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钱不能都让政府赚:为卖酒募集签名趣事 /

钱不能都让政府赚:为卖酒募集签名趣事

今天,那些曾经为我签过名的顾客,如果来问结果,我可以答复他们了:“安省省府并无计划允许便利店出售任何酒类。”

几个月前,在寄出请愿书后,总有顾客热情地来问:“结果如何?”
我只能学他们的样,耸耸肩,说:“谁知道呢?”
顾客和我,都认为希望渺茫,只是为了我们共同努力过,而分享着欣慰。

那是2013年4月的一天,安省便利店协会送来一本表格,请求向社会募集签名,为便利店可以卖酒寻找支持。

现行酒类控制法案是1927年颁发的,确实该修改了。Angus Reid近期做的问卷调查表明,三分之二的安省受访者,愿意看到啤酒和葡萄酒在便利店出售,他们希望节假日亲朋欢聚的晚宴红酒,或者BBQ时畅饮的啤酒,能方便地在自家街角店买到。
这真是个小小的要求,一点也不过份。

而且,安省目前大约有200个便利店能卖酒,为啥我家附近的不能?尤为重要的是,独立研究显示,便利店在卖烟和卖彩票时,对青少年的年龄检查,非常严格而熟练。保护青少年远离烟酒的规范性操作,他们比政府部门经营的LCBO的工作人员更加职业化,与外商独资的啤酒店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便利店的伙伴们,已经准备好了,做个合格的酒类销售人员。
这个募集签名工作是从3月15日开始到5月15日结束,留给我的时间还有1个月。虽然,我个人并没有强烈的卖酒愿望,但乐意籍此了解人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于是,我兴致勃勃地开始了拉票,困难随即显现:来店购物的,大都行色匆匆,不容易找到空隙,来介绍这拖沓冗长的理由和目的。

耐心的介绍,势必影响生意。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开始厌烦了这种罗哩罗嗦。很少有人不明就里地签名,他们往往有更多的问题要反问我。我也不能完全记住那些已经签过名的顾客,常常在我再度邀请的时候,出现一点尴尬。

虽然,我可以选择将这本表格投进废品回收箱,但半途而废,似乎不是我喜欢的风格。于是,为了完成收集500个签名,我给自己下达了一个崇高的任务:为便利店协会的共同事业出一份力!

暂时忘却被拒绝的难堪,我再次热情投入。等顾客完成交易后,我尽量用精简和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我的意愿,为了避免我对“CAN”和“can't”的误读,我多数使用“yes to",又从顾客那里学到,把“Convenience stores”改为“Corner store”,更加口语化。

我模仿和设计了几种简单的问话,直接切入话题:
Please sign our petition!
Please say yes to free our beer!
Could you please sign the form for me?
You may be happy to buy beer in my store , sign here please.
顾客感兴趣了,我们再稍作深入交谈。

5月初,500个签名完成了,我若有所失,或者说,意犹未尽。
总结一下顾客签名和不签名的理由,大致如下。

签名的理由,总是比较令人开怀:

1. 你签了?那我也签。
2. 这个钱不能都让政府赚,你们也应该有份。
3.其他地方都可以卖酒,为什么多伦多不行?
4.在我的家乡,随便都能卖到酒,也没见影响到别人。我再给我老婆签个名。
5. 这正是我需要的。不过,你认为有希望吗?
6. 你想卖酒?好,我签。
7. 这对你有好处吗?我可以签5个名。
8. 我可以签。但是卖酒会有很多麻烦的,你一定要注意安全。
9. 可以给你增加一个挣钱的项目。
10. 你需要500个签名?那我给你多签几个。
11. 政府只是找了个借口来控制酒,其实是垄断。
12. 只要能帮到你。

拒绝签名的理由,也耐人寻味:

1.我得先问问我老公。
2. 我不关心这种事。
3. 我不喝酒。
4. 下次吧。
5. 已经在别的店签过了。
6. 我需要再想想。
7. 我不同意,这会给小孩更多喝酒的机会。
8. 我住在LCBO旁边,我不希望它的存在受到影响。
9. 酒卖得多了,会让环境更糟糕。
10. LCBO是有工会的,我也有工会,我不能看见他们失业。
11. 我儿子在 LCBO工作。

活动结束了。签名的多数是男顾客,拒绝的很多是女性朋友。印象深的一个顾客,不折不扣的老顽童,每次来都要签名,用不同的地址和名字,说要帮我完成任务。

就是旁边学校的校长,我从来不和他谈论这个事情,我认为,卖酒与学校教育是相悖的,他经常瞥一眼我扔在柜台上的签名薄。有一次,他来的时候没别的顾客,付完钱后,他拿起笔就签名,还一边问:“这是干什么的?”

我赶紧阻止他,怕有违于他的道德取向,说:“你还是先看一下吧。”
他说:“无论如何,只要能帮到你,就行。”
我真的很感动,觉得承受了他很大的一份人情。

今天,这一轮请愿,尘埃落地,它不是第一次。下一回请愿,估计已经在酝酿中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道德,在很多时候,成了利益的砝码。

以上文章为加国无忧网站有偿征文作品
■ 非合作媒体如未征得加国无忧网站许可,请勿转载此文 ■
诚征写手 欢迎来稿 加国无忧网站有偿征文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