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美中情局长绯闻案背后 激烈政治暗战 /

美中情局长绯闻案背后 激烈政治暗战

四星上将,中情局长,当代艾森豪威尔……数天前,彼得雷乌斯还是美国人的超级英雄。

但一场比好莱坞电影更戏剧性的性丑闻,让他骤然身败名裂,最终黯然告别政坛。

谁暗算了彼得雷乌斯?丑闻背后还有哪些内幕?

美中情局长绯闻案之始末:婚外情背后藏着激烈政治暗战

一切都还在发展中。

其实,在美军政高层,并不缺少性丑闻之类的话题,只是这次婚外情事件,细节之丰富,涉案人员层次之高,确实让人惊骇。它揭开了美军高层混乱私生活大剧的一幕,美国情报机构的矛盾和内斗,更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这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在过去十年里,美国全球反恐,目的就是保护国家的“绝对安全”。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身份复杂的社交女郎竟能与掌握国家安全机密的美国军政高层打情骂俏,通过电子邮件“鸿雁传情”。

此事也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美军性问题的关注。美国高级军官能在性问题上恣意妄为,遍布世界各地的美国大兵作奸犯科也就难以避免。几乎就在彼得雷乌斯性丑闻沸沸扬扬之际,驻日本冲绳的美军士兵再次因私闯民宅而引发当地民众的抗议。

不可否认,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坛能完全与性问题绝缘。但美国政要、美国大兵在性问题上的冲动,已成为美军乃至整个美国形象挥之不去的阴影。彼得雷乌斯的性丑闻还在发酵中,内幕正一层层曝光,按照《时代》周刊的说法,这一事件暴露的是美国国家安全最高层制度的缺漏!这些缺漏,也让整个国家为之蒙羞!

不少好莱坞编剧们已经开始以彼得雷乌斯的婚外情作为蓝本,书写包含性、权力、情报、阴谋、欲望和利益的剧本了。

去年5月,央视军事评论员张召忠 调侃刚被奥巴马提名担任中央情报局(CIA)局长的彼得雷乌斯说:当他还是普通青年在西点军校读书时,跟校长的女儿谈起了恋爱,最后的成功,是因为他“找了个好丈人,找了个好夫人”。

一年半后,彼得雷乌斯却因婚外情丑闻宣布辞职。

“我真的搞砸了。”电话那头彼得雷乌斯的声音十分缓慢和低沉,他的恩师、退役上将杰克·基恩从来没有听到他用这种沉郁的声音说话。当彼得雷乌斯意识到自己深陷婚外情漩涡时,他给基恩打了个电话。

然后,一切努力都已无力回天。11月9日,美国大选后的第三天,彼得雷乌斯宣布因“私人问题”已向奥巴马递交辞呈,并于当天获得批准。两天前,正是他60岁的生日。

随着彼得雷乌斯军政生涯的落幕,他的故事也因为夹杂着性、权力、阴谋、战争和“屌丝逆袭”的“爱情”而被媒体热炒,各种隐藏在背后的人和事也被连根拔起,并进而牵涉到美国的国家秘密。

究竟是什么,让这位美国军队最熠熠发光的英雄,“自毁前程”跌倒在石榴裙下?

吃醋引爆丑闻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在过去的十年里,美军深陷阿富汗和伊拉克反恐战场泥潭,美国人渴望出现一位能为美军“解套”的英雄。无疑,战功赫赫的彼得雷乌斯充当了这一角色。

今年2月份,曾负责指挥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的彼得雷乌斯被授予美国国防部杰出服役勋章,他被认为是与马歇尔、艾森豪威尔齐名的人物。一些美国媒体则赞誉他为美国军中“一个活着的传奇”、现代将军的典范。

尽管被称作“把美国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泥沼中拯救出来的人”、“新艾森豪威尔”将军,然而,彼得雷乌斯大多时候都十分低调,直到他的婚外情被曝光在全世界面前。

