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当年加拿大:彩画中多伦多的百年变迁 /

当年加拿大:彩画中多伦多的百年变迁

(51周报) 《多伦多街道老照片》系列已出了整整10集,本期我们换一个角度,跟随着本市历代艺术家的笔迹,欣赏一下彩画中的多伦多。

在1983年,多伦多为庆祝建市150周年,曾经出版了一本《彩画中的多伦多:艺术家眼中的150年》(Toronto in Art: 150 Years Through Artists' Eyes)的书,收集了从1834年至1982年的170多幅美术作品,包括油画、水粉、素描等等。其中的一些画家,如哈里斯(Lawren Harris)或麦当劳(J.E.H. MacDonald)都是知名的艺术家,也有一些则默默无闻,但是无论作者身价如何,他们的作品存留到今天都已成为本市历史界和艺术界的宝贵财富。

该书面世后大受欢迎,多次再版。由于年代久远,这本书已经无法在书店中找到,但是从多伦多图书馆可以借到,此外在亚马逊上也能买到二手的,价格从20到40不等,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上Google搜索,不难找到。

本期的《当年加拿大》,我就从这本书所收集的170多幅美术作品中精选出21幅,以飨读者。

《彩畫中的多倫多》封面

1834年《第三代省議會大樓》,作者霍華德(John Howard):第三代上加拿大省議會大樓位于今年的議會街和前沿大街(Front St.)交界處,臨湖而建,一度是多倫多的標志性建筑之一。不幸的是,該經典建筑毀于一場大火,今天我們只能從圖畫中欣賞其倩影了。

1875年《杰克的家和門前的榆樹》,作者不詳:我們已無法了解這幢房屋的具體位置,可能是位于賈維斯大街。关于贾维斯大街的历史,在先前的《多伦多街道老照片》中有介绍。

1890年《大學書院火災》,作者亞設(J.E.Usher):大學書院就是今天的多倫多大學。當時多倫多已經有電燈,但是大多數家庭和辦公機關仍使用蠟燭,因此學校和議會是最容易發生火災的地點。1890年大學書院火災并不算小,但是其“風頭”被1904年那場燒掉整整一個街區的大火給蓋住了,所以并不太為人所熟悉。

1894年《破曉的多倫多街頭》,作者貝爾(Frederic M. Bell):1890年代多倫多已經發展成金融和商業中心,畫中匆匆行走的行人、報童,可以讓我們感受到那时的繁忙。

1910年《威靈頓大街上的舊宅》,作者Lawren Harris:威灵顿大街是以英国著名的将军、击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公爵而命名的。在1910年代,那里是多伦多的中产阶级聚居区,图中英式的排屋,是当时街道上的典型建筑。

1912年《繁忙的鐵路》,作者J.E.H MacDonald:图中是湖滨区的铁路,背景则是吞云吐雾的工厂。在1960年代,多伦多湖滨区的工厂纷纷搬迁、拆除,多伦多的环境面貌才大有改善。

1912年《街角便利店》,作者Lawren Harris:地点不详。1910年代,多伦多市中心已经通了街车,而图中还有马车,显示这家店离市中心的主要街道有一段距离。

1912年《老屋》,作者Lawren Harris:地点不详,可能是市中心的棚屋区附近。

1914年《商業的圣殿》,作者:Robert F. Gagen。这是从湖中的船上眺望市中心,背景是多伦多贸易局大楼和坦普大厦,都是10层以上,是多伦多最早的摩天大楼。可惜的是,这些经典建筑都已被拆除,为建造更高的大楼腾地方。

1922年《圣帕特里克街上的民宅》,作者Lawren Harris。圣帕特里克街曾是贫民窟,后来成为工人阶级的聚居区。

1943年《圣勞倫斯市場》:作者Nicholas Hornyansky。几十年过去了,今天的圣劳伦斯市场和往日的竟没有多少变化。

1945年《城市破曉》,作者Tom Roberts

1952年《地鐵建設》,作者Eric Freifeld:1950年代,央街地铁动工,是加拿大的第一条地铁线。

1964年《鮑德溫路上的民宅后院》,作者Albert Franck

1969年《A & A 音像用品店》,作者Clark McDougal:1960年代末,“婴儿潮”一代已成年。在那个人人风靡“披头士”的时代,A & A 音像用品店是年轻人的圣地。

1974年《赫恩發電站》,作者Kim Ondaatje:赫恩發電站位于多伦多市中心湖滨区。

1975年《伊頓中心動工》,作者Walter Coucill

1979年《繁忙的登打士街頭》,作者Michel Binette。除了汽车和街车变了样,今天的登打士街和30年前的变化真的不大!

1982年《布魯沃西街1182號》,作者Les Tait

1982年《冬天的菲利普斯廣場》,作者Rayka Kupesic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