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越南民众示威抗议中国 邻国拒绝掺和 /

越南民众示威抗议中国 邻国拒绝掺和

越南河内——周日,越南总理阮晋勇(Nguyen Tan Dung)指责中国在一场领土争端中存在“危险且严重的侵犯行为”,这场争端已经使越南对中国的愤怒情绪达到了多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缅甸参加一个高峰会谈时,阮晋勇向与会的东南亚各国领导人发表了上述言论,越南官方媒体刊登了这些言论。自中国本月将一座大型石油钻井平台拖入越南沿岸的争议水域以来,这是阮晋勇发表的最为强硬的声明。

媒体援引阮晋勇的话称,“这种极其危险的举动直接危及和平、稳定、安全保障及海事安全。”他还表示,越南保持了“最大克制”。

越南河内周日的集会中,抗议者打出反华标语,回应南中国海争端。 Luong Thai Linh/European Pressphoto Agency

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简称东盟)10国的会议通常气氛平和,阮晋勇的言论由此显得异常激烈,但却没有收到一致的公开回应。依据共识行事的各国领导人并没有在周日发表的最终声明中提到这一争端。

他们拒绝参与这场争端,这对中国来说似乎是一个胜利,并且突显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东南亚各国似乎仍没有意愿或能力共同解决南海领土争端。至少有五个国家宣称对该海域的一些岛屿拥有主权,而中国变得日益强硬,日益渴求资源。该海域是一条主要航道,也是潜在的火药桶。

华盛顿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南亚问题专家默里·希伯特(Murray Hiebert)表示,越南和菲律宾“明显希望这次会议能作出更为强烈的反应”。和越南一样,菲律宾也直言不讳地批评中国在南海的海上领土要求。

东盟近年一直无法就南海问题达成一致,而中国的领土主张已经扩至中国大陆以南逾1000英里(约合1610公里)处。由于各国领导人在该问题上存在争议,两年前的柬埔寨东盟峰会没能发表最终声明。

中国是该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柬埔寨、老挝等国都得到了中国的大量援助。

“东盟内部的一些国家确实不想打破现状,”希伯特说。“它们基本上是在骑墙。”

周六,在缅甸参加会议的各国外长发布了一份隐晦的声明,称“严重关切南海的局势”,但没有提到中国。

周日,几百名抗议者在中国驻河内大使馆外举行了和平示威,越南的威权政府则采取了罕见举措,允许官方媒体的记者对此进行报道。示威者举着的牌子上印有“谴责中国的侵略行径”等口号。

在与中国大使馆及一家军事博物馆相对的一个公园里,抗议队伍不断壮大,文学评论家阮春范(Nguyen Xuan Pham,音译)表示,“我们对中国人民及中国文化没有意见,但却对中国政府密谋侵犯我们的行为感到愤恨。”

本月早些时候,中国将前述石油钻井平台拖入了西沙群岛附近的水域。中国控制着这些岛屿,但越南宣称对其拥有主权。

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于周日表示,钻井平台“完全位于”中国海域。该平台距离越南海岸仅有140英里。

自1974年以来,中国一直控制着这些争议岛屿。中越海上僵局在越南官方新闻媒体和Facebook上得到了广泛讨论,后者在越南的城市中产阶级当中十分流行。

中国是越南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两国都是名义上为社会主义的一党专政国家。不过,越南官员有时会利用国内的反华情绪,这种情绪根植于两国由来已久的冲突,随时可能浮出水面。

越南政府正在平衡自身立场,一方面想表现出强硬的对华态度,一方面又担忧反华情绪会让不满的公民团结起来,他们对土地侵占、宗教迫害和其他热点社会话题的积怨正在不断加深。

周日的一些抗议者偶尔推推搡搡,并且冲其他抗议者叫嚷,人们推测他们是便衣。不过,大多数身着制服的安全人员只是坐在附近,没有出手干预。

许多抗议者坚持要求中国把编号“海洋石油-981”的钻井平台从争议水域撤走,一些抗议者还对越南处理争端的方式提出了批评,称政府应该拿出更强硬的立场。上周三,越南外交部举行了一场高调的新闻发布会,出席发布会的有越南高官和国有石油天然气垄断企业越南国家石油公司(PetroVietnam)的首席执行官,在那之后,越南外交部还没有在自己的网站上就此次争端发表任何声明。

越南总理的前述言论见诸媒体之前,河内的时尚设计师、40岁的兰黎(Lan Le)说,“越南的最高领导人应该举行一场新闻发布会,应该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好让越南人民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俄勒冈大学越南现代史和越南政治研究专家祥武(Tuong Vu)说,执掌越南的越南共产党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是忠于中国的保守派,另一派则提倡系统性的经济改革,加强和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他表示,由于对海上僵局引发的长期经济和政治后果感到担忧,越共内部会就如何应对中国的行动展开激烈的争论。

祥武说,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亲中派占了上风,它肯定不愿过于直接地指责中国,宁可通过幕后外交途径为当前的僵局找出一个解决方案。部分的原因是他们担忧,局势的进一步恶化会对双边关系造成更大伤害,还可能给国内批评政府的声音壮胆。

祥武说,“他们只会让问题慢慢平静下来,设法逐步恢复现状。可是,谁知道呢?下一周,抗议的规模也许会急剧扩大,事情也许会朝另一个方向发展。”

Mike Ives自河内、Thomas Fuller自曼谷报道。Chau Doan自河内、Wai Moe自缅甸仰光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