“结婚38年后,我在一场婚外恋中昏了头。”这位60岁的退役四星上将坦言,“不管作为丈夫,还是作为我们这种组织的领导,这种行为都不可接受。”于是,他道歉并主动离开了上任仅一年的CIA。

一切都源于今年6月份,他秘密的情人葆拉·布罗德韦尔,因为吃醋给佛罗里达州社交名媛吉尔·凯利发送骚扰和威胁邮件,其中包含有诸如“我知道你干了什么”、“认输吧”、“离我男人远点”的词句。

收到威胁邮件后,恐慌下的“假想情敌”凯利向联邦调查局(FBI)的特工弗雷德里克·汉弗莱斯求救。汉弗莱斯可能自己也没想到,整件事情会从单纯的邮件恐吓上升为最高级别的国家安全威胁,并意外地将彼得雷乌斯的婚外情大白于天下。

年逾花甲的四星将军,最终因婚外情身败名裂,彼得雷乌斯的大起大落让人不胜唏嘘。这位当今美国军界的传奇,其实一路走来,也并不容易。

作为1952年出生于纽约的荷兰后裔,彼得雷乌斯的家境并不优越,但他从小便非常努力,身强力壮、学习优秀、多才多艺。1970年,他考入著名的西点军校,也开始了此后近四十年的军旅生涯。他能文能武,在步兵师表现突出,重返校园后又在西点和普林斯顿先后取得公共管理硕士和国际关系博士学位,并获得“马歇尔将军奖”殊荣。

彼得雷乌斯强大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才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他率领美国第101空降师所向披靡,开辟了直通巴格达的道路,保障了整个队伍的运输线。

部队进驻后,他给摩苏尔恢复供水供电,保证医院和学校的正常运转,打造了伊拉克战后的唯一亮点。他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成为“拯救伊拉克的人”。他结合自己的实战和理论知识整理而成的《反叛乱》手册,也成为五角大楼的反恐“军事宝典”。

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曾说,彼得雷乌斯是美国“最优秀的战地统帅”,他是这个时代“集战士、学者、政治家于一身的杰出人士”。他善于统率作战,更善于运用政治手段处理问题,比如运用攻城和攻心两种手段。他被认为是美国政坛的明日之星,甚至有可能追随艾森豪威尔的步伐,最终入主白宫

他攻城所向披靡,安抚地方有功;但在攻取和安抚女人方面,彼得雷乌斯有成功地方,但还远非战无不胜。

当将军遇上“军花”

彼得雷乌斯的情人葆拉·布罗德韦尔,是同样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军花”,她同时也是彼得雷乌斯自传《全力以赴》(All In)的作者。作为传记作家,同时又是彼得雷乌斯的情人,她显然对“全力以赴”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实践。

11月9日,也就是彼得雷乌斯递交辞呈那天,正是布罗德韦尔女士40岁的生日。当晚间新闻节目指认她就是绯闻事件的女主角时,她正在弗吉尼亚与丈夫共进生日晚餐。

当晚,她丈夫向准备前来参加生日宴会的朋友们发了一封简单的电子邮件:“周六的聚会取消,谢谢各位。”

这位刚刚40岁的女子,面容姣好,在部队服役15年后转行成为记者和传记作家,拥有博士头衔,是两个未成年男孩的母亲,看上去家庭和睦美满。她还是哈佛公共领导中心的助理研究员,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战争研究系博士生,并拥有哈佛大学约翰·肯尼迪学院的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她今年2月对《优秀女性》杂志说:“是的,我有许多头衔。但我最重要的身份是母亲和妻子。”

她与彼得雷乌斯几年前相识于哈佛大学,当时,后者应邀去哈佛大学发表演讲。她曾在传记中回忆道:“我向当时还是中将的彼得雷乌斯介绍自己,说明我的研究兴趣,他递给我名片,还协助我接触其他研究人员和军人。”

在布罗德韦尔笔下,彼得雷乌斯对自己是一种“指导关系”。而她的书,显然为这位传记主人,在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读者群中,赢得了积极向上的形象。

