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法不大于党 习近平新整风运动未治本 /

法不大于党 习近平新整风运动未治本

谁也没有料到,薄熙来遭判重刑,一阵纷攘后,中国舆论对这件世纪大案的关注度迅速冷却,以致薄熙来是否上诉,迄今未见官方披露。理由很简单,一是官方不愿让事件多张扬,想尽快落幕,官媒不再炒作;二是紧接着薄案宣判,小贩夏俊峰杀死城管突遭执行死刑,李天一强奸案判刑十年,摔死婴孩的韩磊判死刑,涉及铁道部长刘志军案的丁书苗案庭审,一系列重案出台,自然削减薄案的冲击;三是中共18大三中全会召开在即,民众期待习李体制反腐,更关注经济民生的未来,对薄熙来上诉与否关注度自然降低。

更重要的是,薄熙来案尘埃落定后,习李体制迅速进入新一轮反腐周期,“大老虎”呼之欲出。正紧锣密鼓彻查的中石油高层窝案及金融系统高层腐败窝案,也逐渐揭开中,其牵连之广,腐败之深,让喜欢看政治大戏的中国民众甚为期待,薄熙来案由此成了“旧案”。

其实,谁都知道,习李体制系列铁腕反腐,自然加深社会共识,认为“无官不贪”,因此,民众也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习李如果真要彻底杜绝官场贪污,就应主动让权,建立司法独立机制,让“法比党大”;不然,一系列反腐败措施,说到底难以摆脱“一朝天子一朝臣”陋习,无非是权力斗争的表面文章,去了旧贪官,一定来新贪官,最终腐败难以从源头上遏制,还是难免亡党亡国的危机和动荡。

从目前情势看,习李体制似不愿陷入上述两个选择,而采取新的两手策略,企图走出中共面临的两难困境。所谓两手策略,是一方面继续围剿“宪政民主”的普世价值,刑拘许志永、王功权等公民社会运动领袖,震慑网络言论及自由派知识分子;另一方面则在铁腕反腐时,展开省委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整风运动,期待通过习李新体制的“吏治”措施,解决腐败的老大难问题,减轻执政党与社会民众的对立,赢回执政合法性。

对此,大陆社会反应两极化。左派支持者(包括薄粉)和不少普通老百姓赞扬政府新作风;而自由派及更多民众则惊呼,认为习李已缺乏新的治理手段,只能用毛泽东的党内整风运动手段,来遏制权力腐败,改善干群关系。给这种担心火上浇油的是,大陆社会已在纷传,当年由林彪竭力吹捧、在文革中盛行的“红宝书”(毛语录),可能重印,但官方已否认。

从中共党史看,毛泽东的权威性确实是从延安整风开始确立,已故中共党史专家高华的着作《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对此有深刻阐述。但客观而言,对习李体制推动新整风运动,应从两方面来观察。

首先,不要先入为主,把习近平的整风努力,打成是“毛主义的回潮”,或解释成唬弄左派势力。习李上台,眼见腐败盛行,吏治败坏,社会危机四伏,必须要有所作为。铁腕反腐是治标,期待通过整风和提升干部素质,来找到反腐治本之道。

习近平亲自在京畿重镇河北,连续四个下午聆听省委常委“互相照镜子”,可谓用心良苦。其他常委也将在其余省份“监军”,形成整风新模式。这种整风,至少可以打破“省委书记是小皇帝”弊病,让政令可以出中南海,这是薄熙来专权带来的教训。江西省委书记强卫率先喊出“向我开砲”,无疑是支持这种整风的表征。

但另一方面,我们应看到,今天的时代已不同于毛泽东时代。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毛的整风运动,最终就是大权独揽,赢得政权;而到了文革,批评和自我批评则成了“整人”代名词,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就是受害者之一。如今,执政党大权在握,利益诱惑太大,整风根本无法抑制官吏贪污的冲动,而社会多样化,也导致各阶层利益诉求不同,“一言堂”对付不了中国社会的複杂性。

由此可见,共产党党内整风,是党内家务事,做事总比不做好。但社会和民众期待的,已不是好皇帝和清官,而是呼吁法制和人权自由平等。整风不可能替代法制独立,真正要让人民相信,反腐败不是运动、不是权力斗争,就需要法制大于人治,法大于党,这才是治本之道。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