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最后的鬼子兵 小野田宽郎的传奇人生 /

最后的鬼子兵 小野田宽郎的传奇人生

1974年3月9日,菲律宾卢邦岛上空的太阳刚落山,一个身影迅速窜向一顶帐篷。帐篷里的人已等了一天,双方相见时,这身影突然站直并高喊“小野田上尉前来接受命令。”对方旋即向他宣布命令停止作战。身影纹丝不动,表示服从。

接受投降命令的人,是旧日本陆军上尉小野田宽郎,他已经在卢邦岛上呆了29年。前来劝降的人,是日本探险家铃木纪夫,以及宫崎县一家书店的老板谷口义美,谷口曾是小野田的上司。

2014年1月16日,传奇人物小野田在东京的一家医院里去世,终年91岁。

不相信日本战败

1942年,20岁的小野田在武汉加入日本陆军,之前他在驻华的日本商社工作。他不久后就被派回国,接着被送入培训特工的陆军中野学校。谁能预料,在校学到的敌后游击战技能,助他在森林里生存了29年。

毕业后,小野田被分配到第14方面军第8师团,他的职位很独特,实际的上级是师团长。1944年12月,上尉小野田接到方面军司令部的命令,指挥卢邦岛的游击战。司令部参谋告诉他做好最坏的打算,即美军占领日本本土,但日本政府将迁移到中国东三省继续战斗,关东军将在本土失守后的三至五年内反攻。

卢邦岛是一个南北长27公里、东西宽20公里的小岛,它扼守着进入军事重镇马尼拉湾的海路,上有居民万余人。1945年1月9日,美军开始吕宋岛登陆战,直到2月28日,美军才来收拾卢邦岛。对进攻者而言,卢邦岛上的战斗不费吹灰之力,美军面对的是200余名只配备了步枪和手榴弹的日本官兵。

战斗很快结束,22名日军编成多个小组潜入山林准备长期游击战,小野田带着3名士兵分成一组。日本投降后,第14方面军司令山下奉文签署的投降命令被散布到岛上,日军纷纷下山,只剩下小野田一组人。奉命组织敌后战斗的小野田坚信,日本没有输掉战争。

1950年秋季,一艘日本机帆船的残骸漂到卢邦岛岸边,他判断日军在中国大陆发起反攻。越战爆发,经常从卢邦岛上空飞过的美军重型轰炸机编队,使小野田误以为日军在法属印度支那半岛发起反攻。机群规模越大,他判断战事越激烈。最终,他虚构出的战局是中国东北的日本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成为军事同盟,爪哇和苏门答腊也站在日本一边,印度在钱德拉·鲍斯领导下得独立并对日友好。

对搜索队留下的日文报刊、传单,他一概当做美军的宣传手段。他有台缴获的收音机可以接收日语广播,但依然笃信广播是美国的骗术。小野田记录他30年里遭受93次围剿,菲律宾空军的记录是133次。1949年9月,赤津勇一背着众人偷偷下山投降。1954年5月,岛田庄一中弹死亡。1972年10月,小冢金七在纵火时被警察击毙。小冢金七的死惊动了日本国内,但小野田面对接踵而至的日本搜索团不为所动。

1974年2月,年轻的日本探险家铃木纪夫找到了小野田,但不能说服他投降。小野田坚持要有上司的命令,由于执行的是秘密行动,内心存疑的小野田不敢说出上级是师团长横山中将,而说成是14方面军参谋部情报别班班长谷口义美少佐。3月9日,谷口义美来到岛上,向小野田宣读投降命令。小野田29年的游击生涯终于结束,期间他和其他残余日军给菲律宾军民造成了超过130人的伤亡。

3月10日,一场特殊的投降仪式在岛上的菲律宾空军雷达基地举行。菲律宾军民并没有将小野田当作战俘,而是视为一个传奇色彩浓郁的英雄。村民夹道欢送、挥手致敬;整齐列队的菲律宾军队举枪欢迎他。这个基地建成于美军登陆十年后,小野田曾一直计划在反攻之日占领它。当他向菲律宾空军司令双手递上军刀以示投降时,对方用手轻碰后就还给他。

1974年3月,小野田宽郎向菲律宾投降。

回日本后充满争议

全日本的新闻人物“英雄小野田”一踏上羽田机场,就出席了记者见面会。他的回答里见不到对战争的忏悔和反思,并称:在年轻气盛时能全身心地投入战斗是一种幸福;30年来他只想着完成任务,无暇顾及儿女情长;通过报纸和广播获知日本复兴的时局,使他怀着喜悦的心情战斗;战友小冢之死加重了他的复仇意志。

