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阿拉法特尸骨样品提取完毕遗体剩骨头 /

阿拉法特尸骨样品提取完毕遗体剩骨头

27日,巴勒斯坦已故领导人阿拉法特的灵柩被打开并提取了尸骨样品。据消息人士透露,由于阿拉法特遗体只剩下骨头,所以没有将灵柩取出,而是原地提取尸骨样品。

据了解,阿拉法特的遗体深埋于地下4米。在挖掘尸骨过程中,巴勒斯坦阿拉法特死因调查委员会主席提拉维、几名巴官员、巴宗教人士以及法国、瑞士和俄罗斯专家在场。样品提取大概用了近一个小时。

阿拉法特尸骨样品已转交给法国、瑞士和俄罗斯的专家。此前提拉维在记者会上说,这些样品将被调查组专家带回各自的国家化验。对于何时才能出化验结果,他没有给出明确答复。

26日,这些专家在阿拉法特生前办公室,提取了他日常用具及床上用品的样品。

一周以来,巴官方封锁了阿拉法特墓地附近的道路,并把墓地前门和墓地内的纪念堂以及清真寺都用幕布围了起来。27日,墓地四周戒备森严,不允许记者接近。

今年8月,法国巴黎楠泰尔检察院根据阿拉法特遗孀苏哈和女儿扎赫娃向地方法院递交的诉状,决定正式对阿拉法特死因展开司法调查。2004年10月,阿拉法特前往法国贝尔西军医院接受治疗。

同年11月11日,阿拉法特在法国逝世。今年7月,媒体披露阿拉法特生前衣物被发现含有高剂量放射性物质钋,由此引发阿拉法特可能是中毒身亡的猜测。巴方随后同意开棺验尸以查明真相。 综合新华社电

■ 反应

阿拉法特胞妹反对开棺

依据伊斯兰教,人去世后再打开棺木是很大的禁忌,并且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人的民族象征。阿拉法特妹妹赫迪贾反对开棺,她说“反对开棺验尸不止是我和我家人的意见,也是海内外许多巴勒斯坦人的意见。”

巴勒斯坦民众对这件事的看法不一,有民众对此表示支持,认为如果能让阿拉法特死因真相大白于天下,就应该这样做。但也有人认为阿拉法特入土8年了,现在重新打开灵柩,是对他的一种亵渎。

有人质疑,在阿拉法特刚刚去世的时候为什么没有留取遗体的样本?他们怀疑,时过8年重新提起阿拉法特死因一事,是某些人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还有一些民众认为,即使通过开棺查明死因,迫于以色列和其他国家的压力,调查组有没有勇气将真相公布。

赫迪贾对开棺验尸实际效果表示疑问,“开棺验尸能有什么用?就算知道了凶手我们能将他绳之以法吗?我们能将他带上法庭,并向全世界宣布是他杀了阿拉法特吗?”

赫迪贾认为,开棺验尸将对巴勒斯坦和平进程造成灾难,“比起开棺验尸,巴勒斯坦人应当活在当下,着眼于未来,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努力工作和生产。” 综合新华社电

■ 现场

现场戒备严

凌晨5时多,卫兵们列队进入阿拉法特墓地,估计要为打开灵柩举行简单仪式。

不久,卫兵们退了出来,重新回到车上。此时阿拉法特灵柩大概已经打开,墓地没什么动静,只有安全人员时不时打开幕布观望情况。过了约1个小时,卫兵们小跑进入墓地,为重新安葬遗体举行简单葬礼。

就在葬礼结束前,在墓地后面的路上,几辆警用摩托车护送一辆小巴经过,估计是专家携带遗体样品离开。

11月27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的阿拉法特墓,工作人员在提取样品工作结束后交谈。

11月27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的阿拉法特墓,安全人员在开棺现场戒备。

11月27日,位于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的阿拉法特墓外戒备森严。 27日,巴勒斯坦已故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的灵柩被打开并提取了尸骨样品。一周以来,巴官方封锁了阿拉法特墓地附近的道路,并把墓地前门和墓地内的纪念堂以及清真寺都用幕布围了起来。27日当天,墓地四周戒备森严,不允许媒体记者接近。

您的位置: 文学城首页 » 滚动新闻 » 阿拉法特尸骨样品提取完毕 遗体只剩骨头(高清组图)

阿拉法特尸骨样品提取完毕 遗体只剩骨头(高清组图)

文章来源: 新京报 于 2012-11-27 19:43:1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被阅读 19052 次)

27日,拉姆安拉,阿拉法特墓外用幕布围起来,不允许记者接近。新华社发

27日,巴勒斯坦已故领导人阿拉法特的灵柩被打开并提取了尸骨样品。据消息人士透露,由于阿拉法特遗体只剩下骨头,所以没有将灵柩取出,而是原地提取尸骨样品。

据了解,阿拉法特的遗体深埋于地下4米。在挖掘尸骨过程中,巴勒斯坦阿拉法特死因调查委员会主席提拉维、几名巴官员、巴宗教人士以及法国、瑞士和俄罗斯专家在场。样品提取大概用了近一个小时。

