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海外华人致信广西 吁取缔玉林狗肉节 /

海外华人致信广西 吁取缔玉林狗肉节

尊敬的陈武主席:

我们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爱国侨胞。祖国的繁荣兴盛,是我们的骄傲。祖国的文明进步,是我们的自豪。中共十八大以来的政策路线、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思想,是建设真正强大国家的保障。作为爱国海外侨胞,一如既往地为中华祖国喝彩。广西是美丽的南国边疆省份、它美丽的自然和文化景观,每年吸引无数外国游客,它是中国的一面镜子。在祝愿广西在经济、社会、民生和精神文明上取得新的突破,我们更希望广西给国际社会展现一个真实的、进步的、文明的面貌。

我们今天给您致函(抄送国务院总理、中国外交部、农业部、卫生部、公安部、国家旅游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管理总局),呼吁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采取紧急措施、果断阻止玉林市在今年6月21日举行一年一度的“狗肉节,”并永久关闭这个危害国家、给中央政府拆台、有害民生、有害国家狂犬病防控体系、给中国国家抹黑的“狗肉节。”

广西玉林的“狗肉节”以及其他任何地方的“狗肉节”为什么必须取缔?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并抄送国务院、外交部、公安部、卫生部、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管理总局、国家旅游总局)

首先,“狗肉节”可能导致广西甚至全国狂犬病防控努力的失败。狗肉节期间,上万只活狗从各地长途运输到玉林,徒然增加了狂犬病和其他疫病传染的机会。玉林市政府自己就曾承认,该市是全国狂犬病高发的重灾区(见记者张爱林 2007年的报道http://gx.news.163.com/07/0102/14/33RCB62S006300CU.html)。

2002年到2006年间就有338例狂犬病的发生,受感染者全部死亡。因为狂犬病的发生,玉林每年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67万元。有这样狂犬病肆虐的经历,本应该让当地政府有比其他地区当政者更高的狂犬病防控意识才对。玉林市政府坐视“狗肉节”大操大办,从轻说是放松了狂犬病防控警觉性,从重说来是轻视国民健康、抗拒中央政府严防重大疫情发生的政策指示。本着老百姓的健康、疫病的防控、以及贯彻中央疾病防控政策路线,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有必要责成玉林市政府立即宣布永远取消狗肉节。

第二,玉林“狗肉节”涉嫌破坏社会稳定、激化社会矛盾、妨碍中央建设和谐中华的政策方针。活狗交易中狗的来源不明,早已遭到社会各界的批评。从广西地区活狗交易的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活狗是他人的宠物或农村的看家犬,而且是偷来的。最近在广西发生的村民暴打盗狗贼的事件说明,这类违法犯罪活动已经到了激起民愤、甚至是群体民愤的程度。被害村民所以群起自发捍卫自己的权利、痛打盗狗贼,不就是广西地方执法部门长期不作为的结果吗?狗肉市场的存在、助长了盗狗这类藐视他人权利的偷盗行为。如果“狗肉节”得以继续办下去,偷狗的非法行为就会继续;政府对偷狗盗狗不作为,必然迫使被害人捍卫自己的权利。另外,狗肉产业滋生诸如开具假票证、假防疫证件种种非法犯罪行为,直接挑战国家法律。坐视这个产业和与它有关的偷盗行为而不作为,那么政府的公信力、政府的权威和法律的尊严就会受到极大的打击。所以说,“狗肉节”鼓励偷盗,激发被害者自发维护自己的权利,双方矛盾的上升只会大大妨碍和谐社会的建设,甚至可能导致重大群体事件的爆发。因此,为了社会和谐、公权力的尊严、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有责任终止玉林“狗肉节”。