对此,日本左翼人士将其视为“军国主义的亡灵”。他们认为,此乃执政的自由民主党抓住千载难逢的军国主义教育机会,让大和魂、军人楷模死灰复燃。

小野田住院检查身体期间收到大量信件,包括攻击他的言论,如“踩着两个部下性命回来的人,你以为你是什么东西,应该自决”,甚至威胁“包围军国主义的亡灵,炸掉国立医院”。小野田觉得,在这些信件中看到了日本社会的缩影。

住院期间,田中角荣内阁送来100万日元的慰问金,他直截了当捐献给了靖国神社,再次引起轩然大波。小野田认为这跟军国主义没牵扯,他只想为亡故的战友尽一份力,只有向战友道歉才能减轻内心负担。他完成夙愿,即走访战友家中、祭拜靖国神社,他的灵牌曾两次入社。

尽管小野田身体健康,但30年的荒野独居生活对他融入战后社会造成不小障碍。在日本生活7个月后,他就移民巴西。日本人在上世纪初就有移民巴西的传统,他得到了众多日裔的帮助。小野田通过稿费和贷款,买下一个514公顷的牧场,最初有250头牛。由于他在卢邦岛上长期捕牛为生,熟悉牛的习性,遂得以在牧场经营上发挥才智。结婚,事业有成,他在人际关系简单的自然环境中才逐渐适应战后的和平生活。

在巴西,小野田用推土机铲倒树木,用多把步枪、手枪打猎和守护土地,像牛仔一样骑马巡逻。小野田关心日本,他靠当地的日文报纸来了解日本新闻。1980年11月,川崎发生高考落榜生杀父母事件,他开始思索如何让日本孩子坚强面对生活和困难,“为了祖国而希望培养出健全的日本国民”。为此,1984年他在富士山下创立“自然塾”,在野营中教青少年野外生存技能。1992年他在福岛县开办“小野田自然塾”,将此视为人生最后的工作,故重回日本居住。

小野田在日本一直是名人,除了《战斗、求生、卢邦岛30年》、《决不投降:我的三十年战争》、《我的巴西人生》等多本回忆录外,日本社会有众多关于他的著作。2005年8月13日,日本富士电视台播出一集电视剧《过迟归国实录:小野田少尉》,以纪念停战60年。

小野田多次回到卢邦岛,还向一所当地学校捐款1万美元。2004年,因他借牧场供巴西空军训练,以及传奇性的军人履历,巴西军方授予他圣多斯·杜蒙勋章。1995年是二战结束50周年,日本国内发生了阪神大地震、奥姆真理教用毒气袭击东京地铁,他在灾难面前对生命、对安平生活有了很多感慨。

小野田一直坚信日本开战是“正义”的,他虽承认过自己30年的游击战毫无意义,但一直无法接受无条件投降的事实,更是无法理解日本战后宪法对军事行动的种种束缚。他被视为旧日本残留右翼人物的代表,晚年再次回日本后常参加右翼的活动,并在旧日军歌声里老泪纵横。“军人就是服从命令,在不违反国际法律的状况下,我没有责任,”他经常这么说。

李光辉:真正的“最后鬼子兵”

小野田并非最后一个缴枪的日本军人,就在他投降一个月后,日本人在印尼莫罗泰岛上找到了一个仍在抵抗的日本军人,他叫中村辉夫。生于1919年的中村辉夫,其实是台湾的阿美族人,在战时加入了高砂义勇队。中村辉夫的本族姓名叫史尼育唔,汉名李光辉。

自幼生活于热带丛林里的台湾原住民,在丛林战上具有常人难及的天赋。热带丛林作战环境艰苦,往往病死人数多于阵亡人数。日本看中这点,于1942年开始招募原住民成立高砂义勇队,去参加南洋丛林作战。1944年5月28日,李光辉在高雄港登船告别故乡,一去31年,直到1975年1月8日回乡。

李光辉被编入辉第2游击队,立即被送到了莫罗泰岛。1944年9月,美澳联军登陆莫罗泰。日军防守兵力薄弱,一触即溃。残兵冲入丛林,做长期游击战准备。日军方在1945年11月23日宣布李光辉战死。

莫罗泰岛成为了盟军的一个空军基地,分布在岛上的多数日军在战后一年里陆续投降。在1956年3月,有3名日本兵、5名台湾兵投降。而李光辉一直坚守在密林深处,在30年与世隔绝的日子里,他采集野果、开垦土地种红薯,捕猎对象从鱼到野猪都有,偶尔他会出山去偷农作物。期间,得益于语言相通,他得到了一个岛民的帮助,主要是物资救济。

