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习总打的"乌龙忽悠全世界 西媒热议 /

"习总打的"乌龙忽悠全世界 西媒热议

北京时间4月18日,亲共港媒《大公报》刊登的《北京的哥奇遇:习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一文,引发各路媒体广泛关注。不想当日晚间近18时中共官媒新华网 辟谣称“该报道为虚假新闻”。按照媒体运作时间流程,晚间18时各媒体纸质媒体早已发行,流于市面。大公网开的这个“玩笑”着实使各路纸质媒体措手不及。

西媒热议“习总打的”

当美国连续爆炸案充斥着各大西方媒体报头之时,香港媒体《大公报》18日刊登《北京的哥奇遇:习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一文,而随即遭到官媒新华社辟谣一事,也引起了不少西方媒体的兴趣,纷纷对此进行报道、评论。

彭博社在标题为《习微服搭出租车在中国引起轰动》的文章中,转述了习近平搭乘出租车的故事。但当新华社于北京时间下午17时32分发布消息,称“4月18 日香港大公报刊登的《北京的哥奇遇:习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一文,经核实,此报道为虚假新闻”之后,彭博社立即在原文链接上进行更新。更新后标题改为:报 纸说出租车司机关于习搭车的故事造假。

英国《每日电讯报》也报道了关于习近平搭乘出租车的故事。在新华网官方辟谣后,《每日电讯报》在原文中更新(update) 了一句: 周四下午新华社宣布习近平出租车故事是“假的”,但是新华社稍早曾引述北京交通部门,证实了该报道。

有趣的是,《每日电讯报》虽然于晚些时间发布了稿件《习近平私访计程车被证系骗局》,但该稿件在《每日电讯》中国频道中,标题则显示为《习近平私访计程车 好到难以置信》。该文指出,《大公报》的这一报道,为中国充斥着宣传味道的官办媒体(propaganda-packed state-media )发现后,便以特别的热情(particular gusto)加以宣传。《每日电讯》还称该报道““好到难以置信”(But if the story had seemed to good to be true),以致新华社做出尴尬让步(embarrassing climb-down),在确认过类似消息后,又于当天晚些时候称这是虚假新闻。

美联社报道称,新华社对《大公报》这则报道的否认“非同寻常”,而且这则“奇怪故事”的来源仍模煳不清。报道称,《大公报》与当局关系紧密,而且在报道国内政治方面堪称权威,因此这样的媒体为何发布假新闻尚不明朗,尤其是一条如此特别的新闻。

报道还称,尽管习近平力图凸显亲民形象,但中国领导人在任何时候的安保工作都甚严,乘坐公共交通对习近平而言“极不寻常”。尽管古代中国皇帝有微服出行的旧例,但确实很难想象第二大世界经济体的党政军首脑会冒这样的风险。

此外,《南华早报》报道称,《大公报》的报道“看起来像精心策划的公关表演”,但这次表演恐怕“搞糟了”。而新华社的否认“极不寻常”,而且采取了“戏剧 性的步骤”。《南华早报》英文版19日继续关注,认为官方这么做其实是想让习近平更受大众欢迎,但是由于公众怀疑才予以否认。另外《南华早报》还认为从确 认到否认,将会深深滴伤害公众对新领导层的信心和希望。

微博声音

#新闻背景# 【《大公报》:百年老报 港媒左翼】《大公报》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民国时期的中国报界的翘楚,1949年后,报纸被接管改组,并在香港继续出版,是立场亲近大陆,带中资背景的左翼报纸。“打车报道”的第一作者王文韬是该报北京办事处主任,曾任新华社北京新闻信息中心副主任。

@潘采夫:《大公报》是我党在港全资报纸,属于百分之百的国有资产,承担着繁重的宣传任务,虽然报纸发行量及读者影响力在港媒中排位不太乐观,但报纸立场和政治家办报的理念是不容置疑的,任何称《大公报》是只会添乱的香港小报的说法都是造谣污蔑。

@摩酷:王文韬=大公报社长助理、北京办事处主任=新华社北京新闻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向来喜欢一个机构挂两块牌子。谁不知道谁啊,装什么港媒,是不是啊。

@罗昌平:不祥的预感,也许,一场钓鱼式媒治已经来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