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村官:临时得知总书记到访 不及安排 /

村官:临时得知总书记到访 不及安排

“北京往西南方向走约150公里就是保定,保定再往西走近150公里可到阜平县,从阜平县继续往西走约50公里,经过一段山路,就到了太行山深处龙泉关镇骆驼湾村。

2012年12月30日之前,连阜平县城里的很多居民都不了解这个村子的存在。而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到访,使骆驼湾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全国媒体上。

“窥一斑知全豹,到这里就是要了解我国的真实贫困状态。如果能看到真贫,从北京3个半小时的路程就值了。”习近平希望“窥斑”的阜平县,曾为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目前属全国连片特困区,村民人均年收入900多元。

骆驼湾村更是一个长期的贫困村,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这里成了老人留守的村庄。习总书记的突然到访,让沉闷的村庄显出多年未有的热闹景象。村民们提起当天的情景流露出抑制不住的兴奋,也对未来充满前所未有的信心。”

河北阜平村官:临时得知总书记到访 来不及安排(组图)
河北阜平村官:临时得知总书记到访 来不及安排(组图)

习近平到访点沸太行山深处贫困小山村

总书记突然来访

从龙泉关镇到骆驼湾村,只有一条山路,路边堆着用来烧火的玉米秆。最近连着下了两场雪,尽管经过打扫,路边的积雪还是冻成了冰。

唐荣斌家在村南头路边上。迈上两级石阶,就进了唐荣斌家的小院,院子里养了10只鸡,囤了些玉米和杂物。房子,是60年前修的。屋檐很低,木头门已开裂,窗户用塑料布和棉布糊着,屋里显得昏黑。狭长的屋子隔成一大一小两间。小间有个灶台,旁边的炕上堆着一堆杂物,剩下的地方站不开一个人。大屋里也有单独的灶台和炉子。一个大炕和一个柜子占了大屋一半的面积。柜子当中一大面镜子还贴着喜字,那是老夫妻45年前结婚时置办的家具。屋里最新的家什就是十年前买的电视机,那是在外打工的三女儿花700元买给老人的。家里的电话也是十多年前儿子给装的。

2012年12月30日早上8点多,骆驼湾村村支书顾润全突然告诉68岁的村民唐荣斌,习近平总书记一会儿要到他家来。唐荣斌吃惊之余,甚至没来得及问为什么被选择的是自己。

唐荣斌正在准备早饭,屋里灶台上的大锅里,蒸着山药、土豆、馍馍等。他来不及多想,和老伴、孙子匆忙吃完早饭。“家里也来不及收拾什么。”他说。

“之所以选择唐荣斌家,是因为他们家正好守在进村必经之路的路边上”

9点左右,习近平在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陪同下,踏着路边的残雪,来到唐荣斌家。“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人,屋里、院子里挤满了人,路上都是人。”唐荣斌说。

“真是开天辟地头一次,村里从来没有来过什么大官。”把总书记迎进屋里,唐荣斌也有些紧张。1970年入党的他,曾经当过十几年的村干部,但最多也只见过乡里领导。

“总书记没有什么官腔,进门就坐在炕上,跟我们聊天,好像是老熟人一样,很随和。”唐荣斌指着床右边的一角说,“总书记就坐在这个地方。”

聊到高兴,看到唐荣斌家的锅里蒸着土豆,习总书记还和随行人员一起品尝了唐荣斌家里的蒸土豆。

待习总书记离开,唐荣斌迫不及待地抄起电话,打给在阜平县打工的儿子唐俊峰,可惜唐俊峰当时并未接到电话。但没多久,唐俊峰就把电话打过来了,他在网上已经看到相关的消息。“总书记来咱家了?都跟你说什么了?”唐俊峰问,父子俩兴奋地在电话里聊了起来。

一下午,唐荣斌接到了包括子女在内的六七个电话。

村支书顾润全对记者解释,之所以选择唐荣斌家,是因为他们家正好守在进村必经之路的路边上。事实上,顾润全也是当天早上7点多才得知总书记到访的消息,根本来不及考虑做过多安排。

从唐荣斌家出来,习总书记在村里和村民握手聊天。雪天路滑,67岁的村民唐宗秀扶着总书记,结果总书记也决定去她家看一看。“现在想起来,脑子里也都是惊喜。”唐宗秀说。

习总书记到此地,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考察扶贫开发状况。他对当地干部说,窥一斑知全豹,到这里就是要了解我国的真实贫困状态,如能看到真贫,从北京过来3个半小时的车程就值了。

