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舰载机基地曝光 或训练弹射起飞 /

中国舰载机基地曝光 或训练弹射起飞

据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报道,中国的航母舰载机训练中心可能引入了乌克兰的舰载机弹射系统。中国未来的航母编队不仅将包括像“辽宁”号这样的滑跃式航母,也将包括先进的弹射式航母,可以搭载重型舰载战斗机赴远洋作战。

外国媒体称,从解放军航母航空兵的训练情况来看,中国可能开发建造加装弹射器的先进航母。解放军已建成两座航母舰载机训练中心,用于训练未来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这两座设施都模仿航母甲板而建,其长度与中国未来航母的起飞甲板相当,并配备有战机起降控制系统。中国建成的两座航母舰载机训练中应该有一座配备了舰载机弹射系统。

原文配图:解放军兴城舰载机训练基地卫星照片。

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指出,乌克兰的航母舰载机训练中心不仅建有滑跃式起飞装置,也有弹射式起飞装置。该装置配有完备的电力供应系统、锅炉和蒸汽舱,能以240千米的时速弹射舰载机。报道猜测,乌克兰可能已经向中国出口了同类设施,因此中国建成的航母舰载机训练中心可能已经加装了舰载机弹射系统,而解放军新近组建的航母航空兵可能已经开始训练弹射离舰,从而为未来登上配备弹射器的航线做好准备。

《汉和》揣测,解放军可能已经开始为其未来航母开发舰载预警机,而大型舰载预警机只有在弹射型航母上才能起降,因此解放军未来装备的航母中肯定会有弹射式航母。利用这两座训练设施,解放军将强化训练其舰载机航空兵。

资料图:图为解放军辽宁兴城基地的着陆训练区,请注意其四条拦阻索位置。

1983年,一艘60000吨级航空母舰在尼古拉耶夫船厂开工建造,当时这艘航母被命名为“里加”号,随着上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政治的不断动荡,“里加”号几度更名,直至我们今天熟知的“库兹涅佐夫”号。而就在“库兹涅佐夫”号动工的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乌克兰克里米亚地区,一个与之配套的科研训练中心经过7年的建设刚刚完工。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舰载机飞行员模拟训练中心,“库兹涅佐夫”号所有涉及起降的设施都能在这里找到——12° 滑跃起飞甲板,着舰拦阻索以及雷达和光学助降系统,这些都与日后航母上的一摸一样。这一科研训练中心后来被称为“尼特卡”(Nitka),俄语的意思是 “飞行员”。20世纪80年代末,苏-27K (后来的苏-33)、米格-29K和苏-25UTG的原型机开始在“尼特卡”进行试飞,与此同时,苏联海军精心挑选的飞行员也开始在“尼特卡”进行航母起降训练,准备迎接航空母舰的服役。

但在1991年,苏联解体,独联体各国开始“分家”。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尼特卡”成为苏联留给乌克兰的“遗产”。但在乌克兰所继承的海军装备清单中并没有航空母舰,因此“尼特卡”只能闲置。直到1994年,俄罗斯海军决定保留“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于是俄乌双方商定,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借用 “尼特卡”训练舰载机飞行员,并支付“尼特卡”的部分运营费用。由于在政治上俄乌两国分歧越来越大,关于俄罗斯使用“尼特卡”训练的问题双方并不总能达成一致。

1998年、2003年、2008年和2009年,俄罗斯都没能在“尼特卡”完成飞行训练。前两次是因为费用问题没能达成协议,2008年则是因为政治问题——乌克兰政府在政治上支持格鲁吉亚使用武力镇压南奥赛梯的民族独立运动。到了2009年,“尼特卡”的部分训练设备出现了老化现象,由于硬件问题,俄罗斯也取消了当年在“尼特卡”的训练计划。

资料图:02图为解放军辽宁兴城基地的滑跃起飞训练区,请注意其滑跃起飞的14度模拟甲板。

据报道,弹射式航母与滑跃式航母相比,作战能力有质的提升。滑跃式航母无法给舰载机提供额外的动力,舰载机的起飞只能依靠自身发动机的推力,这导致舰载机的起飞重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作战能力自然也会降低。弹射式航母则可以给重型舰载机提供额外的动力,保证它顺利起飞。

