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艾未未作品首现多伦多 遥讲艺术说自由 /

艾未未作品首现多伦多 遥讲艺术说自由

著名中国异见艺术家艾未未在加拿大的首次展览,即将于下月于多伦多「安省美术馆」(AGO)展出,但由于艾本人的护照被中国政府没收,无法亲临多伦多参加展览。身在北京的他,通过互联网接受了本报专访,解释了部分艺术作品的含义,以及他本人在当地政府的严格监控下,坚持继续用艺术来表达自由的愿望。

「理论上按照中国政府的要求,我应该尽可能不接受,或少接受西方的采访,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家,我有义务向大众澄清很多的问题。」艾未未表示:「政府对我做艺术展览的限制主要在国内,国外从来没有限制过,包括我在加拿大做展览,也没有对我进行过警告或打击。」

艾未未护照被中国没收,在严格监控下生活。(高远摄,由被访者提供)

国外艺术展没被打压

此次即将在AGO展出的名为「根据什么?」(According to What?)展览,最初是于2009年在东京的Mori Art Museum展出,后来分别在美国华盛顿和印第安纳波利斯展出,多伦多市是北美的第三站,亦是加拿大唯一一个展出该系列作品的城市。

《根据什么?》展览其中的一项作品《蛇形屋顶》已经在AGO展馆中提前展出。(李敏摄)

以大型制作的艺术作品闻名国际现代艺术界的艾未未,在此次作品中亦不乏类似手笔。例如「蛇形屋顶」(Snake Ceiling)和「直线」(Straight),就是两个以他曾经前往四川地震灾区,对因「豆腐渣」工程死难学生的调查为背景的大型装置作品。分别用学生书包和在地震现场寻回的39吨钢筋为材料,从不同层面表达对遇难学生的记忆,以及对某些事实的诉求。

作品河蟹暗示侵犯人权

除了川震的主题之外,作品「He Xie」(河蟹)和「Surveillance Camera」(监控相机),则暗示了对中国政府的强权政治及对人权的侵犯。艾未未告诉记者,「河蟹」是「和谐」的谐音,出自中国共产党的口号「共建和谐社会」。这个词在互联网上指网络审查和政府删除异见的行为。

《河蟹》讽刺 剔除异见行为

艾未未表示:「2010年11月时,为纪念(我)新建成的工作室即将被强拆,我通过推特(Twitter)邀请了网友参加河蟹宴,有上万只河蟹。然而这个行动让我被软禁在家,不能到上海参与宴会。」

对于其艺术作品在改善中国人权问题的过程中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艾未未强调说,「根据什么?」系列作品不仅涉及人权问题,也跟美学和历史有关。「我的作品并不能引起中国人权问题的改善,因为人权问题的改善必须得依靠每一个人来面对和完成,我作为一个艺术家,只是完成我能表达的部分。」

《念》多人参与现代艺术作品

在此次展出作品中,除了图片、装置和音频等作品类型之外,艾未未为了纪念在512川震中遇难的5000多名学生而制作的艺术作品《念》,是由义工一一读出死难者的名字,然后制成的录音作品,而AGO亦将邀请本地的义工,将该作品演绎成现场表演的版本。这和艾此前的《葵花籽》、《童话》及《512地震遇难学生调查》等作品一样,都是由很多人共同参与完成的现代艺术作品。

重视过程中交流表达

关于该类型的作品,艾未未表示并不认为最终的成品才是艺术作品,「他们不仅是过程,也不限制于最后完成的艺术品。重点是我们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方式互相交流和表达,这是同时而且不停发生的。交流和表达是艺术的主旨,其余能看到的都是作品的某一个表象。」

艾未未的父亲艾青是已故的中国现代诗人,在艾未未出生的第二年,由于父亲的身分,艾的一家曾在中共反右运动期间被流放新疆居住16年。艾未未在后来回忆起这段生活经历时,曾表示感觉中国不是他的家,他想要逃避政治,因此前往美国纽约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但当他回国后参与了北京奥运会运动场鸟巢的设计后,却由于公开批判北京奥运会的政治目的而遭到政府封杀,从此他的艺术作品中开始体现出揭示专权政府的信息,他本人亦不可避免的被人们称为了「人权运动分子」。

对于这个转变,艾未未解释说:「我觉得政治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空气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不可能变成一个仅用艺术来表达自由的艺术家,因为政治是我艺术的一部分。艺术在不同情形下有不同的内容,我一直是用艺术来表达自由。」

艾未未成中国媒体禁忌

然而「艾未未」这个名字却是中国媒体的禁忌,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道他的故事甚至他的存在,反而是西方媒体以及世界维权组织对他的关注更多。但艾未未认为,西方媒体的关注并不是针对他个人,而是对中国人权和文化方面的关注。「这是必然的,因为中国正在变成一个很大的强国。无论是西方媒体还是任何一个人,对他人的关心都会在整体上保护人权的基本价值。这种参与和保护会使每个人受益,而不是某种对我的施舍。」

AGO推介现代艺术 人权及政治非初衷

「根据甚么?」系列展品目前正在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展出,直到7月21日结束后才会将所有展品运来多伦多,为了配合本地8月17日的开展日期,AGO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筹划工作。

由于这些展品中有不少体积较大,并且设计复杂的装置类作品,展馆预计在展品运来多伦多后,增加义工人手,保证展品的顺利安放。

从去年就已经开始为艾未未首次在加拿大的展览展开宣传的安省美术馆(AGO),对该展览期望很大。负责此次展览的「解释策划人」(Interpretative Planner) 麦金太尔(Gillian Mclntyre)向记者表示,AGO的职责是为多伦多带来任何现今世界内具有影响力的现代艺术作品,已经在全球不少著名展览馆展出过作品的艾未未,无疑是当今现代艺术界的一名十分令人关注的艺术家。

至于这位艺术家的敏感身分,以及此次展览中包含暗示中国人权问题的作品,麦金太尔则认为美术馆看重的是艾未未作品的审美及艺术价值,并无呼吁人权或者任何政治动机。

她说:「前来参观艺术作品有很多不同类型的人,有人是因为对现代艺术品感兴趣,但又不知道如何理解这种艺术品;也会有人是因为从新闻上知道艾未未的故事,知道他的行为,从而想要通过他的作品去了解他」。

AGO展览事务总干事史密斯(Elizabeth Smith)向记者说,本次展览将展出艾未未的近40件作品,她很遗憾艾未未本人不能前来参加展出。为了确保装置性展品摆放的到位,工作人员都要通过网络和电话与艾未未在北京的工作室联系,她说:「这其中包括大量的沟通工作,但是在这个电脑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我相信这一切都不是问题。」

艾未未的《十二生肖》大型雕塑展在市政厅前展出时,黄真在前往支持,并对他的艺术作品表示钦佩。(李敏摄)

此外,为了更好的表达录音作品「念」,AGO还邀请本地华裔艺术家黄真,策划一次由义工参与表演艺术,即由义工现场读出在512大地震中遇难儿童的名字,并在展览的开幕式现场同时展开。

黄真表示,她虽然没有见过艾未未本人,但是很久以前已经开始了解他的作品和故事,此次能受邀展示其中一个作品,她感到十分荣幸,并希望有一天能见到艾未未。她呼吁本地义工积极参加此次表演活动,一起来几年在灾难中不幸死去的儿童。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