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丑闻年+天灾年:2013加国大事回顾 /

丑闻年+天灾年:2013加国大事回顾

有人说2013年是加国的丑闻年,三级政坛无一例外丑闻不断,令加国成为国际笑柄;

也有人说2013年是加国的天灾年,洪水、暴雨、雪暴不断袭击各大城市,令加国损失惨重;
盘点2013年加国大事,似乎确实是负面新闻居多,平时安分守己的移民官破天荒大罢工、CNE 150人集体食物中毒、加国骄傲黑莓股价跌到10年最低点。不过“丑媳妇终须见公婆”,就请读者跟着加国无忧编辑部重新感受那些发生在2013年的大事吧。

1.加国政坛丑闻连爆 福特吸毒哈珀涉参议员贿赂案

说今年是加拿大政坛丑闻年一点不为过,第一,丑闻涉及到从联邦到省市三级政府,分别是联邦保守党贿赂参议员案,安省自由党政府取消在建发电厂、耗费纳税人十亿一事,以及围绕多伦多市长福特吸毒所上演的闹剧;第二,这些丑闻均成为本国媒体乃至海外媒体尤其是美国电视台狂轰滥炸式报道并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中福特吸毒丑闻更成为国际传媒及社交网络的热点,以至于加拿大人感到非常不爽,惊呼福特毁坏了多伦多作为国际都市的形象;第三,这些丑闻有的暴风骤雨已过并开始消停下来,比如福特吸毒丑闻;有的不了了之,比如安省自由党政府取消在建发电厂事件;有的则仍然在发酵,丑闻引发的火灾已蔓延到哈珀总理宝座的下面,即使不会烧掉他的宝座,至少也会让他如在热锅之上,而是否会引发政坛地震,目前尚难预料…

多伦多市长福特吸毒丑闻

毫不夸张地说,自福特走马上任之后,围绕他的话题就从未间断过,但其中以“利益冲突”一案就差点弄丢了他市长的乌纱帽。吸毒视频一案则更是要命,在主流媒体曝光福特吸食可卡因的照片(下图)之后,福特开始只是简单地否认吸毒。但媒体不会轻易放过福特,随后连立场偏右的《环球邮报》也加入进来,揭露福特兄长道格-福特(Doug Ford)在上世纪80年代就卖过印度大麻;其兄姊均涉及与毒品有关的事件。

从此往后,媒体对福特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越追越远,越挖越深。但福特一直矢口否认,直到10月底,多伦多市警察总长布莱尔(Bill Blair)在新闻会上宣布,在电脑硬碟中找到福特吸毒的视频,确认了这个吸毒影像确实存在。而福特在一个星期之后不得不出来澄清,最后还是承认自己确实吸过毒,但坚称自己不是瘾君子。

就在福特承认吸毒后,市议员们开始动作。市议会先通过剥夺市长福特部分权力的议案,再17日再度开会,以36票对5票的多数通过进一步削减市长福特权力的动议,包括大幅削减市长办公室预算、免去其执行委员会主席身份,同时也免除他是所有委员会事实成员的身份。这样市议员们一连串的削权行动,让福特基本被架空,成为有名无实的市长(下图)。

福特在市议会遭到空前孤立,除其兄长、市议员道格-福特的不懈支持外,其他福特阵营的议员皆倒戈相向,福特面对的是四面楚歌的局面,内有市议员的公开挑战,外有市民要求其辞职下台的呼声。而各方对事件反应强烈,仅在本地华人社交媒体及网站就热闹非凡,挺福派和倒福派争论激烈,相持不下。

11月19日,保守党重量级人物康尼(Jason Kenney)措辞尖锐,称作为一位民选官员,福特已令政府机关、市长办公室和他的城市蒙羞,进而要求福特辞职。康尼是保守党高层第一位站出来公开批评福特并要其引咎辞职的内阁部长。

