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敬忠职守屡遭白眼 导盲犬成文明试金石 /

敬忠职守屡遭白眼 导盲犬成文明试金石

中国目前有1691万视力残疾人士,但目前在大陆服役的导盲犬只有67只。政策滞后、资金缺乏已严重阻碍了导盲犬公益事业的发展。在大量盲人携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遭拒的新闻曝光后,导盲犬已成为中国城市文明的试金石。编辑/续延吉 本组图片除署名外由记者李竹摄

中国目前有1691万视力残疾人士,但目前在大陆服役的导盲犬只有67只。政策滞后、资金缺乏已严重阻碍了导盲犬公益事业的发展。在大量盲人携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遭拒的新闻曝光后,导盲犬已成为中国城市文明的试金石。编辑/续延吉 封面摄影/王攀/CFP

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2006年5月成立,也是内地惟一训练导盲犬的公益机构,由大连医科大学和大连市残联共同组建的(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的主任王靖宇征得大连市残联支持,申请挂靠其名下,成立大连导盲犬基地)。成立至今,基地连年处于亏损状态。图为2014年4月19日,在大连导盲犬训练基地坐落在大连医科大学院内,经常会有准备领取导盲犬的盲人共同训练。

每年四月最后一个星期三,是国际导盲犬日。2008年7月的一份统计数字显示,全球共有2.5万只导盲犬,其中美国1万只、英国4000只、德国1100只、日本960只、法国600只。国际导盲犬联盟规定,1%以上的盲人使用导盲犬可视为导盲犬的普及。据统计,中国有1691万视力残疾人员,全国需要16.91万只导盲犬才可达到普及。但目前在大陆服役的导盲犬只有67只。图为2014年4月19日,志愿者和义工组织来这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基地的创始人王靖宇主任曾留学日本,是广岛大学动物行为学专业的博士。由于曾祖母是视障人士,王靖宇长期关注视障人士群体。在他的带领下,大连培训基地已培养出67条导盲犬,为67位视障人士送去“光明”,使用者分布在辽宁、广东、北京、内蒙古等14个省、市和自治区。图为2014年4月19日,每到导盲犬放风的时间,总会吸引一些学生在犬舍外拍照。

一只导盲犬的培训成本达约15万元(训练周期为1年至1年半),按照导盲犬培养四只大约有一只能成功的概率算,大约投入60万左右,但却只能得到大连政府6万的补贴。在基地主任王靖宇看来,大连当地政府对培训基地的支持已经“非常给力”,但目前缺失的是国家层面的政策和补贴。图为2014年4月19日,大连导盲犬训练基地,导盲犬除了训练外,平时都是关在犬舍,每天固定有2次放风时间,这也是它们最开心的时候。

现在的问题是,大连财政承担着一半的成本,但大多数导盲犬最终却由外地人免费使用,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这方面的政策。此前大连市残联曾向中国残联提出过解决办法。也就是说,当外地视障人士免费领取导盲犬后,使用者所在的当地残联应该向大连培训基地缴纳一定的费用,但至今仍没得到答复。图为2014年4月19日,由于资金等限制,导盲犬培训基地设在大连医科大学,楼上就是存放医科大学的其他动物。

而大连培训基地的“收入”,除了大连市财政的一定补贴外,只有慈善机构和爱心人士的不确定性捐赠。另一方面,每位训导员每天需要培训五六只犬,每天出去训练的时间达五六个小时。在这段时间内,训导员需要不停地走路,以便培训犬只过马路、上楼梯等技能。员工工作强度大,加上驯犬员的工资为也就2000左右,只有大连市人均工资的一半,造成了离职率非常高。图为2014年4月19日,在大连医科大学校园,每天都有牵着导盲犬的训导员出现。

王靖宇介绍,几年来在基地工作过的员工超过百人,而基地目前的员工人数只有23人,其中还包括王靖宇在内的5名兼职人员。图为2014年4月19日,由于每天接触导盲犬,训导员身上都有很重的味道。因此,每位训导员在培训基地都放有几套衣服,而且还增加了洗浴的地方。

由于基地运营经费短缺,部分资金需要靠王靖宇个人补贴。此前王靖宇已经卖了一套房,存款很快便花光,只能四处募捐。图为2014年4月19日,两名志愿者帮导盲犬洗澡。由于导盲犬培训基地人员紧缺,经常有志愿者到此帮忙。

基地除大连政府的补贴外主要依靠每年几十万到百万不等的捐款。除此之外,基地仅有的收入来源是网店销售钥匙扣、T恤衫等基地纪念品,一年收益仅数千元。图为2014年4月20日,辽宁大连,导盲犬培训基地经常上街进行义卖活动,销售纪念品来弥补资金不足。【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官网】>>>

据了解,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已经吸引近10万视力障碍者的申请,以现在年均出产速度,想领到一只导盲犬排队已到了10年后。图为2014年4月19日,几位盲人来到大连导盲犬基地进行认领前培训。