阿拉法特尸骨样品已转交给法国、瑞士和俄罗斯的专家。此前提拉维在记者会上说,这些样品将被调查组专家带回各自的国家化验。对于何时才能出化验结果,他没有给出明确答复。

26日,这些专家在阿拉法特生前办公室,提取了他日常用具及床上用品的样品。

一周以来,巴官方封锁了阿拉法特墓地附近的道路,并把墓地前门和墓地内的纪念堂以及清真寺都用幕布围了起来。27日,墓地四周戒备森严,不允许记者接近。

今年8月,法国巴黎楠泰尔检察院根据阿拉法特遗孀苏哈和女儿扎赫娃向地方法院递交的诉状,决定正式对阿拉法特死因展开司法调查。2004年10月,阿拉法特前往法国贝尔西军医院接受治疗。

同年11月11日,阿拉法特在法国逝世。今年7月,媒体披露阿拉法特生前衣物被发现含有高剂量放射性物质钋,由此引发阿拉法特可能是中毒身亡的猜测。巴方随后同意开棺验尸以查明真相。 综合新华社电

■ 反应

阿拉法特胞妹反对开棺

依据伊斯兰教,人去世后再打开棺木是很大的禁忌,并且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人的民族象征。阿拉法特妹妹赫迪贾反对开棺,她说“反对开棺验尸不止是我和我家人的意见,也是海内外许多巴勒斯坦人的意见。”

巴勒斯坦民众对这件事的看法不一,有民众对此表示支持,认为如果能让阿拉法特死因真相大白于天下,就应该这样做。但也有人认为阿拉法特入土8年了,现在重新打开灵柩,是对他的一种亵渎。

有人质疑,在阿拉法特刚刚去世的时候为什么没有留取遗体的样本?他们怀疑,时过8年重新提起阿拉法特死因一事,是某些人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还有一些民众认为,即使通过开棺查明死因,迫于以色列和其他国家的压力,调查组有没有勇气将真相公布。

赫迪贾对开棺验尸实际效果表示疑问,“开棺验尸能有什么用?就算知道了凶手我们能将他绳之以法吗?我们能将他带上法庭,并向全世界宣布是他杀了阿拉法特吗?”

赫迪贾认为,开棺验尸将对巴勒斯坦和平进程造成灾难,“比起开棺验尸,巴勒斯坦人应当活在当下,着眼于未来,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努力工作和生产。” 综合新华社电

■ 现场

现场戒备严

凌晨5时多,卫兵们列队进入阿拉法特墓地,估计要为打开灵柩举行简单仪式。

不久,卫兵们退了出来,重新回到车上。此时阿拉法特灵柩大概已经打开,墓地没什么动静,只有安全人员时不时打开幕布观望情况。过了约1个小时,卫兵们小跑进入墓地,为重新安葬遗体举行简单葬礼。

就在葬礼结束前,在墓地后面的路上,几辆警用摩托车护送一辆小巴经过,估计是专家携带遗体样品离开。 综合新华社电

11月27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的阿拉法特墓,工作人员在提取样品工作结束后交谈。 巴勒斯坦已故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的灵柩27日被打 开并提取了尸骨样品。2004年10月,阿拉法特由拉姆安拉前往法国贝尔西军医院接受治疗。同年11月11日,阿拉法特在法国逝世。今年7月,媒体披露阿 拉法特生前衣物被发现含有高剂量放射性物质钋,由此引发阿拉法特可能是中毒身亡的猜测。巴方随后同意为阿拉法特开棺验尸以查明其真正死因。新华社记者陈序 摄

11月27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的阿拉法特墓,安全人员在开棺现场戒备。

11月27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的阿拉法特墓,安全人员在开棺现场戒备。

11月27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的阿拉法特墓,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府卫兵乘车离开。

11月27日,位于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的阿拉法特墓外戒备森严。

11月27日,位于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的阿拉法特墓外戒备森严。 27日,巴勒斯坦已故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的灵柩被打开并提取了尸骨样品。一周以来,巴官方封锁了阿拉法特墓地附近的道路,并把墓地前门和墓地内的纪念堂以及清真寺都用幕布围了起来。27日当天,墓地四周戒备森严,不允许媒体记者接近。新华社发(艾曼 摄)

11月27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一名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准备进入阿拉法特墓地。 27日,巴勒斯坦已故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的灵柩被打开并提取了尸骨样品。一周以来,巴官方封锁了阿拉法特墓地附近的道路,并把墓地前门和墓地内的纪念堂以及清真寺都用幕布围了起来。27日当天,墓地四周戒备森严,不允许媒体记者接近。新华社发(艾曼 摄)

11月27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工作人员准备进入阿拉法特墓地。

当地时间11月27日,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的阿拉法特墓,巴勒斯坦已故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的灵柩被打开并提取了尸骨样品。2004年10月, 阿拉法特由拉姆安拉前往法国贝尔西军医院接受治疗。同年11月11日,阿拉法特在法国逝世。今年7月,媒体披露阿拉法特生前衣物被发现含有高剂量放射性物 质钋,由此引发阿拉法特可能是中毒身亡的猜测。巴方随后同意为阿拉法特开棺验尸以查明其真正死因。图为安全人员在开棺现场戒备。

当地时间11月27日,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的阿拉法特墓,巴勒斯坦已故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的灵柩被打开并提取了尸骨样品。

当地时间11月27日,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的阿拉法特墓,巴勒斯坦已故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的灵柩被打开并提取了尸骨样品。图为安全人员在开棺现场戒备。

当地时间11月27日,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的阿拉法特墓,巴勒斯坦已故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的灵柩被打开并提取了尸骨样品。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