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小留学生现状和面临的困境 /

小留学生现状和面临的困境

“人生不离教育,教育改变人生”,这不仅是达英国际学院常务副校长刘南生的个人经验谈,也是他的办学宗旨之一。他认为,出洋的小留学生不但要有梦想,而且要有坚强的毅力和脚踏实地的行动,只有这样,才能不会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也对得起双亲大笔的金钱支助。

近日,笔者带着不少对小留学生问题的思考,来到多伦多市中心的达英国际学院校长办公室。刚坐下打开话匣子,刘南生先生就滔滔不绝地讲起来。

一、免考托福直进大学并非好事

有些国际学院在海内外报章大登广告,以免考“托福”为名招揽了众多学生,已引发了一连串教育问题,受到不少有识之士的关注。刘南生认为,从中国来的学生用功的不少,也有些同学不肯脚踏实地,上课尚未几天就想申请大学,做父母的还希望把孩子送到免考“托福”的学院。其实,英文不好,免考“托福”直进大学,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如果不敢面对现实,没有实际的基础,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他慢条斯理地说,免考“托福”,或免考其他的英语鉴测考试就进大专院校,一旦英文赶不上,还是要从头再读英文,费用可能会更高,学问是要靠累积的,尤其是学语言更要花死功夫去啃,不是花了1500块钱,只读四个星期就可以获得的.

过去在北美有过一种叫做“白人至上”的心态,那些人有意不让少数族裔在中学“留级”,刻意让他们直上大学,让他们到大学后才知难而退,慢慢被淘汰出去,其后果不但是个人受到影响,也可能连累到整个民族的形象。有的白人甚至冠冕堂皇地表示:“免得把他们栽培成才之后,再回到商场上或在公司里跟我们争饭吃”……讲起这些,刘先生不无感慨地说,现在有的学院竟继承那些白人至上主义者的衣钵,接办了类似的工作,迎合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也博得英语未过关学子的开心,但作为一个诚实的教育工作者,确实感到忧心忡忡。

二、对中国学生的理解和忧虑

根据多年和学生的直接接触,刘南生认为中国来的学生有以下显著特点:他们的数理能力很强,英文最弱;不十分重视中国的优良传统,不肯收拾房间,依赖性强,不甚听话,不加强管教,易入歧途;有的对学习只求过关,不求甚解,一但失败回头不易,结果高不成低不就,好的工作找不到,低的工作又提不起精神。如果叫他们回国,自己又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真不知该如何是好?陷入此困境者,甚感苦恼无助。尚未陷入此境者,我们又如何能够提防呢?这就有赖教育者的指导,如果学生不听指导,也是教育者的烦恼。

讲到这里,刘南生有些激动地说:“有道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的责任是重大的,当你在三更半夜接到学生的电话说发生了车祸,而又没有驾车执照时;当你明知她回家看妈妈,而两个星期后她妈妈打电话来问女儿近来的情况时……你能说不担心吗?父母把孩子交给了你,你能不负责吗?再说我们也有子女,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美好的将来,在这里我们当学生是自己的孩子,我们绝对要对他们及他们的父母负责。可是,学生中又有几个能真正体会到我们对他们的关怀呢?”

以上的真实事件不胜枚举,刘先生又补充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有位学生假装头疼,一连三天不能早起,他就亲自到楼上宿舍对那个学生说:“五分钟后不见你下来,我就叫救护车来载你去医院。”此话一出,不到两分钟,那学生就乖乖地下楼来了。

刘南生镇定地指出,中国来的学生素质不错,多花点时间是可以造就的,最怕他们错交朋友,误入歧途;一旦金钱用光了,或被人诱惑,更被坏人利用,走上不归路,那是非常可怕的。报上常常看到打群架的,被移民局遣返的,也有的生活极不检点,违反学校规定,晚上不回来睡觉,让外人回来睡觉的,对学校进行破坏的,甚至偷东西,不上课的,网上玩游戏,看色情电影到天亮的,要求回家探亲获准后而根本没返家的……以上这些都是令他最担心最忧虑的地方,尽管他们学校还未曾出现过如此重大的问题,俗话说防患于未然,他们不得不加强警惕性和完善管教制度。当然,这同样需要家长的合作才行。

此外,从学校规模上说,海外学校通常比中国学校小,而属于少数的国际学校规模就更小了,这里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比例通常是一对10左右,其实这样对学生更有针对性,效果反而更好。刘南生表示,有些家长总认为大的学校,才能教出好的学生;有的在中国看惯了大规模的学校,就看不起海外规模小的学校;有的为了要让孩子转到大的学校,要讨回所交的学费,不惜无中生有,用尽方法抵毁其孩子进读的学校,很令人失望。事实上,这也是一件有违教育原则的不正当的行为,大小学校都有他们的强弱点,大的学校设备比较完善,有利学生作深入的研究。

