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经济学家林毅夫访加:两岸经贸仍有可为 /

经济学家林毅夫访加:两岸经贸仍有可为

国际著名经济学者、前世银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26日赴卑诗大学(UBC)接受荣誉博士学位,他在受访时表示,希望能将余生用于协助全球开发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至于两岸经贸,他强调尽管过去台湾错失许多良机,但只要奋起直追,善用两岸整合优势,未来仍有可为。

从台湾叛逃中国,成为国际知名经济学者的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对返乡仍相当乐观,因为许多台湾乡亲对他当年前往大陆已能谅解,相信最终一定能回台湾,且早回去比晚回去更好。

他说28岁前在台湾成长学习,之后到大陆学习、工作,直到56岁接任世界银行职务,也是28年,如果还有下个28年,他希望能运用在台湾、中国及世界银行的所学所见,致力于中国现代化并提升全球开发中国家的生活水平。

看台湾经济 “急追还有机会”

至于两岸经贸,他强调“经济一输,全盘皆输”,过去台湾人平均收入高于韩国,现在已被追过,做为台湾子弟,在大陆看到韩国利用中国快速发展的契机不断壮大,反观台湾却错失良机,让他相当心急。

他举宏碁(Acer)为例,当时已是全球第五大电脑制造商,若非“戒急用忍”,大可利用中国市场,配合其国际知名度,现在可能已是全球第一大,而不是由联想电脑靠中国市场壮大,进而买下IBM个人电脑品牌。

诸如此类用人为政治手段,阻碍经济原本应有的整合,是造成台湾经济衰退主因,毕竟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但林毅夫强调,现在为时不晚,大陆经济仍快速增长,由于两岸紧密联系与互补,加上文化语言的便利,只要奋起直追,仍大有可为。他理解台湾学生反服贸的热情,但年轻人的思虑是否全面,有待商榷,例如他刚到大陆时,中国人均收入仅非洲国家的三分之一,没有人看得起中国人,但随着经济发展,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大增。因此任何政策或措施若阻碍经济发展,对台湾的未来都是不利的。

看中国经济 “把握‘后到’优势”

谈到中国经济发展,林毅夫表示,过去中国经济快速成长的主因是充分利用自己在科技与产业方面的“后到”(late coming)优势,用较低成本与较快速度进行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而近年经济成长放缓的主因,也是未能充分运用“后到”优势,反而想在15年内“超英赶美”,想立即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现代科技与产业,因而牺牲了经济。

林毅夫指出,国际间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中国崩溃论”,近期又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做文章,认为是内部结构与腐败问题所造成,不易解决。但他认为这波从2010年第一季开始的经济放缓主要是外部长期因素所引起,事实上印度、巴西等开发中国家,以及新加坡等高收入国家都面临同样情况。

随着国际经济从2008年的衰退中复苏,他相信中国经济成长率在未来20年仍能维持每年8%的增幅。

看双轨改革 “恐有腐败问题”

他不讳言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例如收入分配差距、腐败及环境污染等,主要是中国采“双轨制改革”,给予一些无竞争力产业必要的转型期保护,例如压低利率与资源价格,导致价格扭曲,很容易出现循私腐败,等于是一般低收入家庭在补贴大公司与有钱人的投资活动。

但中国必须完成经济转型,进阶到现代经济。解决之道是让“市场”在企业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根除“双轨改革”所遗留的问题。

对于国际间批评中国企业创新不足,林毅夫强调,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技术与产业水平走在世界前端,“创新”主要靠“发明”,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可透过引进、消化、吸收或购买专利等手段进行技术创新或产业升级,只要采用的技术或投资的产业比国际先进,也是一种创新,这就是所谓的“后到”优势。

看卑诗LNG “商机依旧庞大”

当被问到中国与俄罗斯签署30年天然气供应合约,是否冲击卑诗省液化天然气(LNG)出口中国时,林毅夫强调,俄罗斯的石油与天然气只是中国能源需求的一部分,对加国业者而言,商机仍相当庞大。至于加拿大成立人民币海外结算中心,他认为有助人民币国际化及加拿大成为区域或国际金融中心。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