然而,除了学术研究,两人拥有更多共同爱好,比如健身、跑步。这种习惯在阿富汗战场上也依旧延续,她曾多次远赴阿富汗,并陪伴彼得雷乌斯跑步。“那是保持我们关系的基础。”布罗德韦尔说,“我想,也是他从战争中转移注意力的一个好方法。”

虽然这位退役老兵在西点军校上学时,布罗德韦尔才刚刚出生,但超过20岁的年龄差距并未令两人的关系疏远。有人甚至把布罗德韦尔比作彼得雷乌斯的年轻女翻版:环游过数十个国家、在军队服役过、拥有美国名校和西点军校的学位。

绯闻曝出前,曾有美国广播节目主持人解读说,两人“很明显地喜欢彼此”。婚外情女主角也曾坦承,他们的往来比较密切,这可能源于都出身西点军校的共同背景。

作为情报机构掌门人,彼得雷乌斯怎么会这么不小心,让自己如此绝密的“情报”外泄?实际上,深谙保密手段的彼得雷乌斯确实采用了情报领域的惯用手法。他匿名在Gmail上开设了一个账号,每次需要通信的时候就登录这个邮箱,将内容储存在草稿箱当中。

布罗德韦尔直接登录邮箱,从草稿箱里阅读信件,看完后直接删除。实际上,他们从未进行过真正的邮件往来,避免了发送电子邮件在网络上留下痕迹。要不是布罗德韦尔发邮件威胁凯利,他们的婚外情恐怕永远都会深藏地下。

相识多年后,两人开始互生情愫。有媒体报道说两人的地下情是在2011年彼得雷乌斯调任中情局掌门人两个月后开始的,而且已经在事发4个月前结束。尽管整件事被全世界的媒体闹得乱哄哄,但绯闻女主角始终没有公开发表任何评论,举家搬到了一处“安静而不受打扰”的地方避风头。

倒是布罗德韦尔的父亲克兰兹站出来,为女儿鸣不平。他说,布罗德韦尔不是勾引已婚男人的“坏女人”,她是可怜的牺牲品,外遇事件只是烟幕弹,目的是要遮掩背后更大的丑闻。“我们等着瞧,会有更多真相被披露出来,现在我们看到的都只是表象。”

名媛关系网

率先被克兰兹说中的,是整件事情的“告密者”吉尔·凯利。

据说,当得知自己的“举报”给“老朋友”彼得雷乌斯带来了灾难性的毁灭后,她非常懊悔;但也许更令她难过的是,她自己的诸多秘密也随之被挖出来。随着调查的深入,她被披露与彼得雷乌斯的老部下、美军现驻阿富汗司令约翰·艾伦之间有长达数万页的“调情”邮件。

37岁的凯利在美军中央司令部所在地坦帕拥有一栋漂亮的二层小楼。她与身为肿瘤科医生的丈夫和三个孩子一起居住在那里。和当地许多家庭主妇一样,凯利热衷于参加社交活动,在为军人们举办的聚会和慈善派对中,结交了不少军队的重量级人物,包括彼得雷乌斯和约翰·艾伦。

这些军人“朋友”也没让这位社交名媛失望,他们写信给法官,帮她离婚的同胞姐姐争夺儿子的监护权,邀请姐妹来白宫访问,让凯利出任韩国驻佛罗里达州的名誉领事,据说她利用这个身份从一笔数十亿美元的生意中索取了8000万美元的提成。

凯利夫妇自称是彼得雷乌斯一家的好朋友,还参加过他们的圣诞家宴。彼得雷乌斯担任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时,凯利与他定期有邮件和短信往来,但都是通过工作人员监控的账户,没有任何“不当措辞”。将军的同事们也认为,两人应该没有“男女关系”。

但拔出萝卜带出泥,随着对她和彼得雷乌斯关系调查的深入,她被披露与约翰·艾伦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也随即下令对艾伦进行调查。

海军出身的艾伦2011年7月接替彼得雷乌斯,成为驻阿美军最高指挥官。2008年到2010年,两位将军还曾共同领导美军在坦帕的中央司令部,当时艾伦是彼得雷乌斯的副手。

