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友好一面 软实力改变在非洲语调 /

中国友好一面 软实力改变在非洲语调

《法兰克福汇报》周六政治版的文章写道,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培养非洲学生,来展现中国的友好,改善提高其在非洲的形象。

李克强5月携夫人出访非洲

" 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他最近一次非洲之行与埃塞俄比亚总统见面时,两人可以用汉语交流,交流两人在北京那所精英大学的共同求学时光。去年10月出任埃塞俄比亚总统的特肖梅(Mulatu Teshome)曾和这位中国总理同一时期在北京大学学习",《法兰克福汇报》周六政治版的一篇署名文章在开头这样写道。

特肖梅只是过去几十年中上万名在中国毕业的非洲学生之一。文章称,当特肖梅80年代在北京大学就读时,给非洲学生的奖学金属于中国政府"革命性的兄弟援助"。"当时的中国仍以革命领袖毛泽东的视角将自己看作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发言人和非洲的援助者。今天,中国致力培养非洲学生,以通过'软实力'支持中国在非洲的经济活动。"

文章写道,继中国的非洲活动遭到西方以及一些非洲国家的 "新殖民主义"批评后,中国政府如今想要改变语调。习近平和李克强在出访非洲时,都突出了那些直接造福非洲人民的项目。"中国不仅投资开路开矿,也在剧场、会展中心、体育馆和派遣医疗队上面投资。'软'外交也包括,习近平和李克强都 首次携妻子一同出访非洲--体现出文化和中国友好的一面。"

教育的力量

另一个拓建"软实力"的途径是培养非洲学生。很多非洲政客和商界领袖都曾在中国留学、讲中文,作者认为,"对于中国而言,他们是交流中的重要联系人和重要桥梁"。"伴随着中国经济重要性的与日俱增,去中国留学对非洲学生越来越具吸引力。特肖梅在北京大学读书时,中国还只是那些去不成欧洲、美国学生的末选,如今中国提供给非洲人很多商机。"

文章提到,据官方统计数据,2013年底共有3.3万名非洲学生在中国留学--相当于在华外国留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大部分非洲学生都是凭借半额或者全额奖学金攻读。到2015年,中国计划将面向非洲的全额奖学金人数提增至1.8万人。另外,中国还向非洲国家的政府官员提供研讨课程。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也在当地培养学生。几个月前,中国政府向亚的斯亚贝巴大学的50名贫困学生提供了奖学金。

73岁讲一口中文的埃塞俄比亚新总统特肖梅

"北京希望借此扭转西方媒体塑造的中国在非洲的形象(新殖民主义)。中国国家媒体中央电视台有一个非洲节目,中国政府借此拉拢非洲记者。中国传媒大学为非洲记者开设了一年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以便他们'更好地了解真实的中国'……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说,大部分非洲学生都属于该国精英,如果他们成为了中国问题专家,就可以更多报道有关中国的客观事实。"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