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一个中国家庭与户籍制度的“持久战” /

一个中国家庭与户籍制度的“持久战”

在那18年间,黄道凤一直梦想着一件事:搬到她丈夫所在的城市去住,合家团圆。

但中国严格的户籍制度成了拦路虎。

现年71岁的黄道凤说,当年我最希望的就是有个城市户口,跟家人团聚比什么都重要。

她的丈夫在安徽省铜陵市的一家大型炼铜厂当技工,她和四个孩子则不得不住在大约400公里外的农村。虽说他会寄钱回家,补贴家用,但彼此分隔在同一个省份的两端,这对夫妻每年只能见上一面。

长期以来,铜陵都被称为“铜都”,因为这里有很多铜矿和炼铜厂,吸引了从事这一行业的工人和生意人。1965年,后来成为黄道凤丈夫的那名男子成了众多外来务工人员中的一名,在国营的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工作。他们结婚后,她却因为户口问题不能搬到铜陵。

户籍制度是1958年设立的,它是一种社会管理工具,把所有社会福利与每个人的出生地捆绑在一起,把人分成了“非农业户口”和“农业户口”。如果黄道凤搬到铜陵去住,她家就无法享受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等社会福利。

在农村,这家人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劳作。土地原则上属于集体所有。

中国的政策制定者长期以来声称,如果让人们想去哪儿就去哪儿,那所有人都会选择生活条件更好的城市。但随着中国为了提振长期经济增长而走城镇化道路,政府不得不重新考虑居住限制问题。

黄道凤说,从1967年到1985年期间,她的丈夫在安徽南部的铜陵工作,她独自一人在安徽北部的一个村庄里靠种地养活了4个孩子。

在老家的时候,她不得不自己修盖猪圈,没想到发生意外, 倒了把腿砸伤了,自此就落下了伤病。

她说,当时确实吃了不少苦。

但1984年出台的一项政策改变了她的生活。当时中国对城市户籍的管制稍稍放松了一点,允许有技能的农民及其家属在城市拥有自理粮食户口。

黄道凤说,1985年,她的丈夫已经为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工作了20年,她的家庭终于在这一年获准迁到铜陵。他们不再是农业人口,可以在城市居住,并享受一些城市生活的福利。但他们也不算是真正的城镇居民,因为他们买粮食自己要掏更多的钱。

两个年纪小点的孩子去了城里的学校上学,两个年纪大些的孩子则在父亲工作的单位找到了工作。

去年,政策又有了新的变化,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界限被打破,不过这种变化只限于铜陵一个城市,而不是整个中国。在这之后,黄道凤户口本上的资料就被改为“居民”,不再区分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或是其他中间状态。

铜陵是在2010年开始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改革之后,所有人都可以享有同样的福利待遇。

今年7月,黄道凤又享受到了另一项城市福利——她搬进了保障房小区,住上了面积50平米的房子。

生活还是非常艰难。她的丈夫前几年去世,去世前每个月的退休金约为人民币2,000元。黄道凤不能领丈夫的退休金,但市政府向她发放了每月人民币390元的低保,她每个月还要从中拿出36元付房租。

尽管还有孩子们的帮助,但即使是在铜陵这样的小城市,这点钱还是太少了。不过黄道凤并没有怨言。

她说,我现在没有理由不幸福。当记者问到她对这些年的家庭分离有没有遗憾,她说,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Bob Davis / Liyan Qi)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