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图说“气功大师”张海如何毁掉健力宝 /

图说“气功大师”张海如何毁掉健力宝

直到今天,对大多公众来说,健力宝前董事长张海仍是一个谜。他14岁特异功能神童、16岁气功大师、18岁藏密大师、25岁中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28岁健力宝掌门人。身份转变令人眼花缭乱,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他的每一次变脸,都在迎合当时社会的热点。他的离奇发迹史,也许恰恰是我们这个转轨时代的一个小小缩影。

他14岁特异功能神童、16岁气功大师、18岁藏密大师、25岁中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28岁健力宝掌门人。身份转变令人眼花缭乱。

2011年春节期间,张海悄然出狱了。这距他被关押只有6年左右的时间。2013年11月19日,广东省检方公开确认了张海减刑案背后存在徇私舞弊的情况。此时,张海出狱已有两年多,且已被证实早已潜逃海外。据了解,张海减刑牵涉到公安、法院系统40多人,涉嫌“假立功”,不可谓不耸人听闻。

1974年,他出生于河南开封一个中学教师家庭。14岁时,张海突然开了“天眼”,成了一个有特异功能的神奇少年,有人亲眼看到他“把一片大的冬青叶子含在嘴里,过一会儿树 叶会自动变小,而且轮廓保持不变,甚是奇妙”。

张海学习成绩不好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从河南大学退学后,张的父母很着急,不久便托关系找到了当时河南大学另外一个武术专修班的班主任张宏梁,得以成功“转学”。张宏梁回忆,当时,由于自己爱好气功,也特别注意学生是否有些“特异功能”,后来不知怎么得知张海具有这方面的特长,于是到外地开会、讲学什么的都带 着他,让张海结识了一批人。慢慢地,一传十,十传百,知道的人就越来越多。

随着气功热的退潮,张海开始寻找别的光环,1992年5月,刚满18岁的张海在湖北荆门创办了一个藏密健身中心。有宣传报道称:他13岁就入藏拜在密宗夏琼寺夏日东活佛的座下。河南省社科院哲学所办公室主任孙岭成为张海信徒,经孙岭帮助,在该院设藏密瑜伽文化研究所,任所长,由此获得“官方身份”,声名日隆。

张海开办藏密高级班,每人几百元的学费。而后来组织的到五台山的“灌顶活动”,更是场面宏大,信徒达到数万,每人都有“施舍”,刨除了场地租赁费等各种费用之外,张海依然收入颇丰。据孙岭回忆:“当时,一年几十、上百万,应该不是问题。”或许是意识到通过气功这种方式挣到第一笔钱不是很光彩的事情,张海的父亲开始想极力抹去张海“藏密大师”的过去,而张海在公开谈及自己过去的时候,也总是极力淡化自己“宗教”的色彩。

就在张海财源广进的时候,当年的气功大师却纷纷出事了:“中功”创始人张宏堡潜逃海外,“佛子”张小平落入法网,“神医”胡万林也锒铛入狱。最后,河南省社科院在1997年宣布撤消了张海的研究所。随后,张海再次从大家的视线里消失了。

1995年左右,张海举家迁居广州。彼时,张海已经从一个普通教师家庭的孩子,变为了拥有名车、豪宅的年轻富豪。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或者更前一点,张海结识了一批粤、港以及海外的富商,这让他受益颇多。香港富商张金富——以后张海商海生 涯中的重要伙伴,或许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的。于是,在一个公开的演讲传功当中,张海宣布,他要退出藏密气功的舞台,考虑转型。

1997年,张海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这一次是涉足商海。由“藏密大师”向“资本玩家”转型。他入主了一家名叫凯地投资公司的企业,然后在1998年以关联交易的方式进入上市公司中国高科。他后来曾颇为得意地说:“我25岁时担任了中国高科董事长,当时是国内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我们很多董事都是大学的校长。”

其后,他又先后染指深南光,炒作银鸽投资,进入方正科技、深天马、飞亚达A、深大通等上市公司。短短几年内,在灰色而惊险的中国资本市场上构筑起了一个威名赫赫的“凯地系”,与唐氏兄弟的 “德隆系”、吕梁的“中科系”等成为当时最著名的几大股市庄家。

2001年5月,张海与祝维沙之“裕兴系”结盟,增持方正科技,欲夺控股权。其时,方正科技董事长祝剑秋与公司控股股东方正集团交恶,欲排挤后者,独揽公司大权。“张祝同盟”审时度势,决意联合方正集团增持方正科技股份,打压祝剑秋。6月,祝剑秋落败,被逼出局。