不过,“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校不在大,有师则行”。他指出,良师可以出高徒,小的学校也有负责任的老师,更能给学生作出个别指导,太大的学校,不但对个人照顾不周,且师资学生都品流不一;环境复杂,陷阱也多,打群架、吃摇头丸、大搞男女关系,被移民局整批送回原居地的,也往往出自较大的学校。比如说,某学院人数上千,派对特多,群党不少,这样最易交错朋友,加上校方不理私人生活,让学生大搞男女关系,甚至与别的学校比赛时引发打群架,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另一问题是网上玩游戏,看色情电影问题,敢说没有一间学校没有,校规严的学生就买私人电脑,在房里看、在房里玩。

有一位招生代表,决定把学生送到另一间规模较小的学校,不再送去原来的大学校,就是为了以上这两个问题,且规定他收的学生一定要寄宿。而事实上,即使寄宿也不一定能阻止此类事件发生,学生搞破坏,学校报警的事在某些学院也常常发生,不过校方是否真的关心学生,有没有站在父母的立场上去关照他们,有辨别能力的学生是很清楚的。

三、求学期间打黑市工要不得

谈到有些学生来到加拿大,不是好好读书,却急于要找工作赚钱,也就是打黑市工的问题,刘南生认为这些人相当不智,是严重「近视眼」的表现,最终的结果是一无所获,得不偿失。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移民部的关注,要求皇家骑警协助调查,有些人甚至被移民局发现后遭遣返回中国。

他强调,要在加拿大工作就要先打好教育基础,拿到文凭和学位,并被公司聘用后,合法光明正大地去工作。所以拿文凭和学位,就成为留学生接受教育的一个最主要目的。

不仅如此,“德育”的培养、文明素质的提高同样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全面的发展。刘南生表示,有“学位”并不等于有教养,分别就在于“德育”的培养上,有些从中国出来的人,为了争名利,连文化大革命中的恶劣手段都搬出来,社团中搞双胞胎的例子特别多,无疑这与个人教养有关。大搞个人小圈子、称王称霸、道德式微等等,都是德育失败所造成的。所以,今日教育不能再不重视德育教育,空喊人权,文明势必毁于一旦。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小留学生来讲,“德育”教育极其重要。

四、过好英文关增强竞争力

办学者大肆宣传有多少人进大学,从来不说有多少从大学毕业,送学生进大学不难,要他们考取学位出来才算是成功。刘南生表示,做父母的应该懂得如何分析宣传广告才行,必须深入了解办学负责人的精神,不能单听招生代表的美言,也不能单看学校的外观和师生人数,这样很容易产生误解.

作为留学生,进大学之前应该要真正过英文关,只有打好扎实的英文基础,才能事半功倍,增强日后的竞争力。那么,到底如何可以提高英文水平呢?他认为,小留学生也好,有了学位的大学生,或新来的移民也好,踏上异乡后首要任务就是把英文搞好,有的学生已投资了不少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有的已获得专业知识,绝对不能因为英文一关而被拖累不前。

要把英文搞上去并不难,刘南生认为以下几个方法都可行。对一般学生来说,除认真听课之外,不妨多参加“ToastmasterClub”之类的英语学习讲演及领导才能的的培训,可以接触到西人,可以学到西方开会的程序和礼节,以及如何批评他人、鼓励他人的沟通技巧,彼此分享学习;有时间多听广播,多听英语讲演,多看英语小说,学习西方人的用词用语,研究中文英文和西方英文的不同表达方法;模仿西人的腔调和说法;天天早起朗诵几段英文,日久成自然,必有收获,英语的学习是长久性的。

他认为,有了相当的英语能力之后,可以再参加一次特设的高级英语培训班。这样的培训班,一般需时四至五个月,得看参加者的入学考试而定,参加者都自认英文尚未达到专业水准,但已相差不远;或已经获有学士或以上的学位而有专业技能的人。

刘南生最后说,可借镜IBM市场经理的培训方法,也就是在全讲英语的环境下强化培训。最理想的培训地方当然是与众隔绝,在不受日常生活干扰的地方进行,如地中海的岛国,加拿大的皇子岛等地方,培训完成后保证能掌握四五千常用的词汇、短语及文法,包括表达能力和讲演技能的改进、商业应用文的书写、口音的纠正,以及一般社会礼节习俗的了解和遵守,这些都是为接受专业工作前的最好准备。

临走时,笔者再一次仰望墙上的两幅对联:“力争上游青云志,望子成龙父母心”、“达士栽培教泽恩施凭赤子,英才作育良师善导望神州”,这不仅是办学者的座右铭,也是刘南生先生对教育的体会和期望吧。

刘南生先生简介:
------------------------------
现任达英国际学院常务副校长、加中经贸总会主席,为加中企业家协会创会会长。生于马来西亚,1965年台大毕业,返回马来西亚创办槟城佛教义学,1969年获美国印地安大学语言学硕士。1970年移民加拿大,在加拿大科技界工作20多年,包括在IBM担任系统鉴定师18年。8年前在IBM提前退休,自组顾问公司,与IBM合作培训了不少中国科技人才。之前,他曾在多伦多辛尼加学院夜间部教授9年电脑课程。

(该文为多维新闻社《小留学生访谈录》系列报导之廿一)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