第三,玉林“狗肉节”是个重大的食品安全隐患。狗肉节上的狗肉的来源有两大渠道,一事长途跨省贩运到玉林的。这些狗饱受苦难,疾病缠身而且相互传染,屠宰时已病得很厉害。中国并不存在肉狗养殖场,国家也没有狗肉的安全检验标准,也不应该有。狗肉的安全性完全不在国家肉品安全的掌控范围内,因此不能成为食物。病狗屠宰和处理过程中,都可能导致从业人员感染疾病,污染的食物也可能导致食客得病。另外一部分狗肉是来自被毒杀的狗,此类肉品对消费者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作为地方执政者,食品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有责任查处此类有毒食品,关闭玉林“狗肉节”可以是该行动的第一步。野生动物的过度消费一度导致“萨斯”的狂虐,狗肉消费的安全隐患必须得到地方执政当局的高度警惕。

第四,玉林“狗肉节”是对少年儿童的心理迫害。在“狗肉节”期间,玉林的街头就成了血流满地的屠宰场。此类当街屠宰,因为其对环境的破坏和对社会风尚的贻害,早已被其他国家用法律的形式禁止。玉林的狗肉商铺,什么时候体惜过行人、体恤过上下学的小朋友的心理感受?这种将血淋淋和野蛮的场面强加给路人、甚至强加给上下学的小朋友的心理暴力行为,政府怎么可以听任其存在?心理学研究早就指出,将残酷呈现到年幼的孩子面前,会打掉他们对他人的同情心。我们谴责广东路人对小悦悦的冷漠、我们不理解为什么老人跌倒了没有人扶,这些谴责都没有错。但是,我们更要谴责那些制造冷漠的行为。玉林“狗肉节”以其当街杀狗、光天化日下炫耀暴力,就是在制造冷漠。广西自治区政府和自治区妇联作为青少年的保护者,有责任站出来,终止玉林“狗肉节”这个制造冷漠、对青少年进行精神迫害的“节日”。

第五,玉林“狗肉节”是文化习俗,还是打着文化、民俗的幌子进行的商业牟利活动?这个问题值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认真思考。个人吃什么,是个人的权利,大家对此没有异议。但是,打着“文化”和”民俗”的招牌,把有食品安全隐患、对涉及偷盗的食品的消费,说成是一个地区的风俗,就值得商榷。即使某个吃法、某种事物来源完全合法并带有一定的地方特征,这也不是维持某个落伍习惯的理由。中国妇女以前裹小脚,残酷至极,也曾被当着“文化传统”抵抗铺天盖地的谴责声。人类的文明进步脚步,从来不会因为某些落伍的、残酷的“文化”而停下来。粉碎裹小脚、抽鸦片、包办婚姻等文化陋习后,中国优秀文化得以更加发扬光大,中国得以进步的更快。玉林“狗肉节”的文化和民俗说,应该休矣。为了中国文化不被落伍的习俗所拖累,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有责任终止玉林这种打着文化旗号、破坏中华文化、破坏中华主流饮食文化名声的残酷和非法饮食陋习。

最后,作为热爱中华祖国、心系祖国同胞、爱惜国家声誉的侨胞,玉林地方几年来因“狗肉节”给广西甚至全中国带来的名誉上损害,让我们海外侨胞痛心。去年六月21日前后,仅在48小时内,玉林狗肉节就吸引了多达4万多来自各国人士的谴责。这些外国人中的大多数都对华友好,和我们一样对玉林当局无视国民健康、无视国家形象的不作为感到失望。好山好水的广西,有中国大陆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国际友人最喜爱的观光地。玉林“狗肉节”不仅破坏玉林的名声,也破坏国家的旅游事业,更是破坏了国家的声誉。我们呼吁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体惜国家外交人员在国外为国争光的努力,坚决取缔玉林“狗肉节”这个破坏国家外交政策的行为。

玉林“狗肉节”是广西之耻,我们期望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果断采取行动。

“表面上看来,这是动物保护者的一次护狗行动。从行为艺术到网络谩骂,双方争得死去活来。在虐杀、道德沦丧等血淋淋的词语下,爱心软暴力一再赢得眼球。盲从欢呼者似乎没有意识到,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利才是现代法治社会必要的核心价值观。”

