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普京重压下向华求援 习近平亮明底线 /

普京重压下向华求援 习近平亮明底线

乌克兰危机发展到今天,普京奥巴马早就轮番发表高见,然而直到3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才首次在应邀与普京通话时就乌克兰局势发表看法。习近平指出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偶然中有必然。当前,形势高度复杂、高度敏感,牵动地区局势和国际全局。相信俄方能同各方协调,推动问题得到政治解决,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中方支持国际社会有利于缓和局势的建议和斡旋努力。

“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偶然中有必然”的表述与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秦刚连日来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事出有因”的表述如出一辙。中国认为事出有因,暗示了中国对美欧鼓动反对派撕毁2月21日协议,在道义和公理层面前后不一、背信弃义的不齿,对于西方国家宣扬的暴乱篡权式民主并不认同。

不过中国对西方的反对到此层面为止,习近平表明“相信俄方能同各方协调,推动问题得到政治解决”,相当于习近平回应普京说“相信你玩得转”,实际上指出了中国在局势中不会选边站。普京目前的出兵决定与西方的干预政策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都不为中国所认同。

习近平告诉焦头烂额的普京“相信俄方能同各方协调”,这是什么意思?你懂的

首先,2008年俄罗斯出兵格鲁吉亚后,中国曾拒绝为普京背书,当时呼吁各方克制并停火。中国在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初就表明了不干涉内政的立场。近来中国外交部重申对乌克兰领土主权独立的支持与以往对待俄罗斯出兵的立场是一脉相承的。

中俄虽然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战略协作中尝到了甜头,但是正如中国多次强调乌克兰问题的历史经纬以及现实的复杂性,俄罗斯在乌克兰存在着特殊的利益。直到十八世纪,乌克兰仍是俄罗斯的一部分。在俄罗斯最重要的历史时期,乌克兰都从属于俄罗斯,所以俄罗斯不能对乌克兰的未来无动于衷。现实情况亦是如此,普京决定出兵乌克兰已经表明俄罗斯不能够置身之外,而是直接充当了问题的当事方。这根本不符合中俄在国际问题上战略协作时,中俄均置身事外的特点。

已经为普京(Vladimir Putin)下令出兵赋予合法性的俄罗斯,在局势恶化的情况下随时可以刀剑出鞘,中国若对俄罗斯公开支持,那么与原有立场相悖。正如2008年的南奥塞梯事件上,作为战略协作伙伴,中国能为俄罗斯做的底线是不予公开批评,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对俄罗斯的协作也仅限于沉默中立。

其次,从战略博弈上讲,中国的中立为自己赢得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美欧日前纷纷祭出制裁措施反对俄罗斯出兵。美国国务卿克里(John Kerry)3月4日紧急前往基辅为亲西方的乌临时政府打气,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则指责俄罗斯“站到了历史的对立面”,并警告采取各种制裁“孤立”俄罗斯,紧接着美国宣布停止与俄方的军事合作,停止与俄罗斯的贸易谈判,停止参加G8筹备会议。普京虽然在当地时间3月4日的记者会上声称G8峰会西方国家不想来就别来,制裁对双方都是损害。

乌克兰政府网站公布的阿尔布佐夫的声明中说:“展示法律继承性对于继续与我们的外部伙伴对话很重要。首先谈到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有去年与俄罗斯和中国达成的协议的落实。国家经济需要投资。”

事实上,2011年6月中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之后,双边贸易额狂飙,原本预计到2012年两国年贸易额提高到100亿美元,结果在2011年,中乌双边贸易总额即达到了104.11亿美元。2013年一季度,乌中双边商品贸易额同比增长53.3%,2013年前三季度,中乌贸易额达同比增长7.7%。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乌克兰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乌克兰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已经是注定的选择。

俄罗斯暂停对乌克兰的投资,在于亲俄罗斯的政权下台。虽然欧盟承诺或将提供超过200亿欧元(约合275亿美元)援助,但条件是新政府必须满足欧盟开出的某些条件,况且本身陷入经济危机的欧盟,在短时间内向乌克兰提供200亿欧元本身亦不现实。中国对乌克兰国内政变持不干涉的立场,承诺的投资并没有附加条件。乌克兰新政府没有理由对与中国的协议挑三拣四。

虽然亚努科维奇去年12月访华时与中国签订了8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而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农业矿产等领域,而非直接购买债券的注资。与俄罗斯在乌克兰政变后不得不讨论是否买入总额20亿美元的第二批乌债券相比,中国根本不用担心在乌克兰的实体投资会因为国家政权变迁而泡汤。

因此,中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对抗美俄试图通过军事霸权改变地缘格局的状况。无论从是经济利益讲,还是从地缘政治博弈大局看,中国都不是乌克兰变局的输家。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