其次,在相同的时间内,滑跃式航母放飞舰载机的数量大大少于弹射式航母。滑跃式航母舰载机起飞除依靠自身发动机的推力外,只能依靠来自空气的升力。所以当舰载机满载弹药和燃油准备起飞时,航母必须调整航向,以借助风力确保舰载机顺利起飞。如果风向发生变化,航母就必须不断调整舰体来适应。

相比之下,弹射式航母没有这种“烦恼”,不管风向如何都可弹射舰载机。另外,弹射式航母一般都会装备多部弹射器,舰载机起飞的速度非常快。美国海军的资料显示,弹射式航母平均每1分钟可放飞1架预警机,而滑跃式航母平均每4-5分钟才能放飞1架舰载机。

最后,滑跃式航母上无法起降大型预警机,这是它相对于弹射式航母最大的劣势。如果没有预警机支持,航母舰载机编队的远程作战能力就无法发挥。

此前美军一直不看好解放军未来的航母力量,就是基于这一原因。如果中国海军能够装备弹射式航母,美军就必须重新评估中国未来航母编队的作战能力。

2013年5月10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海军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正式组建,人民海军战斗序列又多了一支新型主战力量。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出席组建大会并授予军旗。

海军方面透露,舰载航空兵部队作为航母战斗力建设的核心部分,是海军新型作战力量的代表和海军战略转型的先锋,在发展航母事业、建设强大海军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舰载航空兵部队装备有舰载战斗机、教练机和反潜、救生、警戒等多种舰载直升机。

据了解,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自2011年2月开始筹建以来,边组建、边试验、边训练,圆满完成了舰载战斗机试飞员阻拦着舰、滑跃起飞等任务。

为了选拔出我国航母首批歼-15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海军会同空军、工业部门、科研院所及医疗系统的有关专家,在海、空军歼击机飞行员中进行了层层筛选,通过了4关的严格考核,选拔培养堪比航天员,某些条件甚至更为严苛。

航母舰载机试飞训练指挥员刘长虹介绍,首先要求是飞过多种机型,再一个就是飞行技术要过硬,第三个是心理、生理素质要好,还要有一个适当的年龄段。

资料图:歼-15战斗机在航母升降平台上进入机库。

专家称未来训练或以舰上为主

对于海军组建舰载航空兵部队,海军军事研究所研究员李杰告诉记者,实际上从2011年我国航母平台辽宁舰海试起,舰载航空兵部队已经开始筹建。在人员确定后,部队已经陆续开展了岸基的舰载机试飞试验和训练。

首批舰载机飞行员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飞过至少5个机种,飞行时间超过1000小时,其中3代战机飞行时间超过500小时,并且多次参加过军兵种联演联训、重大演习任务,是所在部队的种子飞行员和重点培养对象。他们还接受了舰员资格培训,在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习了舰艇理论、航海知识、海洋法、海洋气象等16门学科的课程,经考核合格后随舰驻训生活、航海实习并取得相关证书。

歼-15舰载机在勾住阻拦索的瞬间,飞行员会承受巨大的载荷,这对飞行员的颈椎、腰椎和脊柱都会产生影响。同时受惯性的作用,血液加速涌向头部,飞行员眼前会出现“红视”现象,这就对飞行员身体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许多优秀飞行员由于某些细微的身体数据指标不合格而与舰载机飞行员失之交臂。

根据国际大中型航母的惯例,这支部队的建制可能是师级建制。根据参加组建大会的人员情况,这支部队的人数应该在300人至400人之间。

对于目前的舰载机训练进展,李杰认为,以前,这支部队的主要训练都在岸基。前一段时间,部队已经完成了舰上的阻拦着舰、滑跃起飞等试验,这意味着未来的训练将主要以上舰训练为主。在训练过程中,由于安全性的需要,训练不会安排高频次的成规模的训练,在舰机磨合成熟确保安全性后会予以考虑。