这是2013年,广西玉林狗肉节时,《华声晨报》应时应景的一篇报道里的一句话。对,它是广西的一份报纸。

在这份报纸里,虐杀、道德沦丧这些词语变成了血淋淋。

在这份报纸里,爱心成了一种软暴力。

在这份报纸里,赞成动物保护的人们成为了盲从。

在这份报纸里,法制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从吃狗肉开始。

每年的6月21日,玉林狗肉节。

也就是每年的这天,让玉林扬名海内外,。

这一天,玉林的亢奋和狗的悲鸣形成一种独特的气氛和色彩。

一大早,街上的门面开始在门口杀狗,这个“喜庆”的日子,看热闹的熙熙攘攘,游客驻足观望,背着书包的孩子从这里溜溜达达走过。

用刀,用棍,用叉,多年的经验让杀狗成了一件驾轻就熟的手艺。

哀嚎,嘶鸣,喷溅的鲜血,成了这个节日独有的旋律及色彩。

“这天,大批自愿者的呼吁和传单,依然不能阻挡玉林人吃狗肉的热情。傍晚6点左右,家家户户把狗肉荔枝端上桌面。市区大街小巷的各个大排档和饭店人声鼎沸,不分男女老幼,这里一群那里一堆,吃荔枝喝酒吃狗肉,汗流浃背。男人们脱光上身,划拳猜码,欢声笑语一片。”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志愿者手里录制的许多血淋淋的杀狗场面。“店老板拿着一根棍子走近铁笼对其中一条小狗的头部猛敲两下,小狗应声倒毙。其它小狗哀鸣一片。”

微博里的报道更是触目惊心:“广西玉林狗肉节要杀死大约1万条狗!场面血腥无比。狗被关在笼子里,任食客挑选,挑选出的狗用残忍方式致死。有的狗只是被打晕,丢到热水锅里去毛时会被烫醒,于是努力挣扎,但仍被强行按住……”

几乎每年,玉林的狗肉节都会变成吃与不吃的交锋。

浙江省金华市干西乡每年要举行物资交流会,并同时举办“湖头狗肉节”。2011年8月开始,国内一些动物保护协会关注此事,发帖声讨这一行为,关于禁止当街宰杀狗的贴子被多家知名网站转载。此后,大量网民通过论坛、微博等途径,反对当街杀狗,要求“取消‘湖头狗肉节’”的呼声越来越高。金华市婺城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网民意见,多次召开会议寻求妥善解决的方案,了解湖头“狗肉节”的历史来源和现状,征求对举市民办“狗肉节”的意见。最终在2011年10月18日取消举办“湖头狗肉节”。

《华声晨报》把此称为“网络讨伐的胜利”。

“其实玉林狗肉节只是约定俗成,算是民间节日,和金华的狗肉节性质完全不一样。”一位玉林的官员说。

这是把耻辱当徽章。

“夏至是玉林的重要节日,这个时候也正是新鲜荔枝上市的黄金时节。久而久之,狗肉荔枝节便成了玉林的饮食特色文化。”

这是狗和荔枝的最莫名奇妙的缘分。

对于即将到来的2014年玉林“狗肉节”,呼吁取缔的呼声一片。

对于“狗肉节”,亚洲动物基金中国猫狗福利项目经理邓轶丹的说法比较中肯。

“在中国,基本没有所谓的‘肉狗’养殖场,因为狗作为食肉动物一直以来并非作为肉用家畜被人类饲养,他们更多是作为人类的帮手和伴侣而与人类共同生活。玉林市在这样的情况下举办狗肉节,很难以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

清华大学NGO研究所贾西津副教授认为,对于动物的关怀如何更好地和习俗融合,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强行取缔是一柄双刃剑,需要时间、需要动物保护思维的扩展和感知,需要人文倡导,文化转移。

