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交割五年 实拍中俄边境黑瞎子岛景观 /

交割五年 实拍中俄边境黑瞎子岛景观

黑龙江是中俄的界江,中国流域的江水迂回曲折,水流速度变缓,所携泥沙沉积形成了今天的黑瞎子岛。黑瞎子岛是黑龙江上最大的一座岛屿。而今,它是我国的最东端,也是我国和俄罗斯最东端的交界。黑瞎子岛是由银龙岛俄语名称:островов Большой Уссурийский (大乌苏里岛),黑瞎子岛,明月岛3个岛系93个岛屿和沙洲组成。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实拍中俄边境黑瞎子岛景观(组图)

从空中鸟瞰黑瞎子岛更能直观的看到它的版图结构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实拍中俄边境黑瞎子岛景观(组图)

1929年7月,张学良在蒋介石的支持下武力接管中东路。与原苏联发生战争,史称“中国东清铁路事件”。当时发生的战争事件在抚远县志上有记载:1929年9月6日下午1时,苏军向乌苏镇发动全面进攻,中国东北军第九旅42团2营7、8两个连的官兵在营副官郭占奎的指挥下奋起反抗,战斗到傍晚,终因寡不敌众,乌苏镇失守,中国守军百余人全部阵亡。乌苏镇、同江、三江在苏军的炮火中变成一片废墟。此后,双方20万人激战月余,东北军全面溃败,原苏联顺势占领了黑瞎子岛。当年12月20日,张学良被迫派代表与苏方签订《伯力协定》,恢复苏联在中东铁路的一切权利。中东铁路经过一场战争,恢复了原状,一切照旧。但是在黑龙江苏军并没有从占领的黑瞎子岛撤出,而这一占就是83年。

这段历史我们的学习当中是所不提及的、国人很少知道黑瞎子岛的丢失,是张学良所造成的。

1954年开始中国渔民不能再上岛。1964年2月23日,中苏两国开始就其归属问题进行谈判。但随着1969年中苏交恶,苏联开始往岛上移民,一直占领着黑瞎子岛。

2005年6月16日,在中俄互换《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批准书后第14天,中俄两国各组成一支测图小组,在岛上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野外联合测图作业。双方勘界长达两年之久。

2008年10月15日上午,黑瞎子岛一分为二地回归中国。

我第一次去黑瞎子岛是2008年8月29日。当时我和单老师及黑龙江大学李教授一起刚从黑龙江入海口的庙街回到哈巴。

还是先说说庙街吧。庙街(也叫庙屯,是中国明代政府东北行政机构奴儿干都司的驻地。今为俄罗斯尼古拉耶夫斯克,全称为阿穆尔河的尼古拉耶夫斯克(俄语:Никола?евск-на-Аму?ре),属于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尼古拉耶夫斯基县,亦是尼古拉耶夫斯基县的行政中心)。1689年清朝与沙俄签定的尼布楚条约中也明确规定庙街属中国。1850年,俄国海军上将戈.伊.涅韦尔斯科伊率兵潜入黑龙江口,在此升旗占地,残酷杀害当地的赫哲族和鄂温克族居民,制造了庙街惨案,并将庙街改名为尼古拉耶夫斯克。和我们不一样的是俄国人把这些占领者都视为历史的英雄,把他们事迹都做英雄般的记载,还把这占领者的的铜像都树立在他们占领的土地上。

在黑龙江入海口有一块中国明代碑刻。永乐十一年(1413)“永宁寺记”和宣德八年(1433)“重修永宁寺记”二碑。“永宁寺记”碑记述明太监亦失哈,于永乐九年赴奴儿干(今黑龙江下游特林地方)设都司衙门及两年后建永宁寺等事,内容可补《明史》之缺。碑高1.79米,正面刻汉文,背面额刻蒙古文,下刻蒙古文和女真文,内容均为正面汉文缩写。两侧上下还分书汉、藏、蒙古、女真文六字真言。“重建永宁寺记”碑用汉文记述亦失哈再赴该地重修永宁寺事件。碑高2.06米。二碑是明初继前代管辖黑龙江、精奇里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及库页岛的重要物证。1858年沙俄与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后,侵占碑所在地。1904年,二碑被移至海参崴博物馆,后来俄国人把这二块碑给藏了起来不让露面,因为这二碑是证明庙街历史上中国领土最有力证据。但是,我们在庙街的一家私人博物馆里还是看到了当年永宁寺被俄国人考古发掘的一些照片和文物。

