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乌克兰前美女总理在狱中遭殴打 /

乌克兰前美女总理在狱中遭殴打

俄罗斯当选总统、现任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3日说,俄罗斯愿意接纳获刑入狱的乌克兰前总理尤利娅·季莫申科赴俄治疗。但乌克兰总检察院表示,乌克兰法律不允许犯人出国就医。

普京称俄乌协议有效

据俄罗斯媒体4日报道,普京3日对记者表示,“如果她(季莫申科)认为这可能,如果乌克兰政府、我们的乌克兰伙伴同意,我们将乐于接纳尤利娅·季莫申科在任何时候到俄罗斯接受治疗。”普京重申,俄乌2009年签署的天然气协议有效。“协议完全符合俄罗斯和乌克兰法律。”

此前德国政府表示,正在与乌方就季莫申科赴德治疗可能性进行谈判。

对此,乌克兰总检察院新闻处表示,乌克兰法律不允许犯人出国就医,这同样适用于前总理季莫申科。“我们在这一问题上对德国和俄罗斯一视同仁,程序相同。”

季莫申科2011年10月被判处7年监禁,罪名是2009年在签署乌俄天然气协议时越权。欧盟认为季莫申科案件存有政治动机,但乌克兰当局对此表示否认。季莫申科日前声称遭到监狱工作人员殴打。欧洲多国领导人对季莫申科在狱中的待遇表示关切。

季莫申科绝食两周

乌克兰祖国联盟党新闻处4日表示,包括乌反对派政治力量的抵抗独裁委员会呼吁在监狱服刑的前总理季莫申科停止绝食。

乌克兰祖国联盟党援引抵抗独裁委员会的呼吁称:“两周的政治绝食已直接威胁您的身体健康,而它也已在长期的监狱服刑期间遭到影响。我们希望您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冒险。我们恳求您停止绝食。”

季莫申科于4月20日宣布绝食,以此抗议她在监狱遭到殴打。据季莫申科表示,她在从监狱被转移至乌克兰国营铁路运输公司下属医院时被拖入被单,她的胳膊和腿被拧。监狱工作人员打她的肚子,而她则因剧烈疼痛而一时失去知觉。

■ 新闻链接

欧盟威胁抵制欧锦赛

巴罗佐及欧盟专员无意前往乌克兰

据新华社电 乌克兰3日谴责欧洲联盟委员会威胁抵制将于下月在乌克兰召开的欧洲足球锦标赛,称这是将体育政治化。

乌克兰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把这视作一种破坏性企图,将体育赛事政治化。自古以来,体育赛事对于推进国家间的理解和协议发挥重要作用。”

本届欧锦赛由波兰和乌克兰联合举办,定于6月8日开幕。但欧洲联盟基辅代表团3日通过社交网络“脸谱”宣布,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无意”前往乌克兰、出席任何欧锦赛赛事,其他全部欧盟专员也持同样立场。

欧盟代表团在“脸谱”的声明中说,巴罗佐拒绝出席欧锦赛乌克兰赛事邀请的原因是“日程安排紧张”。代表团呼吁乌克兰当局更加“遵守民主价值和法治”。

媒体解读为,欧盟真意在于抗议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的遭遇。

巴罗佐办公室4月30日说,巴罗佐“无意”前往乌克兰,但没有与季莫申科之事相联系。

季莫申科狱中遭虐打引发指责 多国抵制欧锦赛

一场后苏联时代最严重的外交纠纷席卷乌克兰。4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抵制下个月在乌举行的欧洲足球锦标赛。此前,已有10个欧洲国家的政要拒绝参加5月中旬在乌克兰雅尔塔召开的中欧国家峰会。欧盟对已经“准备上场”的乌克兰晃动“红牌”,是为了表达对乌前总理季莫申科狱中遭“虐打”的不满。

法新社称,季莫申科的问题正成为欧盟和乌克兰博弈的焦点,其背后又凸显了欧盟与俄罗斯的较量。在西方舆论看来,乌克兰本想借峰会和球赛拥抱欧洲价值观,但欧盟对其“地缘政治漂移”的恐惧令这个前社会主义国家“再次站在了通往东西方的十字路口”。

过去一周以来,以德国总理默克尔为首的欧洲各国领导人都威胁说抵制波兰和乌克兰合办的欧锦赛,以此抗议乌“迫害关押”反对党领导人季莫申科。

欧洲大部分媒体认为,欧盟抵制乌克兰的目的是迫使亚努科维奇在季莫申科案上让步。西班牙“欧亚评论网”以“作为政治武器的欧锦赛”为题写道,季莫申科受审时,欧盟所做的只是予以谴责。随后季莫申科因滥用职权被判处7年徒刑,欧盟还是予以谴责。再后来,季莫申科遭殴打身体淤青的照片被发布,欧盟的忍耐终于到了极限。先是德国总统拒绝出席本月中旬在乌举行的雅尔塔中欧国家峰会,接着意大利和奥地利总统纷纷效仿。不过,抵制雅尔塔峰会还不是对乌克兰政府最严峻的挑战———欧盟27国抵制欧锦赛才是。

“通过抵制这种方式解决政治问题,是冷战伎俩”,乌克兰外交部发言人沃洛申3日强硬回击称,这些抵制是对“乌克兰和乌克兰全体人民的抵制”,“2012年欧洲足球锦标赛是体育,不是政治,是足球,不是政治首脑会议”。

欧盟的抵制活动会不会有效?世界舆论中持乐观态度的并不多。英国《金融时报》3日的社论以“欧锦赛不应该是政治足球”为题称,国际社会抵制今年的欧锦赛甚至剥夺乌克兰举办权的说法具有误导性,因为一次性的国际社会抵制活动很难发挥什么效果。1980年国际社会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结果没什么效果。欧锦赛是体育,不是政治,不是任何人的“政治足球”。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