老人留守的村庄

传说康熙皇帝当年要上五台山,时值冬日,大雪封山,皇帝从村子里借了几只骆驼上了山,这个村后来被叫做骆驼湾村。

骆驼湾村早就没有了骆驼,也没有沾上康熙皇帝的光,一直非常贫困。村里老人回忆,六七十年代,村民缺吃少穿,每月每家领三五十斤救济粮,不够了就吃红薯干。

如今的骆驼湾村,醒目的标牌立在一座废弃的旧库房外墙上。村里还多是土坯房,很多房屋一盖几十年,外墙损坏严重,刷着“围绕中心抓党建”之类的标语。村支书家外墙上刷出块儿黑板,写着村里各种通知。沿山路进村,一路都是好似文物似的旧房子。村里最新的房子也是20多年前修的平板房。

“村里的副书记刘继平已经50多岁了,村民都叫他“后生”,他几乎是村里最年轻的成年人了”

房屋修着木格窗户,普遍低矮,屋里站四五个人就转不开身。屋里陈设也多简陋,毛主席招贴画,带有凤凰牡丹装饰图案的镜子,深颜色的木头柜子,是家里的普遍陈设。

五六年前的“村村通”工程,让村里有了水泥路。此前村里都是高低不平的土路,几乎跟外界没有什么联系。龙泉关镇有干部告诉记者,别说外地了,河北本地甚至阜平当地都有很多人不知道骆驼湾村。

68岁的唐荣斌在村里住了一辈子,但提起村里几十年来的生活,唐荣斌想了想说:“变化不大,最大的变化就是年轻人都走了,空房子多了。”

唐荣斌有四个孩子,三女一男,都在各地打工。他和老伴带着5岁的孙子留在村里生活。老两口平日种点玉米和土豆,每年到手的收入不到2000块钱,是他们唯一的收入。

相隔不远是唐宗秀家。本来一个院子里住着三户人,现在那两户房子都空了。唐宗秀和老伴在家过日子,孩子外出打工。总书记到访当天,她的老伴刚好在外地和孩子在一起。

像唐荣斌和唐宗秀家一样,村子里完全见不到年轻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在村头,十几个老人聚在屋檐下晒太阳,最大的80多岁,最年轻的也超过60岁。村里的副书记刘继平已经50多岁了,村民都叫他“后生”,他几乎是村里最年轻的成年人了。

老年人留守使得村里发展陷入恶性循环,村里缺乏劳力,缺乏发展的活力,而老年人对生活也没有过多要求,甘愿守护着已经固化的生活方式。整个村子贫困的面貌一直得不到改变,也缺乏改变的内在动力。村里发展停滞了,年轻人就更多地选择离开大山深处。

有龙泉关镇的干部介绍,骆驼湾村是一个行政村,下属包括骆驼山村在内的9个自然村。而现在,因为人口流失,像辽道背、菜树塔这样的村子,原先也不过几户人家,如今更是几乎变成空村了。而黑林沟、大胡卜这样的村子,也已见不到年轻人了。

年轻人都集中在龙泉关镇上,大多选择外出打工。而龙泉关镇的人口也从几年前的9000多人降到8000多人,流失的主要都是年轻人。

有镇里干部对记者说,如果这种恶性循环解决不了,像骆驼湾这样的自然村很可能就慢慢自然消亡了。

河北阜平村官:临时得知总书记到访 来不及安排(组图)

骆驼湾村几十年来最大的变化是年轻人都走了,空房子多了

河北阜平村官:临时得知总书记到访 来不及安排(组图)

院子里的鸡是唐荣斌孙子的玩伴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郝羿

脱贫的尝试

李学良是龙泉关镇武装部长,也是骆驼湾村的包村干部。2009年,他被分派到龙泉关镇工作,上任第二天就来到骆驼湾村。“第一印象就是,居然还有这种村子,村民这么穷。”李学良说。

街上全是老人,没有年轻人,小孩都很少。因为靠近山西,村民的风俗和山西相近,在屋里支灶做饭。村民热情淳朴,招呼李学良进屋吃饭。但和村民接触多了,李学良发现,这些老人们对外面的世界缺乏了解,对改变现在的生活也没有动力。

村民告诉记者,村里种植最多的农作物就是土豆和玉米,一年仅收一季,夏天收土豆,秋天收玉米。此外,村民平时喂点猪,喂点鸡。到了冬天,除了劈柴火取暖几乎没有别的事儿干。每家的年收入普遍两三千元,平均到人头不足千元。