2001年7月,当时的三水市政府(现为佛山市三水区政府)召开健力宝转制联席会议,90%的参会者主张卖掉健力宝,而且不能卖给当时已经跟政府矛盾重重的原管理层李经纬团队。当年底,张海在飞机上翻阅报纸偶然看到这一消息,这使他“兴奋之情难以名状”。

张海的出现,让心有不甘的三水市政府如遇旷世知音,尽管所有的人都对他的年轻难以置信,可是他所代表的“凯地系”和中国高科却是如雷贯耳。心急的三水市政府官员们实在分不清楚眼前这个年轻的神秘人物到底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不过,他的背景和开出的条件是让 人满意的,张海承诺按李经纬的出价收购,而出面的公司将是浙江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一家纯种的国有企业。

2002年1月14日,在三水市政府承诺“一周内筹足钱就卖给经营团队”的第六天,时任健力宝董事长、正在四处筹措资金的创始人李经纬突然被紧急召到市政府。他的屁股还没有坐到椅子上,市长就开口告知他:“这事已经定了,我们现在决定把健力宝卖给浙江国投”。在签约仪式举行后的第九天,李经纬在家中突发脑溢血。自此,他再也没有离开过病房。

谈判敲定后,张海手上其实并没有钱,他急迫地寻找着能够填上收购款的下家。最终说服祝维沙,并由他拿出2.38亿人民币为张海偿付前两期的收购款。此时,与张海素有交情的商人叶红汉也参与进来。张、祝、叶三人以4∶3∶3的股权架构成立了佛山市三水正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并通过这家公司来接盘健力宝。

他走的第一步臭棋是唾弃健力宝品牌。他嫌这个品牌太“老土”,原有的城镇市场没有价值,所以他生造出一个时尚而新锐的“第五季”,要中心开花, 主打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青年人群。殊不知一线城市外资品牌把持,以宗庆后这样的营销奇才也只是几进几出,了无战绩。

第二步臭棋是砍掉健力宝既有营销团队80%员工;在李经纬治内,由于积陈多年,整个营销团队确有老化和涣散之虞,舞弊、吃回扣之风蔓延,但是整支 队伍还是能征善战,颇为齐整。张海上任后,认定这群人都已“废掉”了,于是一刀砍下去,辞去八成老营销员,同时大量招聘年轻大学生。

第三步臭棋是迷信广告,追求轰动效应。2002年4月,中央电视台进行世界杯广告的招标,喜爱足球的张海以3100万元 拿下了标王,引起轰动。虽然广告攻势凶猛无比,一时间无人不知“第五季”,可是在店铺里却看不到产品。在北京市场,当健力宝花费3100万元购来的世界杯广告播出一个月后,有人向广东要货,得到的回答居然 是“北京地区的销售体系还没有建好,还要再等几天”。

张海酷爱足球,健力宝亦有赞助足球的传统,这倒是一拍即合。2002年底,健力宝集团宣布正式入主 深圳足球俱乐部,张海亲自出任董事长,之后足球队的每一场比赛他逢赛必到,从不缺席。2004年6月,亚洲杯足球赛开踢,张海从4月份开始就不管经营事 务,一场不落地看球,因而被其他董事讥笑为“玩球丧志”。

十分热衷于参与足球界的各种口水风波,宣布要和大连实德的徐明等人一道,发动一场与中国足协相抗衡的“足球革命”,以涤 清足球圈内的不正之风。在他任内,健力宝在足球上共花了5000万元。他的这些“足球营销”尽管也在各类媒体的体育和娱乐版面上出尽了风头,可是对产品销售却毫无助益,与当年李经纬的大手笔相比更是有云泥之别。

与实业经营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张海入主后的健力宝在收购投资方面的支出却高达20亿元,仅银行借贷就高达10亿元以上。在多元化投资的同时,张海还控制成立了大量与健力宝有业务往来的周边公司,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将大量投资款项在这些公司之间的转移中“化公为私”

随着健力宝经营状况的恶化,张海与正天科技另外两名股东的矛盾也日益激化:由于迟迟未按承诺归还裕兴科技借款,2004年8月,正在海南三亚玩潜水的张海收到一条短信,只有几个字:“董事会决议您不再是健力宝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这天上午,健力宝董事会在张海缺席的情况下,免去了他的职务,改由祝维沙担任集团总裁。

2005年3月23日,张海在广州被警方刑事拘留。他当时刚刚和两个朋友结束晚宴,那一顿饭他们花了4000元。刑拘他的理由是“涉嫌挪用资金”。 2006年11月,检察机关以“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2.38亿元”为案由提起公诉,3个月后,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张海有期徒刑15年。

张海因为健力宝而声名大噪,而健力宝却因为他坠入深渊。张海好也罢,不好也罢,他的离奇发迹史,也许恰恰是我们这个转轨时代的一个小小缩影。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