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18大前重拳出击 中共两手抓官德打贪腐 /

18大前重拳出击 中共两手抓官德打贪腐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古今官德研究”丛书近日出版,这套丛书被称作中国首部“官德书”,一经出版即引来众多争议。从胡温十年执政中不间断的大力整饬贪污腐败,到即将到来的十八大有望问鼎中共最高领导人的习近平多次唿吁党的纯洁性等,不难看出,官德建设已经成了中共未来执政路上绕不开的话题。

据北京市委机关报《北京日报》18日报道,该套丛书包括《史说官德》《大道官德》《为官史鉴》《申论官德》四部分,其中《申论官德》一书还首次全面对现代官德的内涵做了探讨和分析,并围绕“中共是否可以谈论官德”及“新型官德与中国传统官德的关系”两个公众关注的焦点重点进行了阐释。称中共持有国家公权力,“做官不可避免”。这一“入党做官论”也被众多网络媒体当做新闻点放置在了标题中。至于书中多元化标准区分“贪官”的提法,则被视作中共推行反腐的手段之一。

中共重拳整饬官场风气

有分析认为,此类书刊的面世,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结果,标志着中共完成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化。不过,围绕书中谈及的“入党做官论”及反腐等问题,部分舆论对本套书系所能达成的实效并不看好。

一方面,在自成系统的官德丛书面世之前,中共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的重拳反腐败作为,如近20年中国20名省部级以上高官被判死刑,其他级别官员落马的被依法惩治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但还是未能达成儆效尤之果。尤其是在法院、国土、民航、铁道部、烟草及药监局等行业,存在着严重的官风不正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单法院院长贪腐案例多达8起,法官贪腐案例6起。其中,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黄松有是新中国成立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受查处级别最高的大法官。

而被公认为油水颇多的铁道部,仅一年时间,就有8位高官纷纷落马,其中职位最高的是时任铁道部部长的刘志军,而其他7位也已确知与刘志军案有关联。而在药监领域,近10年来也已有15名重要官员被调查或判刑,其中包括各省药监局官员、国家药监局及国家药典委员会官员。获刑最重的当数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因收受款物649万余元,且玩忽职守指使假药泛滥,2007年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诸如此类的官风官德问题,在国土、民航等领域也有诸多现实例证。

面对严峻官德问题,中共除了强硬整饬之外,也试图在软教育上增大力度。如习近平在“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为主题的发言中直言,在世情、国情、党情兜风发生了变化的新形势下,中共正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个危险”,并力倡官员保持党的纯洁性,这一公开唿吁在一段时期以来引发了广泛讨论,如变相督促官员从理论角度谈体会、谈认识等,可以说对官德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舆论引导官德功不可没

与往年相比,中共今年提前预热且重磅出击修正官德的做法略显高调。早在新年伊始,中共党刊《求是》便发表了一篇谈道德的文章,随后又追加一篇,文章开诚布公呈明观点:中国社会道德状况在总体上获得巨大发展进步,但领导干部的“官德”还尚待完善。学雷锋活动三十周年时,新华社借机又发文号召——“广大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学雷锋,见行动,做出好的榜样,就一定会极大地促进群众性学雷锋活动蓬勃扎实地发展,保持不竭的活力。”

此后,中共党报《人民日报》也陆续从历史担当、是非问题、真假忠诚、以权谋私、以虚谋利及执政为民等多个方面发表了一系列谈论官德的文章,并发出警告:领导干部失了官德,伤了民心,自己也身败名裂。

大众媒体助阵力倡官德之外,中共在制度层面也在不遗余力加大力度。2011年底,中共组织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要求突出“德”在官员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中国国家公务员局制定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要求“十二五”时期对全体公务员进行一次职业道德轮训。此外,不管是即将卸任的胡锦涛,还是即将上任的习近平,都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了官德对中国未来道路的意义。

所以,在中共力倡官德以及媒体的集中关注度的铺垫下,此套书系可谓应时应景之作。然本书之所以能引起舆论如此大的反响,除了“首部”外,还有重要原因——稀缺。官德及反腐问题,在中国早已不再新鲜,尤其是在“短信门”、“日记门”、“开房门”、官员嫖宿幼女及刘志军案等狂轰乱炸下,公众谈官德谈反腐而色变,并伴随着如潮的口水和吐槽。有分析人士认为,此套书系不过是中共向官员放出的“口风”,教给为官者该怎样做官,做什么样的官,至于官员会否以此为镜鉴规范自身,还是仅仅将此视作“耳旁风”过眼即忘,还尚待进一步观察。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套书系问世之前,围绕官德以及如何为官展开的争论早已汗牛充栋,而官场风气如何自不必言明。所以,寄希望于一套官德书系去扭转中国官场之顽疾,显然不切合实际。然与中国出版界向来青睐充满权谋斗争的官场小说相比,此类正面引导和变相劝诫的书刊至少可以形成一种官德氛围,对官员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不是不可能。从这一层面上来看,该类书系即便面临着再次流产的可能,还是有存在价值和意义的。

此前,刘志军案审理期间,中共官媒的“适度腐败论”无意间掀起了一场媒体间的骂战,公众亦纷纷加入围观行列,表现出对腐败“零容忍”的姿态。作为中国执政党,中共选择吸纳优秀人才入党为官本属情理之中,但中国之大之复杂决定了官员必然会良莠不齐。品格好的可能被腐化,品格劣的可能进一步堕落。诚如北京大学教授张维迎在专栏文章中所言,政府办的事越多,透明度就越低,监督也越困难,腐败随之亦越严重。在中国,已然形成了“政府办什么事都可能招来骂声” 的氛围。所以,想要根治腐败问题,还需得从重塑公信力开始。至于此套刚刚问世的官德书系,会被官员当做“收藏品”束之高阁还是当做案头书,或将部分决定其会否最终流产及流产的周期长短。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