在共同训练中,训导员会每天都要讲共同训练情况记入日记,以便及时掌握盲人与导盲犬的默契程度。图为2014年4月19日,盲人所居住的旅店老板的狗将共同培训日记撕坏,训导员在认真补写。

经过审核挑选出的盲人想带走导盲犬,需与导盲犬经过近一个月的共同训练,参加完各项考核后方可带导盲犬回家。图为2014年4月19日,参加共同训练的盲人都住在培训基地附近的旅店,每天通往海边的这条路都会出现这些人的身影。

导盲犬的一生要经历三个阶段:出生后被送往爱心人士家庭寄养,首先要学会与人类相处,接触新鲜事物;在寄养家庭生活1年后,就要被送去培训基地,每只犬需要进行1年左右的专业技能训练,通过考核后将开始8-10年的工作生涯;待到年老后它们方可“退休”回家,送回它幼年时的寄养家庭,由寄养家庭来照顾老去的导盲犬直到生命结束。图为2014年4月19日,在午餐时间,训导员离开培训导盲犬的院子时,导盲犬都会目送他们的身影。

2008年4月,残疾人保障法修订通过,规定盲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应当遵守国家相关规定,这是中国法律首次提及“导盲犬”。图为2009年2月20日下午,中残联主席张海迪等人视察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中国各个部门频繁的视察并未解决外地盲人领取导盲犬后,使用者所在的当地残联应向大连基地缴纳费用的问题。导盲犬基地依旧资金紧张。汪洋/CFP

家住北京的平亚丽是前中国女子视障田径运动员,在1984年第七届残奥会上为中国夺得首枚残奥会金牌,后成为盲人按摩师。平亚丽带Lucky在北京坐公交车时常遇到阻碍,司机不认外省的证(导盲犬的一切证件都是大连导盲犬基地颁发的,目前没有国家任何机构认证此事)。有一次,Lucky刚把前爪搭上公交车前门的台阶,司机为阻止它上车,强行关车门,夹伤Lucky的前爪。图为2008年7月29日,中国导盲犬训练基训导员带着导盲犬lucky来到北京,这也是lucky和平亚丽初次见面。刘航/CFP

2008年,平亚丽多次向北京奥组委提出,希望能牵着Lucky从天安门广场跑过,以让更多人了解导盲犬。但她的要求被拒绝,“这么大一只狗,到处乱跑成何体统,咬了人咋办。”一个月后,平亚丽又被确定担任残奥会火炬手。她再次提出申请,要求带着Lucky跑完60米传递火炬之路。这一次,奥组委考察了Lucky的导盲技能后,同意平亚丽的要求。2008年9月6日,平亚丽在Lucky的引导下,在鸟巢内传递火炬的画面被直播。那一刻,体育场里的平亚丽和电视机前的王靖宇都热泪盈眶,他们觉得导盲犬的“春天来了”。新华社记者廖宇杰摄

然而,导盲犬的“春天”并未到来。2008年,北京允许导盲犬残奥会期间上公交车。奥运会结束,Lucky的特殊临时养犬证到期,作为大型犬,Lucky再也不允许出现在北京各公共场所。残奥会过后,北京多次曝出残疾人携导盲犬乘公共交通遭拒的新闻。图为2010年10月14日,平亚丽在体验国内首个盲人手机语音平台,导盲犬Lucky在一旁休息。

1994年,在北京生活的陈燕成为我国第一位女性盲人钢琴调律师,通过个人的奋斗,她有了自己的钢琴调律公司,为不少盲人提供钢琴调律工作机会。她出版自传、学习跆拳道、学骑独轮车、学习绘画,用盲人电脑为珍妮开通微博。通过媒体的传播,陈燕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她被全国各地很多机构邀请做励志报告,她也因此带着珍妮走了很多城市。在带走导盲犬珍妮后,她个人向大连导盲犬基地捐款十余万。图为2012年11月14日,广西南宁,陈燕吃柑橘,导盲犬珍妮与她分享各吃一半。唐辉吉/CFP

在上海、广州多地,她和珍妮出行“畅通无阻”。没想到在北京,带导盲犬出行缺处处碰壁。上图为,陈燕带导盲犬珍妮进入北京地铁被拒视频在网上首次曝光。下图为,陈燕携导盲犬珍妮第12次被拒绝进入北京地铁5号线。

为了自己和珍妮能享受最正常的出行权,陈燕在2012年1月11日为珍妮申请新浪微博账号,取名@导盲犬珍妮,从此开始模仿狗狗的口吻,科普导盲犬知识,把每到一个城市遭到的“拒绝”记录下来,为导盲犬和盲人们呼吁。图为2012年3月29日,北京,珍妮常给陈燕挑酸奶,如果她拿对了,珍妮就会坐下。徐晓帆/CFP

