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副总理马凯跟陕西帮 至少有2年缘分 /

副总理马凯跟陕西帮 至少有2年缘分

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跟陕西有至少有两年的缘分。

1946年6月,马凯出生于山西兴县八路军后方医院。马凯的名字出自诗词,唐朝的宋之问有诗云:“闻道凯旋乘骑入,看君走马见芳菲”,说的是军队凯旋归来的景象。为庆祝胜利,父母为他取名为“凯”字。

出生后不久,父母就离开马凯奔赴前线,他被寄养在老乡家中。后方生活窘迫,每天只能吃黑枣面餬煳。马凯的父母音讯全无,好心的老乡带着马凯辗转寻找父母,在他出生后一年多,找到了他们。

按照马凯自己的话,他当时的状态是“浑身发青,死活难辨”,父母在前方也无任何音讯,当时,有人甚至劝老乡把这个孩子扔在野外了事,不过,好心的老乡没有这麽做。

此后是马凯短暂的“戎马生涯”,又是一年多后,他就迎来了解放。

1953年起,马凯在西安市西北保育小学(现西安市育才中学)读书,西北保育小学的前身是毛泽东授意创立的延安干部子弟学校,专门招收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1955年马凯来到北京,1959年考进北京四中。

在这所北京最富盛名的中学里面,马凯学习了六年,毕业后继续担任教员,前后一共11年时间。至今,虽然学校的退休教师对马凯当初的事情难以回忆起具体的点点滴滴,不过,脸上洋溢的笑容告诉我们,那曾经是一段美好的学习和共事的时光。马凯简历中,他所工作过的单位,没有哪个年限能够超过北京四中。

马凯曾回忆说:“11年的四中学习、工作,对我一生的成长起了奠基作用。勤奋、进取、严谨、朴实的四中传统,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我、培育着我。她不仅给了我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了我获取和掌握知识的独立能力。”

这段话的一个佐证是,有证可查的马凯的第一首诗诞生在四中期间。模彷李白《蜀道难》句式写就的《望东方》是马凯1968年的作品。这首诗可以看出那个年代的明显烙印,也能看出作者笔触尚显稚嫩,不过,作者豪情万丈,意气风发的样子跃然纸上,而且,这份创作热情日久弥增。

第二个佐证是,在作者所有题给友人的诗词中,数量最多的涉及四中同窗,有励志,有赠别,有重逢。这11年对于马凯来讲应该是“激情燃烧的岁月”,从指点江山的豪情到奔赴祖国各地的寂寥,从因病无法参加高考的消沉到新工作岗位的投入,人生的起伏逐渐显示出它的魅力。

2012年马凯在陕西调研航空工业时,强调努力把航空工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从劳动改造到知识改造

1971年,马凯离开了北京四中,下放到北京郊区的“五七”干校。文弱书生从书斋中走出来,开始从事一些陌生的活计:平沙丘、修水渠、割小麦、起猪圈、拉粪车。

在马凯的诗集《行中吟》里面有一首题为《百里运肥》的诗,诗后一段小字,描述当时情形:“干校组织学生从城里拉粪运到干校。清晨从德胜门出发,过沙河镇、昌平县城,到干校所在地温榆河畔白各庄,近百里。”

这首描写送粪场面的诗采用“三句半”形式,后来还在干校文艺晚会上演出。

干校的生活历时两年。1973年,马凯被调回北京西城区党校,担任教员,主讲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干校和党校,九年时光让马凯有了足够的思考和学习的机会。

他说:“面对文化大革命呈现出的种种疑云,我们几个四中挚友,曾拟定‘时代、使命、准备’的读书、研究大纲。那万人骤然从长梦中觉醒过来,一下子碰到许多极其重要的问题,他们不免要回转去复习基本问题,不免要经过一番新的准备工作,好‘消化’那些丰富的教训。”

1979年,马凯直接考取人民大学经济系研究生,师从徐禾、卫兴华、吴树青等人。卫兴华教授说:“虽然,马凯的父母是高级干部,但是,马凯这个人不张扬,非常踏实,做人做学问都是如此。我们当时学习的环境艰苦,到外地调研都是睡在地下室里面,但大家做学问的热情很高。”

从1983年起,马凯在西城区计委、北京市体改办、北京市物价局、国家物价局、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等部门工作,虽然是在政府部门担任官员,但从没有离开过经济学,更没有离开他主要研究的“价格理论”。

1998年,马凯进入国务院,担任副秘书长;2003年开始担任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对担任副秘书长的工作做过描述:“从过去参与一个部门的工作到协助国务院领导同志,联系计划、金融、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城建、环保等方面的工作,视野不断开阔。”

马凯虽然“下海”从政,但学术成果仍然众多,20年来出版了《共同的难题: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改革的参与和思考》、《从计划价格走向市场价格》、《在改革和发展中求索》等大量专着。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