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吴英生死成谜 公众舆论被指干预司法 /

吴英生死成谜 公众舆论被指干预司法

2012年1月18日,浙江东阳本色集团董事长吴英因集资诈骗二审被判死刑,随后引发海内外舆论广泛关注。目前该案正在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复核阶段,吴英是生是死,仍然成谜。而围绕吴英的整个故事,也在沉淀几年后迅速有一宗普通个案演变为一起公共事件。

春节前后,中国各大门户网站关于吴英案探讨的专题、访谈密集推出。活跃的意见领袖也纷纷发声。这其中,既有像茅于轼、张维迎、韩志国、马光远这样的经济学家,也包括江平、陈光中、张思之、何兵、徐昕等法学家。微博名人任志强、潘石屹、李开复、薛蛮子、陈劲松、易中天、吴晓波等,均对吴英案的死刑判罚表达了质疑。无论从媒体还是公众,“刀下留人”声音占据了舆论的上风,如果吴英案最终被最高法核定免死,那是不是如同此前的药家鑫案一样,又是一场“舆论审判”的胜利?

据查,就在吴案之前,因非法集资或集资诈骗被判极刑的,至少在两位数以上。光浙江一地,近三年来就陆续发生了丽水杜益敏案(集资诈骗7亿元)、温州高秋荷、郑存芬案(集资诈骗1亿多元)、台州王菊凤案(非法集资4.7亿元),上述案犯的判罚均为死刑;还有丽水银泰非法集资55亿元,主犯被判死刑。至于因非法集资或集资诈骗被判死缓的个案就更多了。而吴英案之所以被外界如此关注,可以说从吴英的外貌形象到今天中国社会的大背景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大众心理上解释,所有在法庭上拍摄她的照片都表现出吴英柔弱的女子形象,一个美丽、年轻的小姑娘,从一掷千金的亿万富姐坠入死囚的深渊,比一个因同样罪名被判死刑的老太太要更容易获得同情。

而在今天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不少网友称吴英一不偷二不抢三不骗,凭什么判她死刑?更多网友质问,贪官贪贿上亿金额都不死,为何死刑裁判偏爱小民?这一类的表达,传递的并不是对司法裁判的技术性分析,而仅仅是因为网民对于今天中国政府官员存在腐败等现象的感性表达和情绪渲泄,此时吴英案只是压抑了太久的社会情绪的导火索。

现在回首年前轰动一时的“药家鑫案”审判过程,当时一些媒体对于该案的关注已然逾越了其职业本分,其言辞激烈和指向明确的态度,让很多民众都感到如鲠在喉。对此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萧瀚说:“你们可用最激烈语言去谴责,但你们张口要杀人,那你们也是刽子手……”。

虽然萧瀚教授的言辞颇为激烈,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媒体赋予了中国司法太多期待与压力,媒体审判对中国司法的影响已经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舆论监督固然不可少。但中国司法是否真的应该因为媒体声音就将案件打回重判?长此以往,是否会降低司法的权威性?是中国媒体和政府应该深思的。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