但是,时不我待。

截至记者发稿时,海外爱国侨胞就取消玉林狗肉节的致函已经寄往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室,同时,这份呼吁书将抄了送国务院、外交部等八个国家相关部门。

“呼吁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采取紧急措施、果断阻止玉林市在今年6月21日举行一年一度的‘狗肉节,’并永久关闭这个危害国家、给中央政府拆台、有害民生、有害国家狂犬病防控体系、给中国国家抹黑的‘狗肉节。’”

这是致函的开头一句话。

《中国周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对呼吁书提供法律依据以及补充修改的李坚强(皮特),他是美国休斯顿大学的教授,中美动物保护法比较研究的权威专家,中国西北政法大学动物保护法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采访实录

《中国周刊》:赞成玉林“狗肉节”的一个依据是,这是一种习俗,是玉林的饮食特色文化,是民间节日,认为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不能强行取缔。

李坚强:玉林“狗肉节”是上世纪90年代初民间自发形成的节日,说习俗只是一种说法和幌子,如果一个恶劣的习俗,或者说不适合现代社会要求,和社会道德相违背的习俗就没有必要存在。在古代,妇女缠足也是一种习俗,当年在废除的时候也遇到不少的阻力,说是文化,道德,以及传统,唯一没有看到的是人性残酷。习俗如果成为糟粕,就是恶俗。

《中国周刊》:“我觉得吃狗肉和吃猪肉、牛肉、羊肉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属于正常的大自然的规律。好比老鼠多了不行,猫比老鼠多也是一种自然灾害,这个是生态平衡。”有玉林的网友这样说,您如何看?

李坚强:在我们国家,鸡肉和猪肉以及牛肉都有动物检疫标准,猪肉都有产地可追溯。问题是狗肉是没有国家检疫标准,其实也不应该有。狗肉其实是处于国家的防控体系之外的,是非常危险的。

第二点,即使说狗肉可以吃,那狗肉的来源应该可追溯,但是现在很多的狗肉都是偷来的,还有一部分是毒药毒死的。还有一个问题,因为中国人吃肉喜欢吃鲜,那怎么办,就要多方收集活狗,一般一大卡车狗能达到500只,收集500只狗不容易的,需要各路人马到各个乡镇里面去买、去偷,大概需要20天的时间,这期间收集来的狗都聚集在一起,狗聚集到一起容易得病,一得病就会传染,一传染就会死掉。去年动物保护组织在玉林救下了一车狗,大概100多只,后来只剩下20多只,其他狗全部死掉了,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染病了。

《中国周刊》:玉林狗肉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动物保护的一个现状,那么作为中美动物研究者,中美或者说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动物保护有哪些不同?

李坚强:中国对于动物保护方面的努力是举世瞩目的,有很大的进步和成就。和韩国、日本相比较起来,中国动物保护的程度远远超过日本和韩国,这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一件事。一个例子,在中国,参与动物保护的人里面有三分之一是男性,而动物保护在全球都是女性占主要的。在韩国,动物保护方面参与的男性很少,有的根本就没有男性。所以说,中国大陆的动物保护是一个不分性别的运动。从性别参与的方面来说,中国和美国是非常相近的。

在动物保护的立法方面,中国要比美国落后很多,美国每个州都有反对虐待动物的法律,比如说玉林当街杀狗,当着路上行人,上下学的孩子,这在美国是绝对不容许的,因为美国科学界早已有研究,如果让一个小孩子从小看到这么残酷血腥的场景,他们会丧失同情心,所以在美国没有可以选活物当面宰杀的农贸市场。第二个原因是,现场宰杀不卫生,会有大量细菌的感染。在美国,家养的宠物包括狗,如果主人大声训斥更别说打狗虐待狗,邻居发现就会举报。

《中国周刊》:国外媒体以及民众如何看待玉林狗肉节?