但康尼的老板联邦总理哈珀身份不同,他在首次就福特之事发声时,远没有康尼那么严肃和激烈,而是幽了一默。他在康尼讲话之后的第3天接受记者提问时开玩笑说,他听说福特想成为总理,但他显然不喜欢福特的这个想法,至少现在不行。当在新闻会上谈到福特的前途时,哈珀马上一本正经,说这个事不是他决定得了的,得多伦多的选民说了算。

非常有意思的是,尽管经历了传媒的狂轰滥炸、市议员的限制权力以及部分市民要求其下台的惊涛骇浪,本国多家民调公司多次调查显示,福特的支持率还是居高不下。最近一次,即在市议会通过限制市长福特权力的议案之后对1,049名市民所做的调查显示,除非华裔国会议员邹至蕙出马,否则福特在明年市长选举中仍然民望最高、当市长的赢面最大。该调查还发现,福特在被市议员们合力架空后,其支持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比2周前的同类调查上升4个百分点。

这真是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有人认为,尽管福特承认吸毒,且在被媒体揭发之后也有遮遮掩掩的嫌疑,但市民心知肚明:福特本来就是个不拘小节的人,身上问题一箩筐,但他还是比那些能说会道的、世故圆滑的政客强,而且他也确实为市民扎扎实实地做了许多事。有普通市民就直接表示,“福特政绩在民心”。也有人分析说,主流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甚至过度渲染反而激起了一些民众的逆反心理:就是不愿上媒体的套套,你越说他如何如何,我反而越挺他。

前加拿大传媒大亨、《国家邮报》的专栏作家布莱克(Conrad Black)从另外一个视角解释了这一现象,他认为是市议员的一连串动作成就了福特,使他为当今世界上最有名的人物(And they have made Rob Ford the most famous Canadian in the world.),英文句子中的“they”指的是多伦多市议会的那帮倒福不遗余力的议员们。布莱克还在专文中写到,他最近到澳大利亚和英国旅行,发现那里的人也在谈福特,并评论说福特令人耳目一新,改变了他们对加拿大人的单调死板的印象。

福特最近有点烦,但他的麻烦还没有完。就在12月4日下午,法庭公开了多伦多警方有关福特的新资料,其中包括警方通过窃听而得到的消息。资料显示,福特曾向疑似帮派成员提出,以5千元加一部车换取视频,而福特也被人勒索,有人提出要10万至15万元才会交出视频。不过在窃听期间,其中没有听到福特本人的声音。而福特一如既往,在次日称警方的资料全是谎言;近日接受布莱克采访时表示,由于警察总长布莱尔与他有过节,对方才用疑似吸毒视频来报复。不过,最新被公开的警方调查文件跟以前公开的所有资料一样,全部属于指控,未经法庭审理,因此福特至今没有因为涉毒风波而被起诉。

安省自由党发电厂丑闻

再谈安省自由党发电厂丑闻。令人奇怪的是,无论英文主流媒体,还是本地中文媒体,对安省自由党政府取消在建发电厂、冤枉耗费纳税人丑闻的相关报道竟少之又少。其实按照时事评论家文世昌先生的看法,比起上述福特和联邦保守党的丑闻,安省自由党政府的丑闻,其问题要严重得多。仅就联邦和安省丑闻进行比较,“安省选民可能过份高估了联邦参议员的丑闻, 低估了安省丑闻的严重性。”

显而易见,麦坚迪时代的自由党政府纯粹出于政党利益和政治考虑,取消2座在建发电厂,令纳税人损失10亿元。这个损失不会自行消失或是那个人买单,而是分摊在电费中,由本省用户慢慢支付,也即是最终转嫁到省民身上,由省民掏腰包慢慢支付,估计要20年才可以还完。

更为恶劣的是,麦坚迪及其自由党政府一直对取消2座在建发电厂的真实成本吞吞吐吐、遮遮掩掩,最初表示,取消密市的发电厂只用了8,500万元,但后来经过审计,实际成本高达2.75亿元,是前者的3倍。奥克维尔发电站更离谱,前省长麦坚迪一直声称取消工程的费用只有4,000万元,但经安省审计总长经过调查,真实的成本高达6.75亿元,是麦坚迪当初所说的14倍。