从2010年到2012年间,凯利与艾伦互通的邮件达数百封,其中不乏“甜心”“亲爱的”等饱含调情意味的表述。然而艾伦的一位同事评价说,凯利只是一位“无聊的社交迷,跟每位高级指挥官都很熟络”。

邮件曝光后,两人都坚称没有婚外情。艾伦将这样的表达解释为“友好的语言,不具浪漫色彩”,还说自己的妻子凯西与凯利也是好朋友。他的表态获得了新任总统奥巴马的力挺,但这些令他尴尬的邮件,却将原本计划任命他担任北约最高司令官一事暂时搁置。

而且,如果他被证实和凯利有不恰当关系,作为军人的他可能面临一系列惩罚,包括强制退伍、没收全部工资和津贴乃至一年徒刑。因为美国《军事审判统一法典》第134条规定:“通奸无疑是不可接受的行为,它将在军人的服役履历上留下不良记录。”

凯利的家底,也由此被美国媒体翻了个底朝天。上世纪70年代,她的父母为躲避战乱从黎巴嫩移民到美国,在新泽西曾开过一家中东餐厅。她和孪生姐妹纳塔莉·卡瓦姆都擅长与军政界人士打得火热。

卡瓦姆2004年曾与美国总统候选人克里竞选团队的副财务官哈灵顿有过一段恋情,哈灵顿还为她提供了一份30万美元的私人贷款。去年4月离婚后,卡瓦姆要求夺回儿子的抚养权,却因“满口谎言”和“不够正直”输掉了官司。

有媒体甚至猜测,卡瓦姆与彼得雷乌斯和艾伦关系也非常暧昧。

此外,凯利夫妇因拖欠银行贷款卷入多起法律诉讼。他们一边花大价钱宴请各种高官,一边却欠着40多万美元的债务拒不偿还。两人建有一个致力于癌症研究的基金会,但基金会的钱几乎都用在饭局、娱乐、旅行和其他行政花销上。

FBI和CIA内斗

而为什么凯利选择了FBI特工汉弗莱斯?这或许是一个谜。而据披露,汉弗莱斯与凯利关系也非同一般,他被披露曾给凯利发送过多张自己没穿上衣的照片,因此一些媒体嘲讽他为“裸胸特工”。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特工人员。现年47岁的汉弗莱斯1996年加入FBI,1999年即因抓捕一名试图在洛杉矶国际机场制造爆炸事件的“基地”组织成员而崭露头角。

2010年5月,他还曾被卷入一场枪杀案官司。当年5月19日,61岁的陆军老兵罗纳德·布洛克试图驾驶摩托车离开基地时与汉弗莱斯和其他警卫发生争执。据目击者描述,布洛克下车后挥舞着匕首向汉弗莱斯等人冲来,遭汉弗莱斯开枪击毙。法庭后来裁定,汉弗莱斯开枪符合程序。

在彼得雷乌斯不知情的情况下,汉弗莱斯秘密调查了多月,随后向他的FBI上级报告过初步调查结果。在FBI网络犯罪部门确定邮件发送人身份后,上司以“担心他沉迷于此事”,禁止他参与调查。

据《华尔街日报》披露,汉弗莱斯很担心FBI会掩盖此事,因此在10月底绕过FBI,向众议员戴维·莱克特求助,后者随即将这一事件传递给众议院共和党领袖埃里克·坎托。10月31日,坎托联系了FBI局长罗伯特·米勒……

有人揣测,彼得雷乌斯是两大情报机构斗争的牺牲品。FBI和CIA关系一直貌合神离,彼此间也缺乏沟通合作。事发前,FBI因班加西事件饱受指责,而“一个FBI小探员扳倒了CIA大佬”,可以让CIA名誉扫地,让FBI扬眉吐气。

也有人说,这其实是CIA内部人员给“空降司令”下的套。CIA向来遵循保守的组织文化,认为只有从基层做起的才有资格接任局长。彼得雷乌斯虽然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却始终无法融入CIA的圈子。于是有传言称,是CIA内部的人抓到他婚外情的把柄,向FBI通风报信然后“借刀杀人”。

