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放宽二胎废除劳教:30年来最大胆 /

中国放宽二胎废除劳教:30年来最大胆

继12日的中共三中全会公告发布三天后,此次三中全会制定的详细改革方案正式发布。相关动向连日来都是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此次详细改革方案公布后更是引发媒体评论的高潮,不少外媒都在头条区刊登报道或评论。其中,“废止劳动教育制度”与实施“单独生二胎”政策是一时间舆论评论最集中的方面。不少舆论一致认为,中国政府关于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和废止劳教制度的政策变动,是事关中国民生的两项重要的改革,是事关人权讨论的重大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由中国官媒新华社11月15日下午18时左右对外发布。该《决定》共分为十六项60条。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六大方面,对之前饱受争议的问题作出明晰而确定的回答。相对经济改革,政治方面的改革尤为引人注目。英国路透社指出,中国15日公布了30年来最为大胆的政治与社会改革方针,显示习近平比预期更快掌控整个国家。

放宽二胎备受关注

对于一直饱受外界非议的“计划生育”政策,此次三种全会做出了切实的改革。根据该《决定》,启动实施“单独生二胎”政策: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英国广播公司称,中国即将通过放宽一家一胎政策改善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通过废除劳改改善人权问题。报道指出,计划生育政策在少数民族以及偏远山区早就放宽了。中国在宣布改革之前早就进行试点,然后观察民意等适合的时候再公布改革方案。中国政府在1979年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防止了中国人口的迅速增长,也让无数的家庭摆脱贫困。不过,生育政策催生了不少问题。有的家庭因为超生需要缴纳巨额罚款,或者因此而丢掉工作。而由于中国部分地区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男女比例失衡是中国长期关注的问题。

《华尔街日报》称,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阻碍中国的全面发展,同时减少中国未来的劳动力数量。之前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存在强制人流的现象。英国诺丁汉大学研究中国事务的教授史蒂夫(Steve Tsang)说:“这是一个很大很大很大的问题,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其中一个最主要的人权方面的指责。”史蒂夫表示,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可以大大减少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的指责。史蒂夫指出,之前中国没有改革计划生育,是因为中国更关心经济发展,而忽略了对人权的关注。目前中国开始迈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化以及出生率下降成为俄了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美联社报道称,中国意欲改善目前人口迅速老龄化的问题,所以准备放松过去三十年部分民众不太喜欢的计划生育政策。如果再不改革政策,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承担赡养老年人的政策。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社会学系助理教授蔡勇称,很高兴见到中国政府意识到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蔡勇说:“虽然相对来说,这只是一小步。但是显示了中国政府走在正确的方向,有可能将来中国会重新恢复民众生育不受限制的政策。”

《华盛顿邮报》报道,中国准备“放宽”不是“废除”计划生育政策,同时废除了“备受批评”的劳改制度。人权组织对改革失望,他们希望中国可以废除计划生育。不过,他们还是高兴看到习近平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洛杉矶时报》称,放宽计划生育对中国家庭的影响最为直接。据估计,大概1千万对夫妇因为政策改变可以养育第二胎。《卫报》称,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可以大大减少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的指责。《纽约时报》指出,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通过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劳动改造制度控制人民生活彰显国家权威,不过中国即将来改变这一现状。《金融时报》特别指出,北京公布了彻底的改革方案,放宽计划生育就是其中之一。

废除劳教体现改革

此次三中全会最终发布的《决定》提出了废止劳教制度: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机制和违法违规执业惩戒制度,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发挥律师在依法维护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进一步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严禁刑讯逼供、体罚虐待,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

《每日电讯报》称,中国改革仅仅迈出“一小步”,中国“再次”提及要废除劳改。政府不应该小修小补,应该要决定是否废除整个政策。法新社15日提及“唐慧案”指出中国现行的劳改制度必须要改革。法新社称,中国劳改制度长期以来备受争议,是因为政府可以不用通过法庭审判直接把异见人士监禁最高达4年的时间。民众指责腐败的官员通过劳改制度迫害揭露真相以及上访投诉的人士。此次改革是中国“部分”改善人权以及施法制度的体现。劳改制度在中国极其不受欢迎,民众对此制度的投诉已持续多时。另外中国还将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

“唐慧案”是指中国湖南永州居民唐慧(1973年10月1日-)的女儿“乐乐(化名)”被强奸及强迫卖淫案、唐慧因上访而被劳动教养、后唐慧起诉永州劳教委等一系列案件及事件。该案引起媒体广泛关注,引发对中国劳教制度的讨论质疑。此案还引发了信访与“稳控”合力导致的司法不公,对判决结果因压力导致量刑过重的讨论质疑。

《纽约时报》15日指出,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通过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劳动教育制度控制人民生活彰显国家权威,不过中国即将来改变这一现状。外界普遍认为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只会带来经济改革,而劳改与计划生育的改革不会在此次会议决定。但此次中国15日的决定让人意外。此番中国政府公布的政治改革远比经济改革重要。中国领导人在2013年较早时候曾表示要废除劳改制度,不过很快就改变决定。此次中国离劳改制度改革又近了一步。

中国经济改革影响世界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此次三中全会结束后,中国将宣布进行经济改革。《华尔街日报》称,这次三中全会有意为未来数年中国经济的改革进程绘制蓝图。法新社报道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领导人在周五为未来十年这个国家的发展指明方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抓控有所放松。法新社在报道中详细介绍了全会《公报》中有关外企投资、国企改革、自由贸易区和允许民间资本依法设立中小型银行等具体的经济改革措施。

《纽约时报》则称,中共此次制定了雄心壮志的经济改革计划,中共中央在经济方面出台了诸多决定,包括鼓励市场竞争、私人投资、优化银行资本以及完善被征地农民财产保障机制等措施。《纽约时报》还援引《决定》原文提出,中国政府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美联社也注意到了中国此次承诺放宽外国资本在电子商务和其他工业领域对华投资的门槛。美联社认为,相关举措将使那些为中国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和财富、有活力但资金缺乏的私人公司能获得帮助。

英国《卫报》15日刊发评论文章指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今年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新领导集体上台后,是否将进行一系列政策改革?一些评论人士对中共本周落下帷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寄予厚望。因为,世界经济很大程度上倚重于中国这个大国的发展步伐,而任何大的改变都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卫报》指出,中国当前面临着劳力和资本等问题,颇为关键的是,中国新一任国家主席习近平知晓中国所需要的结构性经济改革——涉及土地所有权、劳工体系、金融市场、国企、资源价格等问题。中国领导集体相信,他们仍有时间去贯彻他们所知晓中国需要的那些变革。他们已经做好推行改革的准备。

《金融时报》中文网15日刊登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黄育川的署名文章指出,中国的未来不仅在于保持政治稳定,也在于保持快速增长。在法治、经济等方面广泛的改革,将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尚未定义的“中国梦”注入实质内容,而“中国梦”正是他在此次三中全会中着重提到的。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