这还不算,东窗事发之后,为了遮人耳目以掩盖取消和搬迁电厂黑幕,自由党政甚至涉嫌删除电邮、以致省警为调查事件不得不搜查现任省长韦恩的办公室。但对于这样重大的事情,居然没有媒体像围堵多伦多市长福特那样,去向麦坚迪追问,去向韦恩逼问。
其实,相比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多伦多市长福特,安省前省长麦坚迪才是玩弄权术的高手、把政坛、媒体和民众哄得一愣一愣团团转的耍尽政治伎俩的滑头政客。记得麦坚迪宣布提前辞职时的情景吧?自由党甚至敲锣打鼓为麦坚迪庆祝“政绩”,当时多少人为之震惊不已,多少人为之扼腕叹息,还有多少人为之大惑不解:放着这么一个大省长的位置不坐,在政治生涯如日中天之时居然激流勇退,说是要回家陪老婆孩子,有病没病?

前省长麦坚迪今年5月出席与取消电厂相关的听证会

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了麦坚迪不仅一点都没病,而且他的激流勇退还充满政治智慧:预感到暴风雨临头,他有先见之明地为自己找好了避风的港湾,把包裹着巨大丑闻的烂摊子甩给了急于上位的后任。而继任者韦恩也有她死撑硬顶的办法,反正我当时不是老板,没有作出这个最后的决定,有天大的罪过你找我的前任去吧!

现任省长韦恩就取消电厂之事为自己辩解

而鉴于安省特殊的政治生态,自由党省长还有她的底气:丑闻怎么了,能把自由党掀翻不成?还真是,不管自由党出多大事儿,即使是个少数政府,安省反对党还真把这个不得民心的自由党政府没得治。

先说安省保守党。安省省民在前保守党治下活得非常不开心,不仅安省还有多伦多现在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那个时期前保守党政府遗留下来的,提起过去的往事省民心里会重新流血,谁也不愿意再受二遍苦受二茬罪。而现任保守党领袖好像能力有限,其组织和治理能力遭到党内质疑。安省保守党虽然每遇大事可以发声并鼓噪一阵,但对安省政治格局的全局几无影响,如果省选,根本无法挑战自由党。

再看安省新民主党,近年来只是充当调和者的角色而已。每次在信任投票或对预算案投票之前都会摆出十分强硬的姿态,给人的印象是这回NDP可能要大闹一场,但每次到最后都是NDP自己先软下来,与执政党妥协。事后还总是为自己圆场,本党的努力没有白费,让执政党对预算进行了改变和调整,毕竟为选民做了好事。安省新民主党其实也有自己的苦衷,长期排位老三,如果动真格的闹出个省选来,往好处想可以多捞几个省议会席位,而弄不好还有丧失席位的危险。故从现在到可以预见的未来,安省新民主党似乎也难大有作为。

主流媒体的厚此薄彼甚至包庇纵容,反对党的虚弱无能及反对乏力,让安省自由党政府在丑闻之后竟然毫发无损,有损的只是安省民众,既对这个一向欺骗选民的政府无可奈何,还得乖乖地为自由党犯下的错误买单,每年都得把辛苦血汗钱往麦坚迪鼓捣出的黑洞里填…

联邦参议员津贴丑闻

据CBC网站的报道,法庭文件显示,加拿大皇家骑警在对总理哈珀前幕僚长奈特(Nigel Wright;下图左)的调查中,指控奈特在与参议员杜菲(Mike Duffy;下图右)的暗中交易中涉嫌贿赂、欺诈及背信。

