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政治不论生死 清明节揭秘中共元老墓 /

政治不论生死 清明节揭秘中共元老墓

清明节是中国人传统祭祀和扫墓的节日。在此前后,中国政治中心北京天安门直线向西的八宝山革命公墓开始云集来自各地的人们。过去半个多世纪中,许多已去世的中国历史名人,尤其是中共元老级人物朱德、彭德怀、任弼时,以及薄一波、丁关根、姚依林等葬于此地,再加上近日兴起的将毛泽东遗体迁出天安门的争议,使得八宝山革命公墓每到清明都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地方。生者慰藉,死者长别,虽然这些领袖看似已经与世长辞,但是政治却不论生死,尤其在八宝山薄熙来之父薄一波的墓碑前,在清明节吸引着更多的献花和致意者。

八宝山革命公墓位于北京石景山区八宝山东部,初步建成于中共执政次年1950年,之后不断扩建。该墓园一直用于安葬中国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民主党派领导人、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科学家、文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国际友人、革命烈士和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因此具有比其他墓园更为明显的政治特性,这也就决定了每年清明时节都是需要委派大量安保警卫人员前来站岗、排查、保护。

八宝山坐北朝南,北高南低,而且盛产八种矿产,因而被认为是风水宝地。早在清明节一周前,八宝山革命公墓就开始聚焦越来越多的来者,祭祀活动一般是在早上,8时至10时人员最多。来者大多是老年人,与死后葬在此地的人们是亲属、朋友或是上下属关系。由于相互间大多已一年未见,这几天也是相互叙旧、交流的日子。

墓园分为开放与非开放两部分,朱德、彭德怀等部分重要人士之墓不对外开放,只有其亲近之人或其他特殊人员才可进去祭祀。而在公开区域,位置规格最显隆重的是原中共领导人之一任弼时之墓。部分原因是任弼时死于1950年墓园建成前后,这也使之成为“八宝山革命第一墓”。

任弼时墓占地面积超过百平方米,远超其他人士,因而被以“广场”称之,而且位于上层正中位置。引起外界好奇的是,“广场”四角各有一座高近3米的路灯,外部各有一条盘龙浮雕升腾而上。

在任弼时墓右侧即西一区,只有两墓,邓小平时代“中共八大元老”之一的薄一波及其妻子位于显要位置。薄一波在2007年99岁时去世。2013年,薄一波之子薄熙来被“双规”、公审、判刑,薄一波之墓一度获得许多政治人物的来访致敬。据悉,2013年清明节时,就有很多人前来献花,花边写着“薄老的全体子女携孙辈及重孙辈”、“国家开发银行陈元”、“王自立全家”、“身边工作人员”等。

而在今年清明之前,薄一波墓前也摆放着十几盆或大或小的花盆,其中挂着三条绸布,上面分别写着“您身边的工作人员”、“想念敬爱的薄老”、“怀念薄伯伯胡阿姨 山西一位烈士遗孤小儿全家”。

另外,在薄一波墓前,不时会有人前来鞠躬、献花、驻足停留,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一拨人。可能是特意前来,也可能是在祭拜其他墓的同时顺道前来,还有可能是一些对薄家比较关注的人。这种景象,或许主要是因为约半年前其子薄熙来因贪污、滥用职权等罪被判刑。

有四人没有带花来到薄一波夫妇幕前,图中左一男士走到墓碑前低头致敬,还向身边人说,“应该允许薄熙来过来”。其中一位女士说,“去年来还看到薄熙来献花。”

薄熙来妻子谷开来也是一位“红二代”,她的父亲谷景生曾任新疆第二书记,2004年91岁时去世,也葬在此地,但是墓的位置比薄一波低。谷景生墓碑前也有几束花,显得有些冷清。他的碑文是“我是谁?这不重要。我做过什么,也不重要。我的经历、我的职务、我的待遇等等,都不重要。人,就是人,光荣的人,神圣的人,即共产党人。”

