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英媒语调酸:首相访华献殷勤被指有诈 /

英媒语调酸:首相访华献殷勤被指有诈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12月2日抵达中国,并与习近平、李克强为首的中国领导层进行了全面会晤,英国当局在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与中方展开了全面互动,对此,包括BBC、《每日电讯》在内的多家英国主流媒体对此展开了全面跟踪。

由于卡梅伦(David Cameron)此次中国之行在经济领域有很大的志向,他在政治领域的行动也显得小心谨慎。而卡梅伦的这一“务实外交”也引来了英国媒体的不快,包括《卫报》在内的多家媒体称,卡梅伦在北京的谨慎态度以及他发言的殷勤恳切,较之前两年的态度已显得“有诈”。

英国经济寄希望于北京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飞抵中国前,英国产经界人士早已踊跃访华为其“打前站”,而他本人所率的多达131人的代表团里也以经济界人士居多。英国《每日邮报》(Daily Mail)在12月2日的报道中便强调了这一点,该报刊载的照片还显示,由于卡梅伦一行随行人员过多,以至于英国代表团随员在与李克强合影时竟需要侧身以确保能露出脸。

《金融时报》也指出,卡梅伦此行在经济上的比重相当之大,就在12月2日晚些时候,该报即指出,卡梅伦已经寻求中国投资介入伦敦北部的高铁(HS2)等大型基建工程,李克强也表示,中英间将在包括核电、高铁等项目上加强协作,而中英两国也需要以“高铁速度”增进合作。根据资料显示,HS2线路连接英国中、北部地区,英方计划投资500亿英镑(约合818亿美元)建设这一项目,而根据英方原来的计划,完成这一计划竟需要20年之久。此外,该报还披露称,卡梅伦在访华期间欧盟就对华贸易展开过呼吁,并强调欧盟与中国间应该建立自贸协议,他本人还将宣布一系列有利于英国小企业的措施,但是,布鲁塞尔当局已经“粗暴回绝”(rebuffed)了这一请求。

《卫报》指出,自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George Osborne)访华后,卡梅伦已呼吁建立新的中欧自贸区。目前,卡梅伦派出的131人的代表团是以经济界人士领衔的,其中包括汇丰银行、Arup集团、渣打银行、劳埃德银行、英国石油、罗尔斯·罗伊斯在内的知名企业。很多来自能源、环保、基础设施、创意设计、信息科技等领域的英国中小企业也派员前往。不过,此前在华陷入贿赂弊案的葛兰素史克(GSK)公司的高层竟也随团前往中国,这一点已引发了外界的惊讶。

此外,紧跟英国政府的BBC也表示,在12月2日的讲话中,卡梅伦特意强调“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英国这样对中国开放”,并称“目前已经有500多家中国公司在英国落户”,为此,中英两国不仅应当对彼此更加开放,还应当作为“增长伙伴”让欧盟、让全世界更加开放。BBC的这一报道在12月2日当天即有1,155名英国网民留言。尽管BBC编辑亲点的网友留言强调“与中国贸易是好事”(Trade with china is good),并建议要感谢中国提供的帮助,同时称“很多英国民众”对中国“无知且傲慢”(ignorant and arrogant),但在这千余条回复中得到最多支持的竟是一条建议英国民众购买国货,并“销毁横跨半个地球运来英国的廉价塑料制品”的发言。

卡梅伦对华务实竟生疑点

卡梅伦曾在2012年5月14日会见达赖喇嘛,而这一点也成了中英当局长期以来瞠目相见的缘由。因此,当卡梅伦前往中国之际,他在政治等问题上的态度也成了英国媒体跟踪的另一个目标。

对此,英国《每日电讯报》即指出,卡梅伦当局已在2日因一名美国通讯社的记者被拒一事向中方表示了“深刻关切”。据悉,这名被拒的记者是美国彭博社(Bloomberg)驻英记者赫顿(Rob Hutton)。英国驻华使馆也指出,中方早在卡梅伦一行落地数小时前就已知会对方有关赫顿不准进入人民大会堂参加记者会的相关事宜。中方官员还特意强调,赫顿的出面“将是不恰当的”(would not be appropriate)。而陪同卡梅伦访华的其他媒体记者均顺利进入了人民大会堂。此外,另一名获准参会的BBC资深政治记者的提问也被中英两国首脑同时忽略。

此前,卡梅伦曾撰文指出,英国愿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中国展开对话,解决两国共同关注的问题,维护两国共同利益,对此,BBC资深通讯员罗宾逊(Nick Robinson)便认为,卡梅伦所提及的“理解”与“尊重”正是他为“解冻”(thaw)措施,由此缓解中英间外交僵局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英国《独立报》认为,尽管卡梅伦此行为中方携带了“大批礼物”,但是,除去用于寒暄的礼物外,卡梅伦的中国之行将相当棘手。除了经济上的需求外,卡梅伦面对“敏感”(touchy)的中国领导人时也要付出一定“代价”。尽管北京为他准备了红地毯,但他此次中国之行也是在2012年会见达赖后,经一系列外交斡旋才最终获准的。故而卡梅伦本人在面对“人权”等话题时便需谨言慎行,以免引发中方的反感。因此该报认为,卡梅伦截至目前的“精心雕琢”的话语可算是一种“伎俩”(trick)。

《卫报》也指出,卡梅伦的“混合信号”(mixed signals)难以从中国手中换来什么好处。该报认为,中方对于卡梅伦的表态也是心中生疑,并担心其会是一个“陷阱”(trap)。卡梅伦在北京所做的只有推动贸易,而非从根本上改变其外交政策。该报指出,在2011年会见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时,卡梅伦曾在对话中强硬谈及“人权”,此后又以会见达赖喇嘛挑衅北京当局,而当中英贸易日益强劲之后,他又转向北京,为此,该报称卡梅伦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采取如此矛盾的手段是“笨拙”(clumsy)的。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