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李克强对乡亲称自己也是大队书记出身 /

李克强对乡亲称自己也是大队书记出身

总理几乎是被“推”进新桥镇规划展示馆的。

3月27日下午,李克强出现在江阴市新桥镇,开始他履新后的首次出京调研。整个下午,镇规划馆门前车流不断,不少人在逗留玩耍。看到总理,四面八方挤过来的人先是自动让出一条路,但当总理穿过这条小路时,前面的人等不及、汇拢过来,后面的人想再多看一眼、跟着往前走,两股人流在总理前后合拢,拥着李克强一直向前,直到进入规划馆。

3天调研期间,这样的场面几乎每到一地都会出现,李克强一次次放慢脚步,和大家亲切握手,见到挤到前面的小朋友,还要摸摸脸蛋。

27日下午,海澜集团一位员工近距离听到总理嘘寒问暖,激动得泪水在眼里打转转。

28日在古里镇调研结束后,乡亲们涌上来,给总理“堵”在面包车前。李克强几乎握了每一双手,又和大家合影留念。

所有接待总理的人中,古里镇田娘农场的老高恐怕是最“幸福”的一位,他与李克强同乘面包车前往田间。李克强还动情地对着围拢过来与他合影的乡亲们说:我也是大队书记出身哪!

探民生 察民意 问老乡 拉家常

收入,是李克强每到一处,都会仔细询问的问题。无论是镇上的保洁大妈、服装车间里的缝纫女工,还是农业科技公司里请到的技术员、制药企业里刚聘的应届毕业生,总理都要打听一下“一个月挣多少工资”,还关心是否有年终奖励、养老保险。

在浦东,李克强仔细询问新药开发公司里的“海归”博士是否有股份,硕士们的工资税后有多少。听说这家企业有个“让工资飞”的员工收入提升计划,李克强笑:“让工资涨就很好嘛!”

在上海外高桥港,李克强勉励港口负责人带动沿江地区发展。“让你们的员工富起来,让他们也把长江内航沿线群众的工资带动起来”。

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也是总理考察期间关注的话题。在江阴考察时,一位安徽籍小伙子主动与总理“攀老乡”,李克强也就仔仔细细打听起来,“住在哪里?工作几年了?结婚了吗?爱人跟着来了么?给家里寄钱吗?寄多少?是每个月都寄吗?”闻听小夫妻俩每个月把两个人一半工资都寄回老家时,李克强赞叹: “你这是在尽孝道。”

在上海外高桥港,李克强又遇到一位来自山东的职工。“在这里呆多长时间了?家住在这里么?全年能挣多少钱?家里还有地吗?孩子在哪里?”李克强言表祝福:“在这里,挣了钱也大开眼界;挣了钱回家创业,再有大发展!”

离开外高桥港时,还发生了有趣的一幕:李克强上车前向员工们招手:“在这的外地人,问你们家人好!”欢呼声中,李克强一只脚已经登上了面包车,又想起什么,转过身,补充刚才的话:“当然,在这的当地人,家里人也好!”大家都笑了,总理自己也笑得开心。

找问题 挖矛盾 实打实调研

“你的问题和困难在哪里?”

从农场到车间,再到29日的经济形势座谈会,李克强总是迫切希望多听到一些问题和情况。

在常熟田娘农场,李克强告诉身边汇报情况的农民老高:“你的历史我都知道了,我就想问你,你现在感觉碰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下一步发展,体制上需要的最大支持是什么?”

在上海外高桥港,李克强登上10层楼顶眺望港区密密麻麻的集装箱,张口便问:“空箱是怎么回事?”听负责人汇报说空箱率在正常范围后,总理还是不放心,“怎么我看着这么多?”直到负责人再次进一步解释,才拉直问号。

还是外高桥港楼顶,李克强正要下楼参观操控平台,一眼瞥见远处外高桥电厂3个大烟囱,便停住脚步,追问上海火电环保改造的进展。

在上海部分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及29日听取四省市负责人汇报时,李克强时常插话,和大家现场讨论交流,从大家的汇报里找问题,并不时用笔记录,两次座谈都超出预定时间很多。

“企业要在保证质量和效益前提下高调”

与部分上海企业负责人召开的座谈会,是在考察点之一——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的一楼会议室里召开的。略显简陋的长条多用桌,总理的面前和大家一样,只有两张白纸、一份材料、一杯普通茶水。

3天跑4站外加两场座谈会,此次调研行程延续李克强一贯高效务实特点,仍然十分紧张。常熟到上海考察途中,李克强一行在保税区一家公寓酒店匆匆用餐休息,又很快神采奕奕地出现在外高桥港区,了解出口贸易和港口经济情况。谈到中国企业该低调还是高调的问题,李克强笑着告诉上港集团董事长:你在国外高调,国内也不要低调,企业怕什么,要在保证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高歌猛进!

务实、再务实。“李克强总理长三角调研继续。从无锡到常熟再到上海,只有两辆中巴车,沿途无封路,在公寓酒店休息用自助餐,饮料是一瓶矿泉水。”随行记者的一条感叹总理俭朴务实调研的微博在网上被转载数千次。整个调研期间,李克强总理一行践行轻车简从,处处体现务实高效之风。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