李坚强:华侨以及国外的媒体包括民众普遍的反应都非常负面。就美国来说,对于玉林狗肉节的反应是非常大的。美国的报道是全面的否定。对于去年玉林偷狗事件中小偷被暴打一事,美国的报纸评论说,他们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也说,老百姓私自打人是不合法的。所以说,地方政府对于偷盗行为不作为,对于犯法行为不作为的话,那么老百姓会自己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导致的结果就是养狗的人会和狗肉的黑市产业产生激烈的冲突,引发社会动乱或者群体事件。

作为我们在外国的中国人,经常需要给外国人解释:中国饮食文化的主流是好的,狗肉也不是中国经常吃的菜,这个只能称之为“支流”,甚至可以说是不入流的文化和民俗。

《中国周刊》:刚才您提到,狗肉不应该有国家检疫标准,这是为什么?

李坚强:因为狗肉不适合吃。除了安全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大陆有一亿三千万条狗,相当于每十人就有一条狗,美国80%的家庭是有宠物的,但他们大部分养猫,狗是第二位多。一般来说一个社会如此多的宠物,那么对于宠物的伤害和杀害的容忍度就很低,中国大陆有一亿三千多万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一个极少看到残酷的社会环境里面,所以对于动物的虐待他们是很难接受的。还有狗很大程度上已经是人类的伴侣,而且狗的价值远远大于一碟菜的价值,它可以导盲、救护、救援。

《中国周刊》:请您谈谈动物保护和动物福利之间的关系?

李坚强:动物保护是个大概念,这个大概念之下有两个小概念,一个叫动物权利论,另外一个叫动物福利论,两个都是保护的概念。

动物权利论者,倡导的是动物制品、皮毛,包括肉,都不能用不能吃。由此,动物权利保护者以前曾会到农场把养鸡场的门打开,放火去烧餐厅,看见穿裘皮大衣的女士,会把一桶油漆倒在人家身上。

第二种叫动物福利论者,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你可以吃动物的肉,包括猪肉、羊肉、鸡肉,但是能不能让他们在死之前不那么痛苦,不那么残忍,能不能对它们好一点。

但是动物福利论者还是认为有些动物是不适合人类吃的,包括狗肉猫肉。不能吃是因为有不可逆转的残酷性在里面。我们已经有很多吃的选择,没必要去吃这些动物。

《中国周刊》:中国的动物保护应该怎么做?

李坚强:首先要拟定动物保护法,以及反对虐待动物保护法的修订,这要进入全国人大的议事日程。这个可以说国内已经在做了,而且已经有理论基础了,一方面,西北政法大学孙江教授已经做了动物保护法的学者建议稿。第二个方面,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的动物保护法已经有了,吃狗肉在台湾和香港是被禁止的,他们能做到,大陆完全也能做到。第三点,大陆已经有了一定的民意基础,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于动物保护的认同比上一代人更强烈,他们是将来社会的中坚。

《中国周刊》:除了您谈的这些,禁止玉林狗肉节还有哪些作用?

李坚强:我的几个美国朋友去年去桂林,对于桂林山水赞叹不绝,但是他们对于玉林狗肉节非常的吃惊,这么美的地方怎么会有如此丑陋的东西。所以说,在政府层面如果取缔玉林狗肉节,将会对于玉林,包括中国的声誉得到更好地宣扬。

还有重要的一点,目前来说,玉林包括广西其他地区都是人感染狂犬病的高发地区,这与玉林狗肉节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地方政府对于狗肉节听之任之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中国周刊》:您的呼吁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李坚强:希望能引起中央政府的关注,国家每年都要花很多钱建立狂犬病的防控体系,而且在狂犬病的防控体系的建立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印度每年有两万多例的狂犬病,中国才两千例上下,这足以说明我们政府在这方面的努力。那么,我们怎么能够容忍狗肉节上让这么多的病狗聚集,从而使得这种防控体系坍塌?所以说当地没有全局观念,没有把国家的防控体系放在眼里,是地方利益在作祟。其实狗肉节在当地并没有产生多大的经济利益,他们现在只是想把它做大。做大就麻烦了,必须要割舍。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