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阿富汗总统蛮用中国模式或将引火上身 /

阿富汗总统蛮用中国模式或将引火上身

曾经风靡一时的中国模式再次成为热点。近日,即将卸任的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在访华期间说道:“如果阿富汗有机会重新选择的话,一定会走中国式的发展道路。因为它行动高效,决策果断,以结果为导向,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为所有人带来积极的结果。”作为执掌阿富汗十三年的领导人,卡尔扎伊此话一出,中国模式马上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可是,在笔者看来,长期被阿富汗的动荡局势所烦恼的卡尔扎伊可能不太了解中国模式,故说出这样一番存在严重漏洞的话。阿富汗的民主是美国一手扶持起来的,属于外在力量推动的民主。一般说来,民主的形成可以分为三种:内生型民主,内外合力,外力推动。其中,内生型民主的代价最小,转型最平稳,内外合力的民主次之,外力推动的民主代价最大,波折最多。阿富汗本身是个伊斯兰国家,民主的力量弱小,公民社会不成熟,突然在美国的作用下转变为民主国家,难免带来动荡,乃至战乱不休。对于这样一种切身感受到民主转型阵痛的国家来说,稳定和发展无疑是其梦寐以求的理想,因此看到中国表面的稳定和庞大的GDP,自然会十分向往。可是,卡尔扎伊不知道的是,中国的稳定并非真的稳定,中国模式并非值得效仿的对象。

卡尔扎伊说,中国模式行动高效,决策果断,以结果为导向。中国政府的行动力确实高效,可这高效更多的时候是指形象工程和镇压异见人士。但凡在为民服务的事情上,中国政府总是拖沓再三,互相推诿,效率极低,而这恰恰是与普通民众关系最为密切的事情。决策果断确实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对于深陷动荡之中的国家,可是中国的决策果断往往代表着权力之间缺乏制约。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是一种威权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奉行集权,内政外交的决策通常由少数人来决定,没有代议机关的制约,更无需民众的同意,所以容易做出决策。不能忽视的是,容易做出的决策要么是头脑发热的结果,要么是忽视人民利益的结果。以结果为导向,其实就是为了追求经济的发展而不惜一切手段,甚至可以牺牲环境和普通人的利益。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一直令许多国家羡慕,诸如“中国崛起”、“中国奇迹”的说法才不胫而走。可问题是,中国模式到底是什么?在笔者看来,所谓中国模式无非是市场经济和集权政治的合体,即威权主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国经济高速发展,同样是威权主义。如果非要说中国有什么不同,只能说中国比普通的威权主义国家多了一层社会主义外衣。那么,中国是凭借什么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大陆有全世界最好的投资环境和最大的潜在市场。对于资本投资来说,劳动力价格、自然资源、政策、环境保护都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中国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和劳动力,劳动力价格低廉,有利于节省投资成本。更重要的是,中国劳动力缺乏人权保护,不能结成独立工会以要挟投资者,无论是薪资待遇,还是权利地位,均低于同等层次的大多数国家。中国是全世界面积第三大的国家,自然资源丰富,可谓地大物博,虽然总面积不如俄罗斯和加拿大,但是纬度低些,气候条件更好。改革开放以后,动用一切方法引进资本是政策的重中之重,甚至引进资本本身已经成为衡量官员政绩的指标。正是因为这样,各地官员为了吸引资本,尽量给出最优惠的政策,甚至专门成立机构负责引资。很多行业都涉及环保问题,在那些环保法律执行有效的国家,大量的企业是无法生存的。可是,中国却不一样,虽然有环保政策,但是环保部长都不得不调侃中国环保部是全世界最尴尬的部门之一。环保的弱势,给许多在别的国家难以存在的企业带来希望。同时,全世界第一的人口,无疑是个潜在的大市场。既有全世界最好的投资环境,又有巨大的市场,追逐利润的资本、商人肯定一窝蜂来到中国。