李杰表示,从目前辽宁舰的训练进展看,各项工作进行得很顺利,未来3到5年内,辽宁舰很可能会拥有自己的战斗群,与其他舰艇的磨合也会更加成熟。

5月10日,海军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正式组建。记者第一时间走进这支备受瞩目的海军新锐部队,围绕航母舰载机飞行员选拔培养、舰载机飞行训练、部队发展目标等一系列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进行采访,揭开了这支部队的神秘面纱。

舰载机飞行员培训正有序展开

据舰载航空兵部队司令员张少兵介绍,该部队由舰载机飞行部队、机务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有歼―15战斗机和教练机以及多种型号的多用途直升机。由于舰载机技术含量密集,起降程序复杂严密,飞行风险大,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必须经过舰艇补差训练、教练机飞行改装等环节,并熟练掌握在航母上的起降技术,对舰载机飞行员身体、心理素质和技术考验很大,所以选拔标准和改装培训要求非常严格。

据了解,该部队官兵是从全军飞行部队中优中选优、精挑细选而来,其中近三分之一来自海军战功卓著、赫赫有名的“海空雄鹰团”,传承了“海空雄鹰”的血脉和基因。其中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经过了技术关、心理关、生理关等层层筛选,都飞过至少5个机种,飞行时间超过1000小时,三代战机飞行时间均超过500小时,且多次参加过军兵种联演联训、重大演习任务,是原所在部队的种子飞行员和重点培养对象。

张少兵说,通过筛选后,舰载机飞行员还将进入大连舰艇学院,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舰艇理论、航海知识、海洋法、海洋气象等16门学科舰员资格培训,在考核合格后随舰驻训生活。

资料图:歼-15战斗机在航母升降平台上进入机库。

探索具有我军特色的舰载机飞行训练模式

舰载战斗机飞行训练,特别是舰载战斗机着舰训练属于世界性难题,对飞行员、飞行指挥员的素质要求极高。在舰载航空兵部队组建大会上,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试验试航总指挥、海军副司令员张永义说,去年,我们取得了5名舰载战斗机试飞员一次性着舰成功的巨大成绩,初步掌握了舰载机飞行、着舰技术。我们要认真总结前期试验试飞中的经验教训,科学分析阶段特点,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更加注重风险防范,努力探索具有我军特色的舰载战斗机飞行训练模式。

据悉,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成立后,将在提升整体作战能力上下功夫,把舰载机飞行员和飞行指挥员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建立起科学化、系统化、人性化的培养机制;把机务人员培养作为重要基础,形成全系统机务保障能力;把探索舰载机飞行训练作为重要任务,努力缩短舰载机战斗力生成周期。图为我舰载机飞行员从航母上起飞后自拍

提到舰载航空兵部队今后建设发展的目标,部队有关领导认为,随着航母部队建设的不断推进,舰机融合必将成为今后航母部队建设的工作重点。在完成舰载机试验试飞、人才培养、装备建设的同时,不断强化舰机融合的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着眼部队组训、管理和保障要求,树立以舰为家的全新理念,积极探索舰机融合实践途径,探索舰载机技战术运用和组织指挥的特点规律。

舰载航空兵部队政委赵云峰表示,将进一步强化使命意识,自觉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带领官兵继续发扬苦学精飞、攻坚克难的精神,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目标,珍惜每个架次,重视每个场次,努力打造一流的组训机关、一流的飞行队伍、一流的机务队伍和一流的综合保障队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这支部队必将展翅远海,走向大洋,扬我军威,不辱使命。

某舰载机训练基地是我国第一个航母配套工程,从开建到竣工,仅用了5年时间。该基地建设先后攻克37项技术难题,取得21项科研成果,其中7项填补国内空白、1项申请国家专利。

这里是我国舰载机飞行员培养的摇篮。据悉,自组建以来,该基地先后完成歼-15战舰阻拦着陆、滑跃起飞、寻舰绕舰飞行、首次着舰起飞等多项试验课目,出动人员10万人次,保障2700多架次飞行,保障优质率、良好率均达到100%。

