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毛岸英赴朝:我已28岁 一定能当好团长 /

毛岸英赴朝:我已28岁 一定能当好团长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并令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0月1日,美军越过三八线,金日成向中国提出军事援助的请求。唇亡齿寒,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日夜开会,商讨出兵对策。

10月5日上午,毛泽东同彭德怀进行谈话,彭德怀表示赞成毛泽东出兵援朝的决策。当毛泽东提出要彭德怀挂帅出兵援朝时,彭德怀表示:“我服从中央的决定。”

毛岸英因经常回家,并帮助翻译与苏联协商的电文时便知道志愿军将入朝作战一事。毛岸英立即向毛泽东、党中央递交了要求参加志愿军的申请书。毛泽东支持儿子参加志愿军,他想,儿子申请入朝鲜参战,是第一个志愿报名的,积极性很高,还是成全他为好。

几天后,毛岸英见到将要入朝作战的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他说:“梁军长,我想到你们三十八军去当个团长。”梁兴初一听,笑着说:“三十八军在职的团长 90%都是老红军,你还是新兵,就想当团长?”毛岸英却说:“总政治部萧华副主任18岁就当团政委了,我已经28岁了,我要求下部队去,一定能当好团长。”梁兴初笑着说:“我考虑考虑。”

但是,梁兴初虽说考虑考虑,却并没真心要他到三十八军去当团长。梁兴初怕战争太残酷,毛岸英在战场上不安全!三十八军是第一批入朝参战的部队。从 1950年10月22日由吉林省辑安(现为集安)跨过鸭绿江,直到停战前十几天才奉命回国,可以说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全过程。毛岸英并没有如愿以偿到三十八军,最后被彭德怀留在志愿军总部工作。

1950年10月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设便宴为彭德怀饯行,详谈出兵的一些具体问题。毛岸英作陪,期间他向彭德怀提出要求上前线抗美援朝: “彭叔叔,抗美援朝、上前线打仗可有我一份?”彭德怀笑着答道:“好,有勇气。你这位参加过‘二战’,打败过希特勒的坦克中尉,人不大,现代化作战经验还是蛮丰富的嘛!”

毛泽东指着毛岸英对彭德怀说:“我这儿子不想在工厂干了,他想跟你去打仗,早就交上了请战书,要我批准,我没有这个权利,你是司令员,你看要不要这个兵?”彭德怀马上对毛岸英说:“不行。去朝鲜有危险,美国飞机到处轰炸。你还是在后方,搞建设也是抗美援朝。”

毛岸英恳求道:“彭叔叔,让我去吧。我在苏联当过兵,参加过对德国鬼子的作战,一直攻到柏林。”彭德怀看了看毛泽东,毛泽东说:“我替岸英向你求个情,让他到战场上去锻炼自己。我看,你就收留了他吧。岸英会讲俄语、英语,你到朝鲜,免不了跟苏联人、美国人打交道,让他担任翻译工作。”毛岸英高兴地说:“彭叔叔,我要在您的指挥下,做一个好兵。”就这样,毛岸英要求上前线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10月8日,毛泽东发布命令,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抗美援朝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的聂荣臻曾这样回忆说:“彭总入朝时,为了和驻朝鲜的苏联顾问取得联系,确定带一名俄文翻译,原先确定是延安时期就担任中央领导俄文翻译的张伯衡同志,但当时张伯衡已担任军委外文处处长。由于大批苏联顾问来到北京,张伯衡工作很忙,难以离开,后来又挑选了一名年轻的新翻译,可是军委作战部部长李涛同志提出,入朝作战非常机密,应选一名经过政治考验和可靠的翻译,当时时间很紧,我立即向毛主席请示怎么办。主席立刻就说:‘那就让岸英去吧,我通知他。’就这样,毛岸英就随彭总一起入朝了。”

10月8日上午7时,北京南苑机场。一批负有特殊使命的人物:彭德怀及其秘书张养吾、警卫员郭洪光;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成普、参谋徐亩元、龚杰;机要参谋海鸥、毛岸英和几位苏联同志乘坐一架伊尔—14型飞机,来到沈阳。

10月11日,在沈阳前往安东的列车上,成立了野战指挥所。在安东烈士陵园,龚杰拍摄下了身着朝鲜人民军军服的毛岸英和徐亩元、海鸥、张养吾、郭洪光的合影。到了朝鲜后,龚杰将底片寄给当时在中南海照相科工作的摄影记者侯波。没多久,侯波给龚杰寄了一张样片。

10月13日,毛岸英随彭德怀回京后,知道斯大林对我们出兵有顾虑,原来商定中国出陆军,苏联出空军,但斯大林却以“空军没有准备好,暂缓行动”为由,临阵退缩。原来答应装备我20个军的武器装备,也变成购买。

10月14日,朝鲜平壤陷落,美军大举向鸭绿江逼近,中国出兵已是刻不容缓。18点,忙碌一天的毛岸英骑着辆旧自行车去向亲友、同志做最后的道别,他知道: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场上的每个战士都将义无反顾,视死如归。

毛岸英先到了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帅孟奇那里。帅妈妈留他吃完饭后,用手抚摸着毛岸英乌黑的头发、饱满的天庭、高耸的鼻梁,叹了口气:“岸英,我不是不同意你去,但你一定要当心啊!既然你爸爸批准你去,你自己也要求到前线去,那就去吧。”

从帅妈妈家出来,毛岸英又来到了他的工作单位北京机器总厂,因为他是秘密出国,便只好跟厂长胡光告别。

21点多,毛岸英到北京医院看望同自己结婚刚好1年的妻子刘松林。刘松林在晚年回忆同毛岸英最后的见面时说:“当时我得了急性阑尾炎,住医院手术后,毛岸英来看我,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见到他。有一天,已经很晚了,他突然来医院说要出差,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让我接不到他的信不要着急,主要是交通不便……”

从医院出来后,毛岸英又去看望岳母张文秋。他告诉岳母出差时间很长,希望岳母能在他不在北京这段时间照顾他的弟弟岸青。临别时,岳母送他一支钢笔和一块手表。

一直谈到凌晨2点多,毛岸英才回到毛泽东身边,父子又长谈了几个小时。

10月19日黄昏,志愿军渡过鸭绿江。彭德怀因急于了解情况并与金日成会见,就带杨凤安和两名警卫员随先头部队进入朝鲜。

10月23日傍晚,以十五兵团司令部为主体的志愿军司令部,在夜色的掩护下,乘坐军用卡车,绕道长甸河口,从隐蔽式水下浮桥渡过鸭绿江。毛岸英搭乘的是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任荣的车。

刘松林出院后,根本没想到岸英“出差”会有生命危险。她说:“大概是1952年的时候,有一天,侯波突然给了我一张毛岸英戴着朝鲜人民军军帽的照片,我一下子呆住了,就像雷打的一样。毫无疑问,岸英到前方去了,我马上意识到这么长的时间没有来信,一定有什么事。从那时起,我心里就直打鼓,看到主席,我又不好问。他也对我从来不谈这些事。”近3年以后,刘松林才知道,岸英早已捐躯于朝鲜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