返回的时候我们坐了二天一夜的船,往返四天近2000公里,28号晚上我们回到哈巴。因为从哈巴入境时俄方就给我们七天的入境时间,在庙街我们只住了一晚,白天拍摄后我们连夜返回哈巴。没想到一回到哈巴,李老师的俄罗斯朋友就告诉我们:他们能带我们上黑瞎子岛,这真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第二天,李老师的俄罗斯朋友带着我们上了黑瞎子岛俄方的一侧。上岛的手续很简单,只是在桥头李老师的俄方朋友向驻守的军人出示了一下证件就放我们过去了。俄方的黑瞎子岛是对公民旅游、度假开放的,俄罗斯人随时可以开着车,带自己的家人上岛休闲度假。

黑瞎子岛长七十多公里,平均宽五六公里,俄罗斯在此开垦了数千亩农场,建有工厂、军营、岗楼和俱乐部,农场和工厂皆为军管。划归中国的西半岛,基本上没有开发痕迹,全是湿地以及茂密的青草和低矮树木。

俄方在岛上建有两个农场:一处在岛中北部黑龙江南岸,有楼房15栋,多为五层,一处厂房、一个水塔、三个大烟囱、四个立式油罐、一个俱乐部。另一处为1984年在黑瞎子岛中东部建起的曙光农场,开垦耕地6074公顷,修建了2-6米高的防水堤坝和31.6公里的环岛公路。俄方在明月岛上建有阿穆尔航道局和修船厂,7栋两层楼房,一片平房,一个水塔,一个烟囱,居民区内有柏油路。

我们开车随便在上面走,岛上杂草生长茂盛,不时的可以在江边看到一家几口人在那里搭着帐篷,或者几个朋友在那里钓鱼、烧烤度假。看到我们到来他们也自然、友好的邀请我们一起和他们拍摄留念。也有些不愿被打扰的人也会很礼貌的摆手示意。

在黑瞎子岛上我们走进一组楼群,进去一看门口还有军营,但是看起来已经废弃很久了,军营里面长满了荒草。

军营里面是一个家属区的楼群,里面也没有人出现。我们在里面转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牵着狗的俄罗斯姑娘,走近她一看,她身上居然穿着一件写着中文的T侐,上面写着“难得糊涂”。看到我们说话她就用生硬的中文“你好”和我们打招呼。她中文说的不好,李老师在一边用俄文给我们翻译,才知道她是哈巴大学汉语系的大学生。她告诉我们,学校放假,来这里看她奶奶。平时也遇不上中国人,难得学几句地道的中国话。

在黑瞎子岛上我们还看到一个农场,准备进去看看的时候出来一个肥胖的中年妇女,很不友好的阻止了我们。在这个农场的门口门前有一个土丘,这个妇女告诉我们说这里就是黑瞎子岛的最高端,曾经是蒙古人成吉思汗起义的地方之一。李老师说她是胡说,没有历史记载有这段历史的传说。但是,在黑瞎子岛上确实曾经考古发现了不少达斡尔人早期祭祀神灵的遗址。

黑瞎子岛上的这个农场种植了很多土豆、玉米等农作物,这时候正是他们收获的季节。每年岛上农场收获的时候,他们都要去大学召集学生来帮助农场收获种植的农作物。在远东地区,俄罗斯土地广阔,人口稀少,庄稼种完后都不再做田间管理,到了的收获的季节他们才来。在岛上我看到玉米田里的杂草和玉米几乎一样高。在这个土地广阔的国家,人们不需要追求产量,所产食品都及其绿色环保。

第二次我去黑瞎子岛的时候是2012年8月9日,这时候的黑瞎子岛已经回归中国。我和东北作家王立言去完成这篇稿子的采访。在新划定的国境线旁,我们登上了边防哨所的瞭望塔,这里是新的“东方第一哨”了,有人测算过,它比乌苏镇的哨所东移了大约4640米,迎接太阳的时间提前了58秒。

