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奥巴马不顾抗议会达赖 引爆国际舆论 /

奥巴马不顾抗议会达赖 引爆国际舆论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1日在白宫会见了达赖喇嘛。随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紧急召见美国驻华使馆临时代办康达,就奥巴马不顾中方强烈反对,执意会见达赖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对此敏感事件,各国媒体纷纷展开分析评论。

中国官媒旗下的《环球时报》22日凌晨时分这样表述,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不顾中方警告执意在白宫会见达赖,这是他2008年入主这里以来第三次“明知故犯”地与达赖会晤。也许是为了降低一下刺激中国的程度,奥巴马照例选在比椭圆形办公室政治性略低的地图室会面,还特意将“见达赖”的消息捂到会面前一晚才对外公布。

《环球时报》还引述一名在华盛顿工作多年的中国记者的话指出,此次奥巴马与达赖会面,美国也表现得挺小心。首先官方一直没确认奥巴马将与达赖会面,直到会面前晚才借海登之口放出消息。美联社指出,奥巴马不在椭圆形办公室与达赖会面,并且会面过程不向媒体公开,就是不想让外界看起来接待达赖如同接待外国政要一般,而且海登特意点出“美国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美国不支持藏独”,显然在试图规避可能出现的争议。

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一个新动向令达赖的美国之行与以往显得不同。文章称,“这位精神领袖访美期间将更多谈商业,少谈西藏,他将与企业家讨论资本主义与非暴力,只在私下谈及政治和中国话题”。文章称,与奥巴马会面后达赖先要到硅谷与奥多比系统公司创始人格施克谈“慈悲怜悯”,然后去洛杉矶发表“非暴力”演讲,接着再去明尼苏达波利斯谈论“幸福的本质”。

美国《本周》杂志18日在回顾“历史上的今天”时回忆了奥巴马第一次在白宫“招待”达赖时的“奇怪场景”。文章说,为不过分激怒中国,奥巴马没有让会面发生在椭圆形办公室,而是在颇有历史意义但政治性略低的白宫地图室。会面后,白宫工作人员为达赖打开的是一道侧门,门外走廊通向连接白宫西翼与主楼的棕榈室,走廊里甚至还摆着几袋子垃圾。文章说,任何尊贵的客人来白宫都不会走这条路,白宫不允许记者采访会面也就算了,连会面照片也只发布一张,并且不是在白宫网站上公开发布,而是发到一家非官方图片网站上。

德国《世界报》21日称,“美中之间出现新的不和谐。”文章对奥巴马一方面表示“不支持藏独”,同时却要冒风险会见达赖表示不解,并猜测美国此举可能是为对“中国西藏地区人权状况恶化”表示关注。

英国广播公司(BBC)21日专门解释了海登提及的“中间道路”概念,称此概念由达赖提出,指的是在解决西藏问题过程中,西藏人既不接受西藏在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和状态,也不寻求“西藏独立”,而是在中国框架内寻求“大藏区自治”。达赖提出的“大藏区”包括西藏周边诸多省份,总面积占中国领土1/4。中国相关官员已表示,所谓“中间道路”不过是分两步走推进“藏独”。

路透社称,白宫宣布奥巴马会见达赖时中美关系正处在微妙时刻,美国对于中国在东海和南海争端中表现得咄咄逼人感到不安,搬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应对中国,同时美中又在许多国际问题的解决上相互需要。不过报道认为,虽然中国外交部21日的警告措辞强硬,但从奥巴马以往会见达赖的历史看,中方除发表些“可以预料的言论”,对美国并无实质性报复行动,显然北京不希望中美关系紧张。

英国《每日电讯报》称,卡梅伦和副首相克莱格2012年5月会见达赖,结果是中英关系陷入18个月的“深度极寒”,文章称,中国已将达赖定性为“谋求西藏独立的国家敌人”,任何外国领导人会见他都将“付出代价”。

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认为,奥巴马很可能是为提升在国内的声誉才执意见达赖。网民“戈涅拉洛娃”在该报网站留言说,“奥巴马就算见的是上帝,现在也帮不了他”。网民“亚历山大”说,中国应用经济手段报复美国,卡梅伦会见达赖后中国收拾过英国,这一次也该让美国人接受教训。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