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麦当劳陷“肉渣门” 玉兰油致过敏 /

麦当劳陷“肉渣门” 玉兰油致过敏

中新网2月4日电 今天是节后首个休息日,当消费者享受惬意的休假时,快餐巨头麦当劳在美国被曝出“汉堡中的‘肉饼’,是用牛肉的边角料做成的”消息。而知名品牌玉兰油因多种产品致消费者集体过敏,而遭到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质疑。除此之外,小肥羊原总裁突告离职、星巴克在净利大增仅三成的情况下依旧涨价、京客隆购物卡被指 “缩水”等新闻,同样值得关注。本期一周围观继续带您回顾公司风云事件。

编者按:中国互联网流行一个关键词叫“围观”。所谓围观并非袖手旁观,亦非简单关注,而是从观察者的角度进行审视,让所有不合常理之现象在围观下无所遁形——中新网财经中心发起的“公司围观”便旨在此。通过媒体、网民和专家的力量,持续围观各行各业的公司百态,求证企业发展中的各种质疑,力求从围观反映公司实质,给关联方、利益方和责任方以本源真貌。

2月3日 中国广播网:麦当劳称中国汉堡不涉牛肉渣 中国标准超美?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麦当劳在前不久宣布,在美国停止使用这种被称为“粉红肉渣”的原料。“汉堡中的‘肉饼’,是用牛肉的边角料做成的”。在大洋彼岸,有关快餐巨头麦当劳的这则消息一出,群情激愤。

而所谓“粉红肉渣”,通常是将人们不大喜欢吃的牛头、牛蹄、牛尾等部位,绞成肉渣出售。虽然经过一定的消毒,但粉红肉渣的含菌量非常高,一般多被卖去当猫粮、狗粮。

现在,“粉红肉渣”在美国停止使用了,而作为麦当劳第三大国际市场的中国,麦当劳餐厅有没有使用这些“粉红肉渣”?对此,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公关关系部负责人表示,中国大陆使用的原料与美国不同,不涉及“粉红肉渣”这一原料。她反复强调,中国的麦当劳100%纯牛肉。

麦当劳进入中国的时候,一再强调自己的国际标准。也就是美国什么都和美国公司一样。这一次,麦当劳中国公司站出来说自己与美国老东家不一样,让我们有些吃惊。中国的消费者竟然享受到了超越美国消费者的待遇,对此我们应该感谢麦当劳。

当然,类似麦当劳的情况也并不罕见,丰田汽车召回不包括中国大陆市场,明治奶粉召回不包括中国大陆市场,让人觉得国际巨头企业一定是对中国大陆市场另眼相看,青睐有加。但真正的情况如何,我们期待时间的检验。

2月2日 《广州日报》:小肥羊退市成百胜“新品牌” 原总裁突告离职

1日,美国餐饮巨头百胜集团宣布收购中式火锅连锁小肥羊计划顺利完成,小肥羊于2日退市。引人注目的是,百胜同时更换了小肥羊总裁卢文兵,总裁职位由原肯德基管理层出任。而卢文兵一直被外界视为小肥羊上市的幕后“推手”。

“此计划的成功交割标志着百胜集团正式全面接手小肥羊的营运。”百胜在一份通报中提出,将“适时”进行相关的整合工作。

1日,百胜宣布一项高层变动:小肥羊总裁卢文兵将离任,同时原肯德基杭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锡梓英将接棒,出任小肥羊品牌总经理。

关于小肥羊原总裁离职,百胜方面指出:“我们将会慎重处理整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事问题。”据介绍,目前除卢文兵的职位改动外,人事方面暂时没有任何决定。

2月1日 《羊城晚报》:星巴克净利大增28%还涨价 专家称实为扩张铺路

1月31日,星巴克在2012年1月的最后一天正式涨价。而对于这次调价的原因,星巴克方面向媒体表示,主要出于营业成本增加的考虑,当中包括了原料、人力、物流、租金等。

然而,星巴克2011财年第四财季财报显示,由于现有连锁店的销售表现仍保持强劲,公司该季度净利润为3.58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 2.789亿美元增长28%。此外星巴克方面还预计,2012财年公司每股收益为1.75美元到1.82美元,比2011财年增长15%到20%盈利能力如此强劲,为何还要喊着涨价?对此,专家表示:“涨价实为试探市场为扩张铺路。”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认为,一方面,原材料成本以及国内人力成本上涨都影响了星巴克对市场价格的判断;另一方面,在我国中产阶级大规模增长阶段,星巴克的市场定位要求其需要进行3-5年的利润率与收益预估。

梁铭宣进一步指出,随着国家政策对内需的不断刺激,星巴克的市场定位很快将面临调整,而此时进行价格调整即是为了此后的市场定位打下铺垫,为了保证长期的扩张趋势。

2月1日 《北京晨报》:玉兰油产品质量被质疑 多产品致消费者集体过敏

最近被热议的几起化妆品过敏事件都牵扯到了知名品牌玉兰油。在媒体报道中,多位消费者使用玉兰油产品后出现过敏情况,严重者皮肤出现大面积黑斑,被医院判定为“验证后色素沉着”。

1月13日,东南网报道了一位消费者在使用玉兰油产品后发生严重过敏事件。2011年12月24日,家住福州的李小姐在福州某商场购买了玉兰油多效修护霜、多效修护醒肤水和玉兰油营养水润面膜,。购买时,售货员还在其耳后进行过敏试验,告知李小姐并不会对此产品过敏。然而,李小姐在使用第二次后就发生了过敏,面部发热难忍,感觉“又红又烫”。

1月17日,中广网报道了一位天津消费者在使用玉兰油美白润肤霜后面部和眼周皮肤发生严重红肿等过敏现象。宝洁公司在收到投诉后表示此产品不得在眼周使用,但消费者却未在产品包装上找到相关提示字样。

此外,去年12月贵州一名消费者在使用玉兰油多效修复系列产品后发生严重过敏,皮肤出现黑斑;春节期间,杭州一名消费者也因使用玉兰油产品而过敏……

在同一时间内,多地消费者“集体过敏”,这是否与玉兰油的产品质量有关呢?《北京晨报》记者联系了广州宝洁公司,但宝洁在收到采访提纲后迟迟未与记者联系,截至2月1日记者发稿前,尚未收到来自宝洁公司的任何回应。

1月31日 新华网:京客隆购物卡被指“缩水” 加盟店不能使用

日前有消费者投诉称,多数京客隆加盟店不能使用其自行发售的单用途预付卡,而在使用规则中并未明示不可在加盟店内使用。

上述消费者表示,其在天通苑西三区路北侧门口的京客隆便利店内购物后用单用途购物卡结账时被收银员拒绝,收银员表示只有京客隆直营店才可使用购物卡,加盟店则不能使用。

京客隆负责人则表示,北京所有的京客隆直营超市和便利店都可使用,但加盟形式的便利店共有近100家,只有20余家加盟店每月缴纳一定费用安装和总店联机的电脑系统可以使用京客隆购物卡,有些加盟店没有安装相应系统所以不能使用京客隆购物卡。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消费者很难分辨直营店和加盟店,而企业大多都以直营店管理模式对加盟店进行紧密型管理,京客隆购物卡事件也显现出其加盟漏洞。商家对不同店面管理上的不统一造成了消费者用卡时不方便,商家应提前做出购卡明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