根据当事人杜菲的说法,今年2月,当时他和哈珀及奈特3人开会商量他的住房津贴问题。出于维护保守党声誉的考虑,哈珀命令他退还所有冒领的9万元住房津贴。后来在保守党高层威逼下,他被迫同意退还,但一下子又拿不出那么多钱来退赔时,奈特立即表示要写张支票给他(指杜菲)。皇家骑警的调查人员霍顿( Greg Horton)说,法庭文件显示,有充分理由相信奈特有提供金钱或其它好处给达菲等违反刑法的行为。霍顿同时称,达菲同意接受这笔钱款,这样奈特与杜菲均涉嫌贿赂、欺诈及背信。

但这不是联邦参议员津贴丑闻的全部,媒体揭发,保守党女参议员瓦林(Pamela Wallin)也涉嫌不当地申请旅游费用和生活津贴,合计约12万多元;另外两名参议员Marc Harb 和Patrick Brazeau,也涉及类似问题。

尽管有时事分析家认为,上述事件可能在账面上,令纳税人可能损失几十万元,
而且犯事的参议员也会自掏腰包将上述款项补齐,因此最终似乎没有直接影响纳税人。

但事情好像并非如此简单。仅就数字而言,这与安省自由党政府取消电厂损失10亿元自然是小巫见大巫,但这两者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安省自由党政府取消电厂虽然也有欺骗省民之嫌,但这个议案是在省议会通过的,连反对党当时也没有吱声;此外,正如麦坚迪多次强调的那样,当地居民强烈反对建电厂,他是顺从民意而为之;省民未知的是取消电厂的实际花费,以及自由党此举置纳税人利益于不顾,完全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

而联邦参议员津贴丑闻完全是偷偷摸摸进行的,其中有阴谋、有交易、有贿赂、有腐败,尽管涉及的款项不是特别巨大,但情节却非常严重,也许保守党高层和哈珀本人最清楚其严重性。哈珀上台后正经历执政“七年之痒”的微妙期,也是容易出事的时期,一旦被反对党抓住什么对本党不利的东西,轻则令保守党声誉受损,重则令执政党垮台。哈珀好不容易小媳妇熬成了婆,他会轻易拱手让出来之不易的江山?

联邦自由党就是前车之鉴:曾经叱咤加拿大政坛几十年,把保守党压得踹不过气来,但日积月累的弊端,在被揭贿赂魁省一家公司之后立即垮台,当时的自由党领袖马丁(Paul Martin)连总理宝座还没有坐热就下了台。而自由党的噩梦也由此开始,直到上次联邦大选败得一塌糊涂,连主要反对党的位置也拱手让位给新民主党,政党元气大伤、党员士气低落,唯指望小特鲁多重整旗鼓,乃至卷土重来…

而最新的民调已经给保守党发出了警告:受累于参议员丑闻,保守党的全国支持率下降,而联邦自由党民调已经领先保守党6个百分点。

与福特吸毒丑闻一样,联邦参议员津贴丑闻远没有完,主流媒体还在揭,还在挖,而反对党也在穷追猛打,不是参议员退了款就完事,而是要追问、要查清总理哈珀究竟知道多少?什么时候知道?是不是哈珀本人亲自批准了这笔交易?等等。

11月27日CBC电视台由大牌主持人Peter Mansbridge主持的“参议员丑闻”( Senator scandal)专题节目中,有观众打电话来问,参议员丑闻是否会导致哈珀政府倒台?有法律专家现场回答说,鉴于联邦保守党现在多数政府的情况,反对党很难掀翻哈珀政府;而加拿大也没有美国的弹劾机制,因此在2015年联邦大选之前,哈珀不用担心他会因参议员丑闻而下台。

2.移民官大罢工 申请积案雪上加霜

包括300名移民官在内的外事服务人员6月初发起罢工,以争取更优渥薪资,时值旅游及就学旺季,估计数十万名观光客、国际学生与移民申请人的签证受到冲击,加上之前移民部组织调整,短期内积案更形严重。由于劳资争议无平息迹象,工会已向劳工关系局投诉联邦政府在协商过程“背信忘义”(Bad-faith)。代表加拿大1350名非主管职外事官员的“外事服务人员专业协会”(PAFSO)6月初在全球多个外馆展开罢工行动,其中包括300名移民官,冲击外馆的签证及移民审批作业。另外,联邦政府为撙节开支,2011年起关闭境内19个移民局办公室及10个外馆签证处,透过这些组织架构调整,逐步将签证作业转为集中处理。移民律师李克伦1日指出,尽管长期而言,集中审理是好的改革方向,但短期内会让等候时间变得更长,加上目前的劳资争议,无疑是雪上加霜。

