成定居的儿子邀请,她于1975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此后改名潘宝娟(取丈夫潘有声姓氏,宝娟为其乳名,为了纪念父母),很少抛头露面,基本上过着平凡恬静的隐居生活,时常也在中侨英文班学习英文,并在那里偶尔结识了日后为其著写回忆录的刘慧琴女士。但该回忆录对有关胡蝶被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在重庆幽禁同居三年的外界传闻未有展开叙述。

1985年,中国著名影星王丹凤和丈夫柳和清应美国白宫之邀,赴华盛顿参加里根总统的就职典礼,特意转道加拿大来看望胡蝶。

6DLICBLV0HRV0092.jpg

(1985年胡蝶(左)在自家客厅与来访的王丹凤合影)
胡蝶有一女儿胡友松。1966年27岁的胡友松在北京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嫁给了当时76岁的前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成为其第三任妻子。两人的婚姻维持了不到三年,到一九六九年李宗仁去世后,胡友松又被扣上“港台特嫌”的帽子,下放到武汉的干校,开始了其动荡的政治磨难生活。

1989年4月23日胡蝶在温哥华圣约瑟医院病逝,享年81岁。

胡蝶的墓址之前未发现有考证,但坊间有传闻说位于温哥华的科士兰公墓。笔者2005年在温哥华短期逗留期间,未有机会实地寻访,颇为遗憾。幸运的是,在撰写本文时,笔者得到在科士兰公墓工作的一位温姓女士的电话确认,后人将胡蝶以 POON PO KUEN (潘宝娟港式发音) 于1989年4月29日登记入葬该园。

hudie2.JPG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