无论此前奥巴马是否知道彼得雷乌斯的婚外情,他接受其辞呈的态度倒是干脆利索。有分析人士认为,实际上,彼得雷乌斯与这位总统的交情,远不如他与前总统小布什亲近。奥巴马把这位军队英雄“明升暗降”地调任CIA,也有去其羽翼的含义。

曾有报道说,这位阅历丰富、威望颇高、在军界政界能文能武的退役英雄,很有希望成为下届美国总统候选人。尽管60岁的彼得雷乌斯不止一次地强调自己不会向总统宝座进军,但奥巴马借机为本党铲除一个潜在竞争对手,也在情理之中。

但彼得雷乌斯又为何选择11月9日,即大选结束第三天就提交辞呈?

据美国媒体披露:当11月7日此事传至白宫时被安全顾问截下,因为当天奥巴马团队都在尽情欢庆选战的胜利。除了总统,美国国会高层也被蒙在鼓里,而FBI对此的解释是“审慎查案,对外保密,包括白宫和总统”。

但有一点也很明显,如果在大选前披露这一绯闻,无疑会重创执政的奥巴马的选情。于是,即使不是出于白宫授意,奥巴马手下的官员也很可能“主动”屏蔽这一消息。

美国参议员、情报委员会主席黛安娜·范斯坦就说,她希望知道为何FBI没有就彼得雷乌斯事件告知她和其他情报委员会领导人,因为这一事件“有可能会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我们应当被告知”。

而担任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的彼得·金说:“似乎调查已经持续了数月,而现在他们好像是说FBI直到选举日才意识到彼得雷乌斯将军牵涉其中。这不合常理。”

FBI对国会的隐瞒,显然让国会山怒火中烧。美国《时代》周刊说,国会和白宫之间的关系正由此变得紧张。而共和党人已要求对FBI、CIA和白宫相关工作人员提出质询。

班加西事件玄机

事件的不断发酵,当事人的“三缄其口”,都让整个事件愈发扑朔迷离,也生发出愈来愈多的疑惑。

“我错了,但我没有泄密。”辞职后的彼得雷乌斯11月15日对CNN新闻女主播说,这是他自绯闻事件以来首次向媒体“开腔”。

二人的婚外情虽不为道德准绳所容,但并未触犯任何法律,也没有证据证明“危害国家安全”。但中情局长为何主动认错并火速辞职?分析人士指出,与其他因婚外情而引咎辞职的美国政要不同,彼得雷乌斯是被“国家安全”而非“性”拉下了中情局长的宝座。

其中的焦点,就是班加西事件。今年9月11日,也即“9·11”恐怖事件11周年之际,美驻利比亚班加西领事馆遭到袭击,包括美驻利比亚大使在内的数名美国外交人员身亡,这也成为大选期间奥巴马备受攻击的外交败笔。

尽管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表示对此事件承担责任,但共和党人对公布的“真相”很不满意,仍在追查奥巴马政府的失误,包括可能的情报疏失甚至泄露。甚至有传闻说,很可能接替克林顿出任新国务卿的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苏珊·赖斯,也因为在这一事件上的疏失正遭到共和党人的抵制。

但就是在这一敏感问题上,布罗德韦尔今年10月份在丹佛大学演讲时暗示,班加西事件背后隐藏着惊天内幕,领馆内的“秘密监狱”才是真正的袭击目标。这一说法遭到多名安全部门官员的否认。

目前尚不清楚布罗德韦尔是从何处获得班加西美领馆里有秘密监狱的情报,也没有确凿的证据显示她的情夫彼得雷乌斯就是“消息源”,但这确实让美国安全部门对布罗德韦尔究竟是否掌握一些机密情报十分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班加西事件后,彼得雷乌斯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的美国高级官员。因此他一直被认为是追查“真相”的重要人证。因此,有议员甚至暗示,彼得雷乌斯突然辞职,很难保证与班加西事件无关,“他是重要人证,或许是最重要的一位……这让人好奇他辞职的真正原因”。