相关新闻链接:

加移民官全球罢工 各类签证申请停审批

加拿大移民官大罢工 卡住数十万人签证

已订机票回国 移民官罢工害苦中国留学生

加国移民官罢工 重创旅游业和留学生

加拿大移民官罢工 积案增多雪上加霜

3.特大雷暴至少3次袭击多伦多 高速路关闭地铁民宅泡水

今年多伦多至少3次遭到特大雷暴的袭击,其中一次发生在2013年6月28日,多市及周边地区录得40毫米的降雨量,多市部分地区出现水浸情况,如西区Finch路夹Keele街附近,多幢民宅出现水浸地库的情况;受豪雨影响,当谷大道(DVP)Bloor至贾丁纳高速公路(Gardiner Expressway)之间因淹水双向关闭。多市警队交通组的警员指出,从警以来从未见过当谷大道被水淹得如此厉害。

时隔不到十天,即7月8日下午5点多,多伦多“黑云压城城欲摧”,紧接着是狂风和瓢泼大雨,大多地区在一个小时内降水量达到30至40毫米,局部地区还下了冰雹。由于暴雨来得又急又快,令市区内不少低洼地方积水,因排水不及而出现洪涝,以致427高速公路几乎可以游泳,多处高速公路因浸水关闭,红绿灯失灵,加之暴雨来临的时间正值下班高峰,所以无数司机遭遇到各种混乱情况,有些被困在车内的司机不得不选择弃车逃命。

TTC地铁的好大一段也遭水淹,令全线服务暂停。在市中心的地铁站,雨水从入口倾泻而下,顺着台阶一直流入站台。一些TTC巴士则被大雨堵在了路上,无助的乘客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水涨过车门,流入车厢……

在多伦多北面Bayview Avenue夹Pottery Road附近,一列GO 火车被困在途中,车厢浸水,上半层在水上,下半层在水下,乍一看还以为是湖中的轮渡。1,400多名乘客被洪水围困,有的不得不站在座椅上,有的向亲友致电求助,有的则眼巴巴地等待救援…

此外,暴风雨还令多伦多3万户居民断电,密市70%的用户没有电力供应,万锦及烈治文山市也有29,000户停电…司机们一路上看到很多的车祸、很多的堵车、很大片的停电,往日的“不夜城”笼罩在无边的黑暗之中…

到7月19日下午,又一场强劲暴风雨横扫安省和魁省南部,由雷暴产生的强风、冰雹及飓风从安省南部尼加拉一路横扫至东部渥太华以及魁省南部地区,造成树木倒地、房屋受损;满地可地区在短短15分钟内降雨量高达近30毫米。

雷暴造成1死10伤,魁省最高峰时有50万居民断电,多伦多供电局的20万用户以及安省电力公司的6,000用户断电;多伦多市内很多大树被击倒,其中Leslieville社区一棵约有150年树龄的银枫被击倒,让当地不少市民为之叹息。据说这株老树的落叶曾在1867年引发诗人Alexander Muir的灵感涌,从而写出“永恒的枫叶”(The Maple Leaf Forever)这首诗,后来谱曲成为加拿大各地民众广为传唱的著名歌曲。

12月21日,圣诞前夕,包括多伦多在内的安省经历几十年来最大冰暴、冻雨及雨夹雪的袭击,由于冰暴冻雨令树枝冰冻,多伦多市内塌树的地方数不胜数,最厉害的是树枝塌下之后压断或扯断电线,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安省估计有 350,000用户断电,其中 250,000是在大多伦多地区。多伦多电力公司和安省电力公司马上派出工人抢修。多伦多电力公司总裁Anthony Haines表示,这是多伦多遭遇的最严重的冰灾之一,到处是落下的树枝和电线,断电最集中的是从市西 Etobicoke到士嘉堡沿401高速的条带状区域。

