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首位华人物理学家获国际量子通信奖 /

首位华人物理学家获国际量子通信奖

量子通信、测量与计算(QCMC)国际大会组委会近日宣布,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潘建伟院士2012年度国际量子通信奖(International Quantum Communication Award)。潘建伟院士是获得国际量子通信奖这一荣誉的首位华人物理学家。

该奖项将于今年8月1日在第11届QCMC国际大会上正式颁发。QCMC国际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是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领域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学术盛会。此次颁发将表彰潘建伟院士在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领域、特别是在量子通信实验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

自 1996年起由QCMC国际大会设立的国际量子通信奖分为实验奖和理论奖两个奖项,每两年颁发一次,主要授予在量子通信、量子测量和量子计算研究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历届获此奖项的科学家包括:量子密钥分发以及量子隐形传态方案的提出者Charles Bennett,大数分解量子算法的提出者Peter Shor,函数奇偶校验量子算法的提出者David Deutsch,离子阱量子计算以及量子中继器实验方案的提出者Ignacio Cirac和Peter Zoller,离子阱量子计算的实验奠基者David Wineland,腔量子电动力学的实验奠基者Serge Haroche和Jeff Kimble,以及开辟量子通信实验研究领域的Anton Zeilinger等。

今年的理论奖则由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控制理论研究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的麻省理工学院Keck极限量子信息理论中心主任Seth Lloyd教授获得。

潘建伟,男,1970年生,浙江省东阳市人。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导,2011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大和清华大学 组成的联合小组长,潘建伟教授多年从事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其主要贡献有:首次实现量子态隐形传输,量子纠缠互换,三光子、四光子、五光子纠缠,量子纠缠纯化。他带领的这个小组2005年在合肥创造了13公里的自由空间双向量子纠缠分发世界纪录,同时验证了在外层空间与地球之间分发纠缠光子的可行性。2009年,他带领小组又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远距离的量子态隐形传输,16公里的传输距离比原世界纪录提高了20多倍。实验结果首次证实了在自由空间进行远距离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可行性,为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最终实现奠定了重要基础。现在芜湖“量子政务网”所使用的核心器材和设备,包括最关键的光电调制芯片,全部为我国自主研发或与国内单位联合研制,整个网络已经实现了国产化。量子通信是量子力学和经典通信的交叉学科,有着传统通信方式所不具备的绝对安全特性,在国家安全、金融等信息安全领域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2011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今年41岁的潘建伟教授是中科院2011年院士增选产生的最年轻院士,他在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方面成绩斐然。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