任弼时墓两侧分别是西一区和东一区,主要葬有中顾委、政治局常委级别领导人。需要指出的是,张澜与瞿秋白的墓较为特殊,仅次于任弼时,且其面积相当,规格相若。张澜在中共执政初曾任中国民主党派民盟主席,并死于1955年,较早占据了这一位置,并位居薄一波之上。瞿秋白则是中共早期领袖之一,早逝于1935年。墓园建成后被迁葬于此。

在任弼时墓东侧的东一区,矍秋白旁边是彭真之墓,虽然墓较小、较矮,但是周围摆满了鲜花,足见其不可被忽略的政治地位。彭真也是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文革中受到整顿,改革开放后位列“中共八大元老”。在邓小平去世两月后的1997年,95岁的彭真亦离世。

在瞿秋白墓与彭真墓偏下方,是姚依林之墓。该墓位于一棵老松之下,两边还摆有两盆小松和两只狮子。姚依林曾在李鹏任中国总理时担任副总理,其两个女婿分别是现任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与前北京市长孟学农。姚依林在1994年77岁时去世。

姚依林墓前是陈云之墓。陈云不仅曾是“中共八大元老”之一,而且当时在被认为其政治地位仅次于邓小平。陈云在1995年以90岁高龄在北京去世。

李维汉与其妻子之墓是现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中唯一的具有全身雕像的公墓。李维汉也是中共早期领导人,曾任中共统战部部长。李维汉身边的吴景之女士是其第三任妻子。李维汉育有两子,分别是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李铁映与曾任中央委员的李铁林。1984年,88岁的李维汉去世。

丁关根墓位于西二区,也就是在任弼时墓和东一区、西一区之下。丁之墓是唯一带有三面护栏的公墓,也颇显隆重。丁关根长期任职于铁道部系统,并曾升任中央政治局委员,被党内誉为思想宣传文化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丁关根在2012年83岁时去世。

余秋里墓也位于西二区,他两边是的花圈是被以“战友”和亲属名义所献。余秋里也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和石油工业部部长,并被誉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创建者。余秋里在1999年85岁时去世。

在东侧,还有周建南夫妇之墓。周建南曾任中央财经小组领导顾问,以及中央委员。其子女中,次子周小川是现任的央行行长。周建南在1995年78岁时去世。

在周建南夫妇墓不远处,是“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罗荣桓夫妇之墓。罗荣桓是一名军人,享有一系列缔造者、奠基人、领导人等称号,份量最重的或许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罗荣桓在1963年61岁时去世。

李克农长期负责情报工作,甚至因此获得“情报王”的称号。中共执政后,毛泽东在一次接见外宾时说:“李克农是中国的大特务,只不过是共产党的特务。”李克农在1962年63岁时去世。

再往下,有史沫特莱之墓。她虽然持美国国籍,但曾在中国呆12年之久,宣传红色革命和中共,并与毛泽东等中共早期领导人有深交。2007年中共党史出版的密函显示,史沫特莱可能是苏联派到中国的间谍。史沫特莱在1950年即八宝山革命公墓建成前后死去,后被葬于此。

需要指出的是,八宝山革命公墓中并非只有政治人物,还有许多文化界人士。例如,以画奔马享名于世的中国著名画家徐悲鸿。徐悲鸿死于中共执政初期的1953年。

紧挨着周建南墓的是老舍之墓。老舍是在文革时投湖自杀。该墓并无遗迹,是唯一以石墙、壁画、碑文组成的墓。

被称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的墓也被迁至此地。闻一多在1946年被国民党特务伏击而死,因而被视为反抗国民党独裁暴政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八宝山里被安葬的基本都是被官方认可的重要人物,包括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民主党派领导人、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科学家、文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国际友人、革命烈士和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因此,前来祭奠的也不乏一些知名或不知名的重要人士。

虽然八宝山革命公墓占地面积很大,但是由于人们蜂拥而至,仍然显得供不应求。主持者特意建立了骨灰堂,提供一小块地方用心安放死者骨灰。尽管与先前同级别人士的墓相比甚远,但还是有很多人争相申请。骨灰堂里几乎已经被填满。死者亲友们仔细地打扫、致礼。由于外人不得入内,这里却比外边更显郑重。有来者走之前说,“我们走了啊,下次再来。你要好好的,想吃啥吃啥,想买啥买啥……”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