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萨省调查华人买农场 新华社强势回应 /

萨省调查华人买农场 新华社强势回应

近日,法新社以《华人投资加拿大以‘喂饱’亚洲》为题报道称,“中国政府正帮助其移民在加拿大大肆购买农地,并将在这些农地上所生产的农作物运回中国。”报道说,中国地少人多,农产品满足不了人口需求,因此竭力在海外购买农地。报道以“加拿大谷仓”萨斯喀彻温省为例渲染说,那里拥有加拿大农地总量的45%,由于中国投资客的加入,去年农地价格上涨10%,近3年则上涨45%。

报道称,萨省农业厅长莱尔·斯图尔特对法新社表示,萨省法律规定,非加拿大公民或非永久居民,购买该省农地不得超过10英亩,且投资农地的农业企业必须为100%加拿大独资,但如今有人怀疑,某些境外投资者正设法绕开这些禁令进行投资,该省正着手对两三个“可疑案例”进行调查。

法新社称,随着中国国有油企在邻近的阿尔伯特省收购油砂企业,一些萨省农民怀疑,投资他们农地的资金其实来自“北京官方”,目的是“对本省农地巧取豪夺”。文章称,约6家投资公司在当地代理,从事农田购买投资,有些人怀疑和中国官方有关,只是尚没有充分证据。文章还称,由这些投资公司担当中介购买萨省农地的并非农民,而是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往往购买数千公顷农地,并转租给当地农民耕种。当地农民抱怨说,这样一来他们直接出售农地将变得困难。

不过,同样是法国当地媒体,又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法国《欧洲时报》近日发表评论称,法媒误解了中国投资者普通的商业投资行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法需要相互信任。

文章称,从中国投资者角度来讲,不管是为移民而投资,为事业而投资及还是为投资而投资,资本当然以逐利为目的。据媒体调查,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买上大块土地亲自经营,其所占用的资金量和带来的风险极高,因此华人“地主”们几乎都是买了地再转租出去。目前不论在加拿大本土,还是中国,媒体、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加拿大农地投资前景”非常热闹,很大程度是精通移民中介“生意经”的农地中介公司精心策划的产物,因此这个带有巨大泡沫成分的投资项目是纯粹的商业行为。

文章称,类似的中国客投资比比皆是。以土地投资为例,中俄政府近年来鼓励“粮食交流”,刺激了华商在俄罗斯大举买地,俄中心地区富饶的土地使在此投资的华人尝到了甜头。一些地方也不乏对此出台保护举措,而像巴西、阿根廷等一些国家政府则在近年陆续出台限制外国人购买土地的政策,限制大规模农业生产。

对于法新社的报道,中国官方的新华社即发文予以回应。文章言辞激烈,火力十足。

文章称,就是这样一个并不罕见的投资行为,法新社却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了解读,一方面他们给出了当地土地价格3年来上涨了45%的数据,并把此归咎为华商的投机性炒作。另一方面,他们还渲染这些买地行为实为中国政府幕后操作。

文章认为,法媒为何会对一个加拿大的华人投资项目如此感兴趣,其实更多地还是出于其对来自中国这样新兴国家的投资既渴望又焦虑的心态。渴望的是,移民投资所带来的经济、就业等利益;焦虑的是,新兴大国资本走向世界后输入国资源的流失,这种纠结,无可厚非。应值得中国投资者反思的是,近些年来扬名全球的中国炒房客,缺乏理性、暴发户似的投资行为让中国人的海外形象欠佳,也让老外戴上了有色眼镜。

文章还说,而政治解读则来自于更深层次的不信任。单纯的商业行为被掺入政治解读,这个桥段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似乎并不陌生。去年,中国地产商人黄怒波欲在冰岛买地,就有一些媒体质疑其另有政治目的。虽然这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但不同的商业投资故事,仍在遭遇同样的猜疑解读。

文章最后称,中国作为投资市场一直以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世界同样需要信任中国。而这种信任的建立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