老人们靠家里种的庄稼过日子,对生活也没过高要求。“也没有想过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什么样。”有村民说。这几乎代表了村民普遍的心理状态。

龙泉关的生猪肉很出名,村民多以红薯等粮食喂猪,猪长成之后肉质很好。来自保定以及周边的顾客,专门开车到村里入户收购生猪肉。宰好的猪劈开成扇猪,一般可以卖到十四五元一斤,高的可以卖到十七元一斤。但是这种粮食猪很难量产,实际上很多顾客也只认农户家里自己圈养的猪所产出的猪肉,难以发展成产业。

“上任第二天就来到骆驼湾村。“第一印象就是,居然还有这种村子,村民这么穷。”

很多村民养当地的笨山羊,但笨山羊一次只繁殖一两只羊羔,也难以让村民致富。

而由于村里缺少年轻劳力,种植业、养殖业也难以发展,何况这些项目投资大、见效慢、风险大,当地也不敢轻易尝试。

在镇里有的干部看来,当地最好的机会就是开发距骆驼湾村10公里左右的辽道背,也就是驼岭北峰。因为风景秀丽,常有摄影爱好者和自驾游旅行者到这里拍摄、游玩。

辽道背海拔近1900米,南边比邻驼梁,东邻天生桥瀑布群,西邻山西五台山。由于未经商业开发,这里生态明显被保护得很好,山脊上分布着森林和草甸,森林层次分明,溪水穿过林间清澈流淌,山峰逶迤伸向远方。

但这一旅游资源始终没有得到有效开发,辽道背周边几乎没有旅游者的接待点,也没有任何辅助设施。

镇里曾接触过几个有规模的开发商,但都没有谈成。一位石家庄的房地产商有意投资,但他只有意圈地,并不想真的投入资金开发旅游资源。

沉闷村庄的新希望

在骆驼湾村村支书顾润全看来,骆驼湾的落后源于闭塞。“村里虽然修的是水泥路,但这路还是窄,骆驼湾村地方偏僻。村里和外界接触的太少,村里人都没见过电脑。”

“之前村里得到的宣传力度也不够。”顾润全说。就在习总书记走访骆驼湾村当天晚上,很多村民也是平生第一次在电视里看到自己的村子,家里没有电视的村民也要到别家去看上一眼新闻。

“总书记走访骆驼湾村,对村里肯定是个好事儿。咱这个地方非常有灵气,就是看怎么利用好了。”顾润全站在村头,望着远处的层层山林,不住地发感慨。

在他眼里,骆驼湾村可以依靠的资源有两个——靠山靠水。

“辽道背的百草驼,是一组4个南北相连的山峰,郁郁葱葱一万多亩天然林场,槐树、杨树、榆树、落叶松等多了去了。林地里有上百种中药材,最知名的就是朱苓。这些资源如果能利用起来,能大大改善村里的状况。”顾润全说。

“就在习总书记走访骆驼湾村当天晚上,很多村民也是平生第一次在电视里看到自己的村子”

而上山十里地,就有一湾村里人叫不上名字的泉水。顾润全认为,依靠泉水,村里可以发展养鱼业。顾润全自己正在尝试养虹鳟鱼。“游客来了,现吃现捞,烧烤啊、生鱼片都可以。”

他还有更多的想法,“明年村里扩大养殖牛羊,现在经营着200多只,明年要发展到500只。”还要把村里的路修一修,加加宽,“农家乐就方便了”。

在镇里干部看来,很多项目的实现,单凭村里这些老人肯定达不到,必须依靠政府的扶持来完成。“如果把辽道背这样的旅游项目开发出来,就能把年轻人吸引回村子里,打破村里的恶性循环。”

总书记到访后,沉闷了多年的骆驼湾村突然变得热闹起来。大家互相议论着,总书记跟谁握手了,和谁说什么话了。很多村民模仿着新闻里的用词说,以后村里就要“脱贫致富奔小康”了。

“我没上过学,大道理我也不懂,但总觉得以后会不一样了。”在骆驼湾村住了50年的唐宗秀说。文/本报记者赵卓

关于贫困

国务院扶贫办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我国贫困人群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扶贫对象规模大。按照新的扶贫标准,扶贫对象仍有1.22亿人,占农村户籍人口的12.7%。

二是返贫问题突出。扶贫对象经济基础薄弱,应对外部冲击能力差,自然灾害、家庭变故、市场波动等因素都会造成返贫,扶贫对象中短期贫困约占三分之二。

三是连片特困地区发展滞后。2011年,全国11个连片特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91元,仅为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60.1%。

四是收入差距明显。2010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54%。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