该岛民在去世前把此秘密告诉了儿子,儿子则在外说漏嘴,于是全岛军民都知道了有日本兵活着。1974年11月,原辉第2游击队指挥官川岛威伸率遗骸收集团登岛,遂获知李光辉的踪迹,并找到了他。李光辉在半信半疑中重回人世,先回到日本,后决定返乡。已经改嫁的妻子离婚与他破镜重圆,他收到了台湾和日本政府的100万日元慰问金。但他不会说汉语,同时在生活上暴饮暴食、与邻里的关系不佳。1981年,他因肺癌去世,临终前希望带着儿子去日本游玩。

李光辉回到台湾

国际社会不会在战后还将中国东北、台湾、朝鲜人视为日本人,故“最后日本兵”的称号落在了小野田身上。虽然在80年代和90年代,还不时从菲律宾传出发现日本老兵的新闻,但这些传闻或者被证伪,或者是该老兵早已放下武器并改名换姓生活在当地社会里。

那些成名的“老鬼子”

太平洋诸岛的残留日军还有很多,当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不断有衣衫褴褛的日本兵从曾经激战过的太平洋岛屿上冒出来。规模最大的投降是1948年1月,200名日军在棉兰老岛上向菲律宾军队投降。知名度高的残留老兵故事,除了上述两位外,还有塞班岛上的大场荣大尉及以下47人、关岛的横井庄一军曹。

2011年上映的日本电影《太平洋的奇迹:被称为狐狸的男人》,再现了大场荣部队的故事。塞班岛战役里,大场荣是第18联队的卫生队长,负责医疗。美军攻克全岛后,日军残兵发起了太平洋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自杀性冲锋,大场荣被认为亡于这次玉碎进攻。实际上,他带领46名军人掩护200多名平民躲入山林深处。

他们在维持生存的同时,并未停止对美军的游击战。当得知平民在美军拘留营里获得优待后,他让进山的平民投降,军人则坚持作战。稍受骚扰的美军,给他取绰号“狐狸”。最终,日军第9混成旅团长官使用已经消亡了的陆军参谋本部和大本营的名义,向大场荣部队下达投降命令。1945年12月1日,46人排着整齐队列并高唱军歌《步兵的本领》,走出森林向美军投降。大场荣把军刀交给了美陆战队库尔吉斯中校。

《太平洋的奇迹》剧照,大场荣部队终于向美军投降。

大场荣回国后与妻子儿子团聚,他在1952年进入丸荣产业株式会社,任执行董事一直到1992年,他一度还当选为爱知县蒲郡市的议员,在1992年去世。陆战队员唐·钟斯曾参加过对大场荣部队的清剿,在战后拜访旧日对手,于1982年出版畅销的纪实文学《大场:塞班岛最后的武士1944-1945》。钟斯请求库尔吉斯归还军刀,对方欣然答应,此刀成为大场荣家族的传家宝。2011年,大场荣与妻子在战争期间的书信和明信片,被一群专业的志愿者小组整理出版,名为《大场荣与峰子于战火中的情信》。

29师团38步兵联队的横井庄一军曹,被称为“关岛野人”。关岛之战结束后,他与2名士兵潜伏在丛林里,后为缩小目标不被发现,他们三人分散行动但保持联系。两位战友先后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从1964年起,形单影孤的他仍决定坚守到援军到来时。对于美军的传单,他相信这只是心理战手段。最终,他几乎成为了野人。1972年1月24日,身体羸弱的他被两个猎人发现、制服并交给美军。

在羽田机场落地后,他告诉新闻界的第一句话是:“我心中有愧,但我还是回来了。”此语在当年大获流行,国民们热情欢迎他,NHK(日本放送协会)为他制作了专访节目《横井庄一归来》,收视率火爆。横井庄一很快融入了日新月异的战后日本社会,他在回国当年就结婚。他在国内巡回讲演自己的野人生活,还参加了1974年的参议院选举,但失败。横井庄一于1997年去世,2006年妻子将自家改成横井庄一纪念馆并对外开放,馆中除了陈列他在丛林里使用过的生活器具外,还建了他藏身洞的复原品。当年,他就是穴居在地洞里,昼伏夜出。

横井庄一

横井庄一纪念馆

众多的日本兵在战后拒不投降,首先跟日本人当年的战争观念有关,全社会视投降为奇耻大辱,人一旦投降,回国后将生不如死。其次,跟太平洋战场的环境有关,岛屿四面环海,大小不一的岛屿上多覆盖着热带雨林,没有严寒且食物获取相对容易,这适合残留日军以野人的生活习惯生存下来。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