在别的国家不能投资的行业,可以来中国投资;在别国投资成本高的时候,可以来到廉价的中国。某种程度上讲,只要不触犯政治底线,中国是投资人的天堂。

事实上,市场、劳动力、自然资源的优势,本来便存在,对于任何一个政府来说,都是一大优势。中国政府所做的,只不过是给出资本最优惠的政策。可是,这种政策本身是有问题的。与资本相对应是劳动力,资本强势,必然导致劳动力的弱势。给资本最优惠的投资环境,背后肯定是损害工人的利益。换言之,中国的优惠政策其实是一种低人权。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优惠政策是有必要的,毕竟人权的进步是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下子从文革水准上升到西方水准。况且,资本的大量引进,确实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人民的生活水平确实得到非常明显的提高。但是,承认优惠政策是有必要的,不代表承认优惠一直是对的,更不代表中国经济奇迹在于所谓的中国模式或者说中国政府。如果说三十年前可以动用一切手段引进资本是必要的,那么至少到了今天,或者说更早些时候,这种牺牲中国的环境和降低国人人权水准的做法肯定是错误的。三十年来,因为官员们的短视,环境遭受极其严重的破坏。三十年来,因为工人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不知有多少事故、工伤、职业病、讨不到工资的案例发生?可以这样说,造就今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最大功臣,正是无数个付出辛勤劳动的中国人,既包括企业家、个体户、科技人员、工人、农民,更包括每一个参与中国发展进程的个人。至于中国模式或者政府的作用,只不过是通过集权政治的方式来保障低人权优势,从而为资本提供尽可能好的环境。可是,这种作用是有限的,是以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为代价,是以牺牲人权为条件,不仅有很多副作用,而且不可能长久。

中国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披着社会主义外衣的威权主义。威权主义在政治上奉行高度集权,权力之间缺乏制约,法治程度低,不仅容易助长暴政,而且还可能严重侵犯人权。因为政治领袖的产生无需经过民众同意,因为没有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议机关,威权主义国家往往存在合法性危机。无论是曾经的韩国,还是今日的中国,都是通过经济的高速发展来弥补合法性危机。可是,单纯靠经济的成就来提高合法性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只要突然有一天经济出现问题,各种积累已久的矛盾便会爆发出来,从而带来严重的社会危机。同时,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生活水平提高,既有利于个体养成独立的公民意识,更有可能在政府和个人之外孕育出公民社会。随着公民队伍的壮大,随着公民社会的逐渐成型,威权主义的地基将会随之消失,所谓的中国模式将难以为继。

可以看出,卡尔扎伊所向往的中国模式本身并不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模式。卡尔扎伊面对的是一个伊斯兰文明的新兴民主国家,问题难免复杂。伊斯兰文明同世俗的民主政治不一样,甚至存在冲突。曾经的土耳其,同样是伊斯兰国家,政教合一,后来凯末尔为了推动土耳其走向世俗化、民主化,进行一系列改革,历经多年,土耳其才勉强和平过渡为一个民主国家。但是,即使土耳其的民主化已经很多年,仍然存在伊斯兰文明与现实政治的冲突。土耳其尚且如此,遑论一个外力推动下成为民主国家的阿富汗。所以说,卡尔扎伊治下的阿富汗还未真正感受到民主的好处,便已早早感受到民主不成熟的坏处,于是才会有学习中国模式的冲动和期望。

最后,不得不说某种担忧,即卡尔扎伊不是不知道中国模式的实质,而是有意做出这样的选择。如果卡尔扎伊真的认同中国模式,那他到底是看中哪一点呢?有人认为,卡尔扎伊可能会看中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倘若真是这样的,或许是一件好事,因为比起基督教文明,中国传统文化可能距离伊斯兰文明更近些。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反对极端,提倡中庸,有利于将伊斯兰文明朝更温和的方向牵引。但是,从卡尔扎伊的一番言论来看,他看中的更可能是行动高效、决策果断的威权主义体制。假若真的是这样,那就相当于威权主义体制和宗教极端相结合,后果不可想象。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