在国会的压力下,11月16日,已辞职的彼得雷乌斯还是出席了国会情报委员会就此事的闭门问询。他披露,中情局从一开始就判定袭击系恐怖分子发动,并将相关情况提供给了政府。4个多小时的问询,他并未提及自己的婚外情,称辞职仅与私生活有关。

“他的言语里充满歉意和悔意,但仍不失四星上将的风范。”一名参与问询的国会情报委员会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受伤的模范军嫂

据彼得雷乌斯的朋友透露,他已经因为婚外情事件而情绪崩溃,对妻子的愤怒无能为力。结婚38年的妻子霍莉,被认为是整个事件最无辜也是“最受伤”的人。

在很多军眷眼中,霍莉一直是她们的偶像,因为“她找到了一条平衡丈夫声望颇高的事业与自我发展之间的道路”,更因为一次次的分离并未摧毁她与彼得雷乌斯的“稳固”婚姻。连“小三”布罗德韦尔都称赞这位原配是“很棒的军眷,为他们的孩子和其他阵亡将士奉献良多,令人尊敬”。

出身于军事“高干”世家、熟知军人一切且忠诚低调的霍莉,被认为是彼得雷乌斯最完美的伴侣。1973年,就读于迪金森(Dickinson)学院的霍莉,去西点军校探访时任校长的父亲,在一场足球赛上第一次见到了年轻的彼得雷乌斯。那时,霍莉还是一名清瘦的大四学生,披着长长的秀发,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那场面就是校长带着他充满魅力的女儿,还有4000名眼巴巴的单身穷小子。”彼得雷乌斯在西点军校的一名同学回忆说,“而戴维,就是赢得美人归的那个幸运儿。”

约会一年后,在彼得雷乌斯毕业仅两个月的时候,两人步入了婚姻殿堂。尽管新郎是西点军校最优秀的毕业生,但大多数人还是觉得,“穷小子”是为了日后的仕途选择了这段婚姻,因为新娘的父亲不仅是校长,还参加过越战,是一位地位尊崇的高级将领。她的祖父、曾祖父、曾曾祖父,与美国军界的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美国独立战争。

事实上,年轻美丽的霍莉,当时可以选择任何一位追求者。但她说自己“仰慕他的学识,认为他是个很棒的人”,也认定他不是觊觎她的家庭背景才与她结合。尽管“无法预测他能有怎样的发展”,但这位将门之后还是毅然决然地拥抱了这段婚姻,并在接下来的近40年间夫唱妇随,追随着丈夫举家搬迁23次,生育了一儿一女。女儿安妮2004年从母亲的母校迪金森学院毕业,不久前刚刚结婚。儿子史蒂夫·彼得雷乌斯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曾两度访问阿富汗。

由于霍莉的存在,彼得雷乌斯便不是家中的唯一明星,妻子在美国国会中有极高声望。作为奥巴马政府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的副局长,她负责监管与调查消费者对美国服务人员的投诉。而在丈夫的军营里,她也赢得了几乎所有人的敬重与喜爱。

“上司的家人总是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彼得雷乌斯的一位下属说,“但霍莉不会,她让人感到亲切,总是问我们需要什么帮助。”

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婚外情风波,让不忠的丈夫情绪近乎崩溃,也让这位模范军嫂一下子陷入极其尴尬的境地。她身边的朋友透露,霍莉对此事非常伤心和失望。虽然彼得雷乌斯尚未搬离家中,但已经有好事的媒体和评论人开始以“霍莉:你是否该离婚”为题,抛出各种各样的建议和抚慰。

无论霍莉做出怎样的决定,这段婚外情恐怕都要被“津津乐道”一阵子了,因为不少好莱坞编剧们已经开始以彼得雷乌斯的婚外情作为蓝本,书写包含性、权力、情报、阴谋、欲望和利益的剧本了。

而围绕着婚外情的种种猜测以及政治博弈,可能才刚刚开始。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