断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冰暴、冻雨以及雨夹雪的天气令路面情况相当糟糕,安省和安省在周末发生多致命事故,据CP24网站报导,周五周六在安省连发2宗致命车祸,在布莱德福特(Bradford)境内近3rd Line的Highway 27发生汽车与货柜车迎头相撞事故,令1人丧生。而在周五下午,在圣凯瑟琳(St. Catharines)境内Highway 20上,1名八旬老翁过路时被撞死,司机为1名6旬妇女。由于电线结冰,多伦多公车局(TTC)宣布市内所有街车全部停驶;士嘉堡轻轨(Scarborough RT)以及GO火车的湖滨东线(Lakeshore East line)停驶。多伦多Sheppard地铁服务也被迫暂停,学校被迫关闭。

4.加国女作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北京时间10月10日19时(当地时间10月10日13时),瑞典学院宣布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加拿大作家艾丽斯·芒罗(Alice Munro)。颁奖词将芒罗介绍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Master of the Contemporary Short Story)。

艾丽斯·芒罗出生在加拿大渥太华,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个安静的城市度过。她的小说写的也都是这个城市郊区小镇中上演的平民中的爱情、家庭日常生活,而涉及的却都是和生老病死相关的严肃主题。

芒罗以短篇小说见长,今年82岁的她一生创作了11部短篇小说集和1部类似故事集的长篇小说。1968年,加拿大女权运动正处于最高峰,那年她 37岁,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舞》(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一炮而红,并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她的短篇小说集有《我青年时期的朋友》 (1973)、《你以为你是谁?》(1978,也得总督奖)、《爱的进程》(1986,第三次得总督奖)、《公开的秘密》(1994)、《一个善良女子的 爱》(1996)、《憎恨、友谊、求爱、爱恋、婚姻》(2001)、《逃离》(2004)等,2006年出版《石城远望》是她最新的一部作品集。

相关新闻链接:

加拿大作家芒罗获得2013诺贝尔文学奖

芒罗:获诺奖的感觉无法用语言形容

芒罗表示安省乡村是她创作灵感的源泉

5.女同性恋者韦恩出任安省省长

1月26日晚,前房屋事务厅长韦恩(Kathleen Wynne)赢得安省自由党党魁选举 ,正式出任下届省长。韦恩赢得选举后,同时缔造多项历史,她除了成为安省史上首位女省长外,也是全国首位公开同性恋身分的省长。加国更史无前例同时出现第六位女省长,13个行政区域之中,几乎近一半由女性担任省长或首长,在全国重要省份掌握经济命脉。

现年59岁的韦恩在烈治文山出生,分别在皇后大学(Queen's University)及多伦多大学取得文学士及语言学硕士学位。她在37岁时公开女同性恋身分后,与其伴侣朗思韦特(Jane Rounthwaite)在1990年结婚,两人住在多伦多超过25年。

相关新闻链接:

安省迎来首位女同性恋省长 路线更左

细说韦恩:育3子女 37岁公开同志身份

6.黑莓帝国由盛而衰,股价跌到10年最低点

在北电公司关门之后,黑莓手机公司迅速崛起,不仅在国际市场上闯出品牌并打出名声,而且为加拿大就业市场提供了大量高薪白领就业岗位,一时间在加拿大高科技行业风头无两,不仅让加拿大人在叹息北电的衰落之余,拥有了自己打得响的品牌,也从黑莓的急速发展中看到了加拿大高科技发展的希望。