和往常一样,清晨5点半,三级军士长关城雷就起来了。一手扫把,一手簸箕,他弯着腰开始了对飞行跑道的清扫。他扫得异常认真,任何一点颗粒杂质都不放过——因为他脚下的这条飞行跑道,不是一条普通的飞行跑道,而是专门用来放飞歼-15舰载机的。“你知道吗?那天成功在航母上降落的歼-15战机是从这里起飞的。”关城雷对记者说。图为训练中心的陆上模拟滑跳甲板

当歼-15舰载机在辽宁舰完美起降,当“航母style”在电视及网上走红的那一刻,田伟笑了。作为海军某舰载机训练基地特装保障大队起飞中队中队长,他知道,多年的辛苦没有白费,尤其是起飞助理那潇洒的“凌空一指”,有他的一分心血。歼-15舰载机从陆上模拟滑跳甲板起飞瞬间。

资料图:解放军歼-15战机起飞。

“舰上装什么,这里试什么;舰上用什么,这里练什么。一切为了舰载机上舰。”基地副司令员周纯山告诉中新社记者。

这是全新的领域、全新的专业、全新的装备,无经验可循,无模式可鉴,无资料可查、无教材可学。从2010年5月开始,基地先后派遣14个专业 20多批次200多人次到上海、西安等装备厂家跟班见学、跟产监造、跟岗培训、带岗锻炼,历时15个月,经历了培训、接装、形成保障能力等阶段。2012 年3月、4月,顺利实现了首批特种装备和首批测试装备的交付使用,当年就形成保障能力,开创了航母特种装备保障的先河。

田伟所在的起飞中队主要担负舰载机滑跃起飞任务,2012年3月接装,4月便初步形成了独立保障能力。组建时,只有8人,分别来自机务部队、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还有刚入伍的直招士官。他是从舰艇部队选来的,曾是护卫艇长。“大家都不懂,从一张白纸开始,于是先互相介绍各自的专业,普及基本知识。”

但这群“门外汉”,对即将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据田伟介绍,拿起飞手势来说,相关部门原来介绍的是向地面指示。大家在讨论中,考虑到是在行进中的舰上,如果舰艇晃动,人站不稳,有可能会给舰载机飞行员造成误示。于是,改为现在的抬手向上指。

从装备在工厂装配到在试训基地吊装到调试再到试验,试训基地官兵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没有滑跃起飞任务时,他们就在坑道里自己反复地模拟练习。他们先后制定了10本实用的检查操作手册,将检查的路线、内容、标准逐一细化,绘制了路线图,从眼到,手到,口到这三方面强化个人训练;从规范口令动作到明确部署职责强化战位协同训练。

特种装置大部分工作岗位分散于道面、地下舱室等多个部位,要承受舰载机起飞、降落以及特种装置自身产生的噪音,要长时间忍受高温、高湿、寒冷和密闭空间等环境条件,相对比较艰苦。全流程滑跃起飞保障,止动舱室的官兵要面对150分贝的噪音和强烈震动,高速释放和舰载机的轰鸣及尾气曾一度将积水罩盖的有机玻璃板和走廊消防栓的玻璃门震裂。基地政治部主任李国华说,我们就是在这种习劳忍苦中培养储备人才,让创业精神得以传承。

训练场具备逼真的舰上起降模拟环境,是舰、机、场高度融合的综合性枢纽、试验训练同步展开的一体化平台。筹建短短半年后,就成功保障了歼-15 舰载机首次地面试滑训练;筹建10个月后,成功保障了歼-15舰载机首次空中适应性飞行。2012年11月23日、24日,5名试飞员从基地起飞,全部一次性成功着舰,实现了中国舰载航空兵发展建设的重大突破,填补了中国舰载固定翼飞机舰上起降飞行的空白。

周纯山说,组建以来,基地共完成试验训练科目保飞行2700架次,出动人员10万人次,动用各类保障车辆1.6万台次,保障优质率、良好率均达到100%。

特别是在航母海试期间,官兵们放弃了全部休息日,全力保障试验任务,最终确保了舰载机成功上舰。一名战士在日记中写道:“这一年里我们呆得最多的地方是外场,去得最多的地方是训练舱室,365个日夜里有200多天都可以在外场看到我们训练保障的身影。”

资料图:歼-15战斗机在航母升降平台上。

资料图:歼-15战机起飞。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