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匪夷所思 李克强记者会上西方记者软了 /

匪夷所思 李克强记者会上西方记者软了

中国总理李克强3月13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中外记者会。相较2013年仅有11家媒体提问,今年提问的媒体则有15家。西方媒体提问的问题也由2013年的4个,增加到了2014年的7个。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今年西方记者的提问相较2013年却彻底软了。

出席这次记者会的西方记者,分别来自CNN、英国《金融时报》、新加坡《联合早报》、英国路透社、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美联社、荷兰国际新闻电视台。15个提问中,西方记者占据7席,且被给予提问前两个问题的机会。一些西方人士翘首以盼,本以为在记者会上,西方记者可以就一些敏感、刺激问题“发难”李克强。

但西方记者在13日记者会上,从“问题”到发问“方式”,不见了“尖酸刻薄”,取而代之的却是“柔软”、“亲和”。

相对于2013年李克强的首次记者会,西方记者们这次提问出奇平和

中国自1988年开始召开总理记者会。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方记者表现得“亢奋激进”。拿温家宝任内来说,2008年的记者会上,便有5位西方记者提到西藏问题。2012年记者会上,“藏人自焚”、“王立军事件”等重磅话题,西方记者一个都不拉。就连被视为禁区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在2012年被西方记者抛出,并穷追猛打。

但对比一下近两年的记者会,不难发现,西方记者的提问正变得“四平八稳”、“平淡无奇”。在2013年李克强的首次中外记者会上,美联社记者曾尖锐提到:“中国是否会停止对美国的黑客攻击?因为这一问题现已引起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关注。”虽然近年,网络议题已列入中美高层会晤清单,但如此“单刀直入”地指责中国对美国发动网络攻击,还是让西方有种“过瘾”的冲动。

在2014年李克强的记者会上,提问问题多达15个,相较2013年增加了4个,涵盖马航失联、金融债务、反腐败、经济增长、周边外交、简政放权、改革突破、民生保障、环境治理、香港前景、中美关系、中欧贸易、两岸关系等领域。但细看不难发现,这些提问都“温文尔雅”,颇有几分“君子风度”。

面对2014年中外媒体热议的“周永康案”,西方记者在会场却避而不谈。相较以往的“若不敏感誓不罢休”,西方记者此轮提问无论与2013年对比,还是与温家宝任内对比,都跟“犀利”不沾边,更别谈“刺激”。

提问不再“刁钻”的同时,西方记者在这次的记者会上更是表现出“热情”。《金融时报》、《联合早报》、路透社记者在向李克强提问时,居然用的都是中文。以致于李克强禁不住称赞这些驻华记者了不起。

记者会刚刚落幕,一些西方记者便开始吐槽。一些记者在推特中称,会前中共向记者发了黑名单警告,不准问及周永康。也有记者发推特表示,提问记者都在会前经过“筛选”,希望看到哪天不筛选。对于中共这种“潜规则”,相信早已存在,而且也一直存在。据悉,《金融时报》驻华记者报道便有很多限制,尤其涉及到新疆问题,中共私下更是划了“红线”。

中共甚至还对一些刻意踩“红线”的西媒给予惩罚。中国是西方眼中封闭政体,所以西方记者看中国或中共领导人,往往从直观意识或言行举止进行解读。这样的一个极端则是,越不了解中国及中共领导人,就越容易往偏执、错误的方向去解读。2012年因报道中国领导人资产的《纽约时报》和《彭博社》直接“被缺席”两次李克强的记者会。与此同时,两大报社在华业务也遭受重创。这也正成为其他西媒开始顾虑的因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