但从去年或更早开始,黑莓厄运不断,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先是产品销售下降,再是市场占有率滑坡,接着是出厂的手机数量比以前减少一半,再是一波接一波的大幅裁员。仅以裁员为例,公司在2012年裁减了5,000个职位,今年7月份,该公司削减了250个工作岗位;8月份中旬,又削减人员100人。资料显示,自2011年至今年10月,黑莓全球已裁员7,500多人,弄得高层焦头烂额,公司雇员人人自危。到今年8月,黑莓公司竟然到了走途无路的绝境:公司宣布正在寻找买主买下该公司或者将其私有化。到了12月初,黑莓的股价竟然跌到10年最低点。

黑莓的迅速崛起,黑莓以及其前身RIM过去十几年曾是世界电讯行业的骄子、是领导国际高科技潮流的弄潮儿;黑莓手机销往全球各地,连美国总统奥巴马用的也是黑莓,因此让加拿大人无比自豪,而现在黑莓帝国风雨飘摇,前途未卜,不仅令本国业内人士为之扼腕,也让普通加拿大人心理很是不爽,特别失落…

为何像北电一样,黑莓会如此短命,以致让加拿大的高科技“神话”再次破灭?让加拿大人再次由希望变失望、从自豪到伤心?

本网博主Always New在他的博客中分析道,RIM公司的两位创始人没有危机感,对市场变化视而不见、企业发展方向不明,产品开发不明、公司急剧膨胀,官僚体系盛行、以及管理专才和顶尖人才大量流失,均是黑莓由盛而衰、几乎面临穷途末路的原因。

不过,黑莓新任临时CEO程守宗(John Chen;上图)最近(12月3日)表示,外界有关黑莓已死的说法非常夸大,他强调说黑莓还活着。程守宗向客户发出信件称,公司已经停止寻求被并购,而是继续坚持下去,并尝试把黑莓转型,以改变黑莓只是智能手机商的现状。他还表示,黑莓有大量现金,日后将专注4项核心服务,包括手机、流动设备管理、BlackBerry Messenger应用以及QNX软件系统,其中流动设备管理可让IT部门管理连接企业网络的不同手机,而QNX软件系统则用于汽车讯息娱乐系统和工业机械。

显然,作为黑莓新的掌舵人说出这番话来有更多鼓舞士气的成分,人们更要问的是:黑莓是否能够找出其由盛而衰的真正原因,是否还有希望起死回生乃至卷土重来?加拿大人心中有个为解答的疑问:先是北电,再是黑莓,为何都走不出“短命”的怪圈和魔咒,为何不能像美国的苹果、韩国的三星,在发展壮大之后,仍然能走上良性循环及持续和健康发展之路?黑莓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相关新闻链接:

黑莓优势尽丧 加国能重夺领先地位吗?

黑莓CEO程守宗:着眼未来 不纠缠过去

7.魁省火车大爆炸夷平小镇

周六上午,1列运送原油的列车途经魁省小镇Lac-Megantic时发生出轨事故,随后发生爆炸并起火,巨大的冲击力将附近的建筑变成一片废墟。这列带有73个车皮的运油车装满原油,镇上约1,000多名居民被迫疏散。

到周一为止,死亡人数增至13,大约50人失踪,包括13名死者。出事地点在满地可以东250公里的地方,爆炸起火引起的浓烟数公里外都能看到,大量原油泄露并流入当地河流(the Chaudiere River)。
据悉,出轨火车属于满地可的Maine & Atlantic公司,根据其网站提供的资料,该公司拥有800公里长的路轨,为美国缅因州(Maine)、佛蒙特州(Vermont)以及加拿大的魁北克和纽宾士域省(New Brunswick)提供运输服务。而本次出事火车的目的地就是美国的缅因州。

相关新闻链接:

