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媒体收编国际精英主播麦克·瓦尔特 /

中国媒体收编国际精英主播麦克·瓦尔特

田琦:首先是国家领导人出席重大多双边外交活动。国家领导人在展现中国形象、传递中国声音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

近年来,我们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公共外交,在出访和出席重要国际会议时,以发表演讲、接受采访、发表署名文章、与国外各界公众广泛接触交流等方式,全面阐述中国内外政策,展现中国形象,获得了国际舆论广泛好评,有力提升了中国国际影响力。

驻外大使撰文 树立积极形象

FW:外交部作为国家重要的对外窗口,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

田琦:我们大力加强新闻发布。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制度2011年做出重大改革,从每周2次变成每个工作日1次,发布频率大大提升。

再比如,我们的驻外使领馆大使和高级外交官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据我们不完全统计,我国驻外高级外交官每年在海外发表演讲和接受采访的次数都达到1000多次,发表文章700多篇。

可以说,在很多国家,中国的大使在当地的使团当中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很多使节在当地成了明星,因为他经常上电视,所以走在街上老百姓都认识,这些都有助于及时有效地传递中国政府的声音。

第一现场披露真相 被广泛转载

FW:近年来中国媒体的话语权有没有明显的变化?新华社作为中国媒体的领航者,有哪些引领国际话语权的案例?

央视驻华盛顿主播麦克·瓦尔特

倪四义:应该说,中国媒体的话语权在2008年有一次质的飞跃。时间节点是当年发生的拉萨“3·14暴力事件”。

“3·14事件”发生的当天下午,没有人知道当地的情况,国际媒体报道的是汉人打了喇嘛。新华社立即调集了编辑,与西藏分社的记者取得联系,滚动播出 当地的实际情况,告诉海外事实的真相。结果就是我们发一条,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跟着转一条,从当晚11点一直转发到第二天早上6点。后来,英国、美国 的报纸也都采用了新华社的稿件。

在此之后,发生重大事件时,新华社都会在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报道。在汶川地震时, CNN主播会直接中断播音,说从新华社收到最新消息,然后直接插播新华社英文快讯。

传播渠道也是影响力。不管我们排第几,有这样的信息流影响国际舆论,就可以让海外受众对新华社这个渠道产生依赖。

收编国际精英 阵地推向最前沿

FW:这可以理解为中国媒体在报道国内新闻时具有的优势,那么新华社在提升自身国际影响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倪四义:两种方式吧:阵地前移和本土化,不光是新华社,央视和国际台都有这种做法。

阵地前移,比如我们原来的编辑部在北京。但现在我们把编辑部也推到前方去,我们在香港、开罗、墨西哥城、纽约、莫斯科、布鲁塞尔、内罗毕设了7个总分社。这些总分社不再是过去的站点,只负责收集采集的功能,现在它有了完整的编辑部功能,自主采集新闻,立即在当地推出。

本土化就是有的东西都得站在当地人的角度,所以雇用了当地的记者给我们写稿,使咱们的稿子能够真正被当地的媒体所理解。

比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开放生二胎政策,美国的发稿平台针对中国的二胎政策对美国的相关产业有什么影响进行了操作。孩子多了,要吃更多的奶粉,奶粉需要饲 料,而美国是一个生产饲料的大国。这就更贴近当地媒体的需求,也更容易使当地人看到中国的政治新闻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

我在央视大概工作了两年,我想之所以我能被选中,是因为我此前的工作经历。我在《今日美国》当过记者,报道美国新闻;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台和美国 全国广播公司担任新闻主播。你知道,哪怕是美国的东海岸和西海岸,人们的思维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我想正是我的这些经历和特点,才让我能够胜任这样一份独特 的工作。

我们的工作像一个桥梁,向美国人传播中国,也向中国人传播美国。除我之外,央视还有一些外国工作者,他们的加入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鲜的点子。当然,并 不是所有人都已经认可了央视的地位,但我想可以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吸引一些过去的粉丝,让更多的目光投向CCTV的美国频道。

说实话,我希望央视在美国能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因为“中国声音”是一种崭新的生命力,这样非常有助于消除一些美国人对中国的成见。

以我的新身份“盘道” 效果特明显

我在新华社做记者有四年多了,主要是写些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新闻,但我偶尔也会写些关于巴西社会和时事的报道。刚来时,新华社的员工数量之多让我感到十分震惊。

据我所知,新华社有不少像我一样的外聘记者,他们一般在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巴西利亚三地工作,这三座城市是全国性报纸和主要电视网络的根据地。

在我看来,中国媒体在巴西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比如,一些有线电视公司在提供中国频道套餐。而且,往往在经济界和政界新闻中,中国媒体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曾经有很多巴西人都不知道新华社的存在,可如今当我向人们介绍说我是新华社的记者时,不管是在经济领域还是政治领域的人们都知道我说的是什么。这个机构正在巴西迅速成长,知名度越来越高。

中国媒体大事记

●国家宣传片首登时报广场

2011年1月17日开始,中国国家宣传片人物篇开始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大屏幕循环播放,片长60秒钟。这是中国国家宣传片首次在纽约时报广场播放。

●外交部官方微博上线

2011年4月,外交部官方微博“外交小灵通”上线,成为中国首个部委开通的微博。

●捍卫主权广告在美媒刊载

2012年8月31日,中国企业家陈光标在美国《纽约时报》上登出半版广告,“郑重向美国政府、美国人民声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