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对克里米亚的态度 外媒如何解读 /

中国对克里米亚的态度 外媒如何解读

当地时间3月16日 ,克里米亚举行了“是否加入俄罗斯联邦”的全民公投。投票结果显示约95.5%的投票者支持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紧接着,3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克里米亚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正式签署协议,承认克里米亚共和国成为俄罗斯国家的一部分。短短两天内,俄罗斯以出人意料的速度高调欢迎克里米亚入俄,这也使得西方与俄罗斯围绕克里米亚问题的较量日趋白热化。

此前,美国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反对克里米亚公投的决议草案,获得13个成员国支持,但遭俄罗斯一票否决。中国对决议草案投了弃权票。

中国在克里米亚问题上奉行了外交政策上的“不干预原则”。然而,在外媒眼里,“没有态度”也是一种态度。就在中国尚未明确表示出自己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时,各国媒体纷纷开始猜测、解读中国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的态度,一场舆论之争已经打响。

俄罗斯之声:中国在克里米亚问题上支持普京

3月18日下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与克里米亚领导人签署协议后发表讲话,称对中国和印度的支持表示感谢。对此,俄罗斯官方媒体“俄罗斯之声国际广播电台”3月19日在其网站上发布了题为“中国、印度在克里米亚问题上支持普京”的报道。文章称:

莫斯科在此前联合国关于克里米亚公投的决议草案中投了否决票,中国弃权。

这一举动在媒体看来并没有体现出中国对克里米亚公投的明确支持,甚至一些西方外交官还将其视为对俄罗斯的“一记耳光”。然而,中国的做法其实是聪明、且富有政治远见的。

中国不能在关于克里米亚的决议草案中投出反对票,因为在中国国内同样存在着西藏问题、新疆问题和台湾问题等。不过,中国投出了弃权票,这将进一步加深中俄两国的关系。此外,如果中国在今后不得不作出一些重大政治决策时,俄罗斯也可能成为其政治同盟。

VOA: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与俄罗斯出现分歧

不同于俄罗斯官方媒体所表现出的自信与高调,VOA在3月18日发表文章,称“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与俄罗斯出现分歧”。

文章称,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曾一度支持俄罗斯,但现在,在克里米亚问题上,中国已经悄悄地撤出了俄罗斯的同盟阵营。

文章援引美国大学教授基思·达登(Keith Darden)的话称,中国不希望出现任何可能导致分裂的紧张局势,因此俄罗斯在克里米亚问题上将面临被“孤立”的境地,俄将为此付出一定代价。

BBC:中国的“克里米亚窘境”

BBC在3月17日发表文章称,中国如今陷入了外交困境。一方面,中国与俄罗斯目前正处于关系最好的时期: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曾支持过俄罗斯;中俄两国在去年还进行了联合海军演习,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经济上,中国已经取代德国成为俄罗斯最大的石油消费国。

而另一方面,中国不愿卷入克里米亚之争,因为中国自己也面临着西藏、新疆、台湾等问题。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中国只得对克里米亚问题保持旁观。

而随着三月底,中国国家主席将习近平将访问荷、法、德、比等多个西欧国家,中国的外交处境似乎将变得更为尴尬。

德国之声:对俄罗斯经济制裁可能对中国有利

德国之声的评论认为,中国既不想放弃与俄罗斯的良好关系,也希望坚持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因而在走外交平衡木。

文章称:一方面,中国希望同俄罗斯保持良好的关系,这是因为中俄在战略上相互需要,以抗衡西方的统治地位。但另一方面,中国不愿对克里米亚问题作出正面表态,这也是出于重要的内政原因。因为中国有自己的问题,如西藏、新疆和台湾。如果中国接受克里米亚公投,那么这些地区将可能按照同样的规则来寻求“独立”,此外,有人从外部军事施压来启动公投,那么这将成为中国的噩梦。

文章还援引德国经济界东部委员会主席考德斯(Eckhard Cordes)的话称:北京在政治层面遇窘境的同时,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却 可能对中国有利,因为“俄罗斯将渐渐远离欧洲,危机的赢家将是中国” 。

德国明斯特大学中国问题专家格莱斯(Sven Gareis)则认为:中国现在是俄罗斯石油最大的消费国,的确可能成为乌克兰危机中渔翁得利的第三方。但在他看来,中国不会受短期利益的牵引。他估计,中国更担忧的可能是该地区长期的稳定。

欧亚述评:中国会是克里米亚问题的最大赢家?

《欧亚述评》网站在3月15日发表了一篇文章称:无论克里米亚结局如何,多数情况下中国都是大赢家。

文章援引分析人士的话指出,俄罗斯进一步军事侵入乌克兰,将可能导致与北约国家的一场新冷战,这会从根本上削弱华盛顿所谓的“重返亚太”战略,即美国应对中国地区领土主张的计划。而在经济上,如果西方实施制裁,中国将会某种程度上取代俄罗斯在西方的位置,收获现实的经济利益。(编译 Sophia 编辑 江一)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