魁省运油列车出轨并爆炸起火 至少1人死

魁省爆炸惊魂 采访与死神擦肩的人们

加国小镇爆炸案疑点多 警方刑事调查

运油火车炸小镇诡异 已增至5死40失踪

再发现8具尸体 运油火车爆炸增至13死

火车爆炸 疑操作煞车制动系统不当肇祸

8.CNE集体中毒事件

约223名游客在加拿大国家展览会(CNE)上,疑因进食不洁食品而发生食物中毒,出现上吐下泻甚至昏厥的病征。多伦多公共卫生局接报后立即进行调查证实,导致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是牛肉汉堡中的枫叶腌肉果酱(maple bacon jam),因其所含葡萄球菌毒素令数百人食用之后中毒。卫生局对该产品的供应商Le Dolci公司展开调查,以追查食物是如何受到感染的。另据贵湖大学的健康专家表示,葡萄球菌进入人体内后,通常健康的人在几天内就能自行恢复健康,但是对年幼的孩子可能影响较大,需要求医救治。

卫生局副医疗官白格(Lisa Berger)前天表示,该起事件对整体游客的危险相当低。所有Epic Burgers & Waffles的食物均已处置,国家展览馆内最受欢迎的餐饮店Epic Burgers & Waffles也已自动关闭。该起事件最初始于8月20日有12位游客开始感觉身体不适,其中5人甚至稍后就医,截至23日下午,身体不适的游客数目遽增,已达150人,这些都是16日至20日期间前往国家展览馆的游客。这些游客身体不适的症状多为恶心、呕吐、腹泻,以及其他胃肠不适等症状。

相关新闻链接:

34人疑在CNE食物中毒 宝冠汉堡包停售

CNE食品中毒元凶:冷冻不足肉酱滋菌

CNE中毒案:葡萄球菌惹祸 受害逾150人

9.小杜鲁多来势汹汹,自由党声望超保守党

2013年初,贾斯廷杜鲁多(Justin Trudeau)竞选联邦自由党领袖,在头3个月筹款近60万元。他在3个月内筹得的款项,比联邦新民主党领袖唐民凯(Tom Mulcair)的5个月捐款还要多。

今年6月Harris-Decima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3大联邦政党党领中,国民最喜爱的是风头正劲的贾斯廷杜鲁多(Justin Trudeau),哈珀和唐民凯(Tom Mulcair)分列第2、第3。在谁是最佳总理的问题上,哈珀获得31%支持,贾斯廷杜鲁多为30%,两人难分高下;15%的人认为,唐民凯是总理最佳人选。

受访者被问到哪个领袖“与你有共同的价值观”,31%的人拣选贾斯廷杜鲁多,26%和16%的人分别拣选哈珀和唐民凯。而在被问到“谁人最关心你所在的群体”,31%的人拣选贾斯廷杜鲁多,哈珀和唐民凯分别有21%和19%的人。

相关新闻链接:

毫无悬念:小杜鲁多当选自由党新领袖

小杜鲁多人气大涨 成保守党狙击对象

民调:三大联邦党领 国民最爱小杜鲁多

小杜鲁多成竞选吸金王 3个月筹得60万

10.央行行长卡尼出任英国央行行长

2012年11月26日,加拿大央行(Bank of Canada)行长坎尼(Mark Carney)宣布将出任英伦银行(Bank of England)行长,这是已有318年历史的英国央行首次聘用一位外国人来领导。

消息一经放出,震惊了大西洋两岸的所有观察家,因为尽管传言满天飞,但47岁的坎尼还在2012年8月明确表示无意竞争英伦银行行长之职。现在,传言比坎尼当时的断言更成为事实。
坎尼的加拿大央行行长任期应在2014年底届满,但他提前在2013年6月1日离职,出任英伦银行行长。对于今次跳槽,坎尼是解释∶“我们有一个很有效的金融系统,而且在一生人都难得遇到一次的金融危机中,经受和通过了考验。我将要去接受更大的挑战,因为我坚信可以运用加拿大的经验去迎接挑战。”

联邦财政部长费拉逖(Jim Flaherty)对坎尼的离去,感到“喜忧参半”∶喜的是坎尼雀屏中选,高升为英国央行300多年来首位外籍行长;忧的是走了一位如此出色的金融政策制订者。

相关新闻链接:

首名外国人任此要职:卡尼将任英央行行长

房贴每年25万镑 加行长夫人抱怨房价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