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日本疯狂谍战渗透解放军 如甲午前夕 /

日本疯狂谍战渗透解放军 如甲午前夕

近来,日本可谓的内外交困。国内方面随着小泽派的“造反”执政党民主党分家已成定局,国外方面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Dmitri Medvedev)7月3日再登俄日争议岛屿。与此同时,7月4日载有保钓人士的台湾渔船4日绕钓鱼岛一圈宣示主权。其间有4艘来自中国台湾“海巡署”的巡逻船进行护航,并与日本巡逻船发生碰撞。而中国外交部也发表声明警告日本不得危及保钓者安全。此外有媒体爆料,围绕钓鱼岛日本对华谍战早已开始。目前,日本正积极备战搜集中国情报的热情一如当年中日甲午前夕。

日本对华谍战保钓鱼岛

自钓鱼岛成为中日争端后,日本外务省前条约局局长东乡和彦(Kazuhiko Togo)就曾表示,中日围绕钓鱼岛最终难免一战。这位日本外交官很坦白,但事实上日本对华谍战早已开打,规模早已超出国人想像。日本积极备战,为即将到来的中日海上对决搜集情报讯息的热情,如同时光倒流至当年甲午开战前夕。

备战钓鱼岛 日本疯狂谍战渗透解放军 一如甲午之战前夕

中国南海舰队实弹演习(资料图)

日本军事杂志《世界舰船》日前发文总结中国海军实力,详细评价中国现役军舰的性能和数量,包括对还未服役的航母训练平台“瓦良格号”也作了全面介绍,显示日本超乎想像的情报搜集与整理能力。公开发布的资料尚且如此详尽,可想而知,被锁在日本防务省保险柜中的中国军事情报又该如何骇人听闻。

据了解,日本防务省制订的钓鱼岛作战计划有三套预案。在此之前,日本对华情报战早已揭幕,各种有关中国军事、政治、经济的情报源源不断汇集到防务省。日本甚至派出间谍前往新疆等地进行非法测绘与勘探,以收集中国核发展情报。中国海军更成为日本情治部门的工作重点,不择手段加以渗透。

中日甲午海战爆发前,日本也在中国大力搜集情报。1886年,27岁的日本陆军中尉荒尾精奉命赴华建立谍报网,在经商卖药的掩护下,将触角伸向各地,相继在北京、长沙、重庆、天津、福州等地建立了众多分支机构,组成了一个遍布中国主要城市的间谍网,并以这些城市为基地,把触角伸展到中国广大农村。有的日本间谍潜伏在施工中的威海卫炮台和荣成湾附近,为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选点作准备;也有日本间谍潜伏在北洋水师军械局内部,对舰队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如今日本故技重施,派出间谍对中国侦察窥视,扎实备战,日本首相野田佳彦(Yoshihiko Noda)曾对自卫队训话忘战必危。再过两年又是甲午之年,中日两国在120年后或许又将上演大决斗。当然,也有学者认为,日本政坛乱象不断,执政的民主党正面临小泽退党带来的分裂,日本经济在发展问题上正面临思想混乱、行动混乱、战略迷失问题,并不存在趋势性好转。眼下,在经历大地震后“扭曲”的日本显然已经很难再次崛起。

南海危机将检验解放军

与钓鱼岛相比,中国或许更愿意将南海作为检验解放军实力的试验场。在中菲、中越关系因南海争端而日益紧张的背景下,中国领导人对解放军实力的信任程度将在中方坚决提出南海领土主张方面起到较大作用,同时也将表明中国是否能迫使美国放弃干涉南海事务。

从理论上讲,中国军队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持续强大令人震惊,过去中国军队主要依靠陆军,空军和海军现代化能力非常有限,现在中国军事实力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令人印象最深的是中国军队现在有能力远离大陆行动,比如中国海军能在非洲沿海长时间反海盗护航,中国海监部门能长期巡逻南海和东海。中国显然在努力建设远洋舰队,打造一支由70艘潜艇组成的水下舰队,以及今年首艘航母下水,都是例证。

与此同时,中国空军也在加快现代化建设,开始装备第4代歼击机,逐步增加作战难度,越来越频繁地在夜间行动,同时积极参加与陆军、海军的联合演习。尽管中国空军基本上仍是一支自卫力量,但也有能力迅速到达南海地区大部分争议岛屿上空。另外,中国导弹部队,以及包括洲际弹道导弹在内的所有各型导弹,从上世纪90年代起都已得到加强,中国成功研制出能够击沉美国航母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更是备受关注。

当然,相比之下,除了中国军队的数量或现代化水平之外,对中国军队质量的质疑更多,也正是因此而对中国军队的实力产生了怀疑。事实证明,中国军队作战风格有点像当年的苏联军队,严格的条条框框剥夺了作战部队指挥官的创造性和灵感。不够灵活,缺乏创造性,可能正是中国军队最为薄弱的环节。

不过,对中国来说,增强军事实力不只是挑战美国的霸权,还有其他政治目标,首先是争夺地区主导权,这一目标可能将要实现。现在中国军队比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其他任何国家都强大,地区冲突的风险与中国对本国军队获胜机会的信心密切相关。而且一旦美国丧失了及时而坚决的远程作战能力,中国可能会阻止美军介入冲突地区,限制美军的行动自由,从而较为轻易地夺取地区主导权。或许,到时一切的领土争端都会“迎刃而解”。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