在岛上遗留着几处俄罗斯军营的遗迹,里面有健身房,桑拿室、会议室、枪械库等。这些遗迹如今已经被保护起来。

在岛上俄方一侧有一座俄罗斯的教堂,据说一位曾参与黑瞎子岛划界的中方人士介绍,教堂内平时没有人,只是到了节假日,才有俄罗斯人来此做礼拜。教堂不远处有一个方形小屋,据说是俄罗斯驻军的哨所,只是现在很少能看到俄罗斯士兵。其实,这座教堂是俄罗斯早就处心积虑在划界前一夜之间建起来的,在建造之前他们先是把它围起来,趁中方不留意的时候一夜之间完成后期的亮相。最后,以宗教问题敏感为由两国划界在教堂处为止。

离此不远处,树立着一块长长的彩色条纹碑,据了解,这就是中俄两国在黑瞎子岛上的界碑,共11块,正是这11块界碑将黑瞎子岛一分为二,往哈巴罗夫斯克方向,包括教堂在内为俄方领土,往抚远方向为中方领土。

回归4年之后,抚远希望再造一个对外经济开发区,并已经在岛上大兴土木,游客数量比去年增长了4成。可是对面的俄罗斯人总是给人寂静的感觉,它对邻里的反应似乎不冷不热,他们在想什么?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实拍中俄边境黑瞎子岛景观(组图)

从俄方登上他们控制的黑瞎子岛时,有军人在浮桥一侧把守,俄方的居民可以随时来这里休闲度假。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实拍中俄边境黑瞎子岛景观(组图)

过去,黑瞎子岛俄方一侧也曾经是军事驻地,而现在岛上军人基本上都驻守在和中国的边界地区。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实拍中俄边境黑瞎子岛景观(组图)

俄方一侧的有大型奶牛养殖场。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实拍中俄边境黑瞎子岛景观(组图)

我们进入一座住宅群时,门口有废弃的军营,但是看起来已经荒废很久。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实拍中俄边境黑瞎子岛景观(组图)

楼群里基本上看不到人员,显得有些没落。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实拍中俄边境黑瞎子岛景观(组图)

在楼群里意外的看到一个学习中文的大学生,暑假期间来这里看望她的奶奶。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实拍中俄边境黑瞎子岛景观(组图)

岛上的土豆地和荒草生长在一起,没有人管理,收获的时候他们才会再来。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实拍中俄边境黑瞎子岛景观(组图)

岛上的一家青年农场。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实拍中俄边境黑瞎子岛景观(组图)

就是整个黑瞎子岛海拔最高处,一个土丘。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实拍中俄边境黑瞎子岛景观(组图)

岛上的荒草生长茂盛。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实拍中俄边境黑瞎子岛景观(组图)

2005年6月16日开始。中俄双方在岛上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野外联合测图作业,双方勘界长达两年之久。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实拍中俄边境黑瞎子岛景观(组图)

俄方士兵在清除划界上的杂草。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实拍中俄边境黑瞎子岛景观(组图)

2007年6月6日。第一块界碑安装确定。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实拍中俄边境黑瞎子岛景观(组图)

俄方的界碑很简单。主权有时候就是个象征,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实拍中俄边境黑瞎子岛景观(组图)

2009年9月。抚远水道开通,这就预示着中国的船只可以通过黑龙江俄方的控制区驶入大海。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实拍中俄边境黑瞎子岛景观(组图)

2008年10月14日11时,中俄东段界桩揭幕仪式上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实拍中俄边境黑瞎子岛景观(组图)

第一批士兵顺利进入黑瞎子岛,完成交接。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实拍中俄边境黑瞎子岛景观(组图)

黑瞎子岛上中方一侧遗留的俄罗斯军营内景。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实拍中俄边境黑瞎子岛景观(组图)

军营里俄方士兵的桑拿浴房。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实拍中俄边境黑瞎子岛景观(组图)

杂草丛生的军营现在已经被保护起来。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实拍中俄边境黑瞎子岛景观(组图)

1976年修建的建筑现在已经成为历史。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实拍中俄边境黑瞎子岛景观(组图)

军营里俄罗斯营房内地装饰。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实拍中俄边境黑瞎子岛景观(组图)

岛上士兵在巡逻时候遇到的狼。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实拍中俄边境黑瞎子岛景观(组图)

黑龙江渔业资源丰富,大马哈鱼是回游鱼类,每年它们都会回游产卵地产卵,这使得当地渔民大量的进行捕捞。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实拍中俄边境黑瞎子岛景观(组图)

黑龙江的疆界中间水域是二国的分界线,分别有各自舰艇把守。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