在被北京地铁5号线12次拒绝后,陈燕和导盲犬珍妮不能坐公交、不能打车,只能包车或乘坐黑出租出行。部分公园、商场等地也拒绝导盲犬进入。据陈燕介绍,当时北京共有7只导盲犬,已经有两只导盲犬因为出行不便只能养在家里,久而久之便失去导盲犬技能沦落成宠物犬。左图为2012年3月29日,北京,陈燕与珍妮多次打车遭拒,多辆空车驶过仍无人问津。右图为2012年3月29日,北京,陈燕乘坐地铁遭拒。徐晓帆/CFP

田凤霞曾是沈阳市政协委员、市盲协副主席、中国盲人按摩学会教育分会理事。2010年4月,田凤霞成为沈阳市第一位拥有导盲犬的盲人。图为2014年4月21日,导盲犬海迪每天将田凤霞(左)带到按摩院工作,然后自己乖乖的趴在一边。

每天白天,导盲犬海迪为田凤霞引路,晚上就睡在她的床边,只要她夜里起夜,海迪马上就会从地上站起来,把头搭在她的手上为她引路。图为2014年4月21日,田凤霞将香蕉分给海迪吃。在她眼里,海迪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自从有了导盲犬海迪,田凤霞的生活开始丰富起来。

由于导盲犬的稀有以及部分市民的不了解,田凤霞同样也遇到了很多不便。曾经一位男士见到田凤霞牵着海迪购物大声表示不满,“怎么有人把狗带进超市了!”后来经过耐心解释,该男子表示理解,只是反对将宠物带进超市。图为2014年4月23日,田凤霞带着导盲犬海迪来到附近的一家超市被阻拦,后经过解释和出示证件,超市同意导盲犬进入。

田凤霞也经常遇到抵触。之前多次乘坐公交车遭拒,每次成功都是厚着脸皮上车,路途中还跟司机言语争执不断。此后,田凤霞多次是市政协会议上提议提案,推进导盲犬政策出台。由于当地媒体的大肆报道和田凤霞本人的执着,沈阳市民对导盲犬也开始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被拒绝的次数也明显减少。十几万培养出的导盲犬的实际应用被大打折扣。图为2014年4月23日,田凤霞在沈阳一长途汽车站受阻,车站管理人员拒绝导盲犬上车。

家住沈阳的林妍12岁时因视力矫正手术失败而失明,坚强的她通过努力拥有了两家按摩店,并被评为沈阳市十佳残疾人创业标兵。经过两年的申请,在2010年4月林妍获得导盲犬Sherry的,从此便改变了林妍的生活。左上图为2010年12月2日,Sherry每天将林妍带到按摩院后便乖乖地趴在一旁;右上图为12月1日,林妍拿着玩具和Sherry在家中玩耍;左下图为12月1日,林妍紧紧抱着Sherry;右下图为2010年8月初,Sherry将左下犬齿折断,可能会因牙髓感染而导致根尖周脓肿,由于沈阳没有医院能够治疗,林妍专程带Sherry到北京治疗。在医院为Sherry做牙齿手术期间,尽管工作人员一再安慰,但在Sherry被带进手术室的一刹那,林妍还是担心地流下了眼泪。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

2014年4月28日,沈阳,林研带着导盲犬Sherry出行。林研每次与它上街,都会引来一些喜爱的目光。由于导盲犬的稀少,不少市民根本不知道遇到导盲犬该怎么对待,呼唤和吸引导盲犬其实是对盲人安全最大的威胁。早有媒体呼吁,当遇到导盲犬时要遵守“四不一问”原则,即不抚摸,不喂食,不呼唤,不拒绝,同时询问盲人是否需要帮助。

在沈阳,由于当地媒体的报道和呼吁,在乘坐公交和地铁方面已经很少遇阻碍。但在其他的方面,仍然时有不便。图为2014年4月28日中午,在沈阳热闹路一家快餐店,牵着导盲犬的林妍被快餐店的工作人员拦下。经过解释和沟通,工作人员给找了一个靠边的位置就餐。

2014年4月28日上午,在沈阳南乐郊路的林妍盲人按摩中心门前,一辆等客的出租车司机因林妍牵有导盲犬而拒载。尽管林妍一再进行解释沟通,但出租车司机仍扬长而去。

目前,南京警犬研究所与上海残联合作也正在训练导盲犬,据称已训练了14只导盲犬,全部送往上海的盲人家庭,训练成本由上海残联全额支出。图为2009年5月28日,盲童孩子在抚摸导盲犬。当日是端午节,上海市长宁区残联组织上海盲童学校的学生走出家门,开始“触摸夏天之旅”。盲人渴望不依靠亲人能独立生活,因先天的缺陷无法治愈,多数人只能寄托于导盲犬。但面对中国庞大盲人群体和稀少的导盲犬数量,希望几近渺茫。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