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中国银行“优汇通”业务会火还是被灭火? /

中国银行“优汇通”业务会火还是被灭火?

2014年7月9日,中国银行因央视的一则“中行违规洗黑钱、大量国内资金外流”的报道而陷入了暴风眼中。地下钱庄、洗黑钱、数额巨大.....这家中国最负盛名的国有银行突然受到了来自这个国家最大媒体的指责,舆论一时哗然。最直接的反应是中行股价因此消息应声下跌。中国银行A股当日跌0.78%,收报2.56元/股,刷新最近6个交易日低点。H股收报3.49港元/股,当日下跌2.79%,为近20个交易日以来最大跌幅。

央视暗访

央视新闻:中国银行洗黑钱

2014年7月9日央视一条时长20分钟的专题新闻报道了中国银行开办的“优汇通”业务涉嫌洗黑钱。特别是其中暗访中中国银行某支行的工作人员说了这样的几句话:我们不管您的钱从哪来,怎么来的,都可以帮您弄出去,别管您的钱有多黑,多见不得光,银行都有办法给你洗白,并且安全的弄到国外。这几句话毫无疑问成为中国银行开办的“优汇通”业务涉嫌洗黑钱的铁证。

央视新闻说:按照我国外汇管理规定,每人每年最多只能换汇五万美元,那么为什么中国银行称他们可以为需要移民的客户无限额地换取外汇,并且还可以直接打到国外账户呢?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其实银行的这项换汇业务并非是光明正大的正常业务,里面还隐藏着猫腻:

央视报道

不做宣传,资料不能公开,客户不问就不说,银行如此隐秘的业务不免让人生疑。北京某支行的一位副行长偷偷告诉记者,这项业务其实并不符合国家相关外汇管理的规定,不是那么见得了光,所以中行只是偷偷在做,今年初就因为外管局检查而停了一段时间。

脏钱也能通过投资移民的渠道逃到国外,这样的话银行跟非法地下钱庄又有什么区别呢。记者发现,银行不仅在干着类似地下钱庄的买卖,而且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已经抢了不少地下钱庄的生意。

“优汇通”到底是个啥?

据中国银行(加拿大)个人金融部市场主管蒋东琳此前介绍,优汇通这一产品是中国银行全球推广试点产品,自2013年9月起在加拿大正式推广。她指出,在中国政府主导下的人民币全球化试点中,中国银行是唯一获得人民币大额跨境汇款业务试点的国字号银行。“优汇通”的最大亮点就是无须蚂蚁搬家避开每年五万美元的外汇额度,避免坠入地下钱庄的灰色地带,在境外购房、偿还房贷、投资移民款这些指定用途下,可以不受每人每年5万美元额度的外汇管制。

新浪民调显示:77%的人认为“优汇通”洗黑钱

据介绍,此产品必须符合:境内来源证明,境外符合三种指定用途证明。其中境内资金来源证明(其中之一) :工资收入、企业分红、资产处置所得、高管收入、银行贷款等收入来源证明。境外汇款用途仅限指定的用途,包括境外购房、偿还房贷、投资移民款。

在费用方面,中国银行(加拿大)将收取300加元办理手续费。此外,以上文件由中国银行(加拿大)认证,监督整个业务办理。这些文件如是英文需作翻译认证等工作,客户可以自行请中行认可的翻译公司办理,或通过中行代为办理,客户按实际发生金额支付。

中国银行反击:

央视是党的喉舌,一言九鼎,但是中国银行也是国字号老大,当然不好欺负,这两者掐起架来后面会隐藏什么样的暗语?

中国银行对央视报道快速做出反应,称操作完全合规。中国银行发布澄清公告称:“经向有关监管部门汇报,本行及相关银行在试点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基础上,在符合监管原则的前提下,先行先试,于2011年试点推出人民币跨境转账业务,仅限投资移民和海外购房置业两种用途。”

中国银行加拿大网页上没有相关业务介绍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银行先行先试的人民币跨境转账业务近日被推上风口浪尖。中行有关人士周四对路透明确表示,该项业务不违规、不违法,因此不会叫停。“这项业务是经有关部门同意进行试点的。但中行在内部控制上是有漏洞,要自查,会进行整改。”

而国家外管局一位官员称,人民币跨境业务由央行货币政策二司主管,外管局不会参与,“说外管局已入驻中行,肯定是假消息。”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期间则回应称,“这件事昨天刚刚发生, 所以我们说时间是不够的,首先要弄清情况到底是怎么样,还需要花点时间。”

业内人士解读:央视这回有点猛

首先,优汇通是一款跨境人民币跨境汇款业务产品、而非外汇产品。目前,境内银行的外汇业务由外管局进行管理,而跨境人民币业务则由央行进行监管。因此,所谓“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指控实际上是不成立的,因为汇出去的是人民币而非外汇。

事实上,在央行开始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以后,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监管格局:外管局管外汇、央行管跨境人民币。外管局对于跨境人民币的事情是缄默不语的,而央行则希望尽快做大结算额、加速人民币跨境使用。

其次,“优汇通”是一款和监管机构报备过的产品,如果报备过,再得出地下钱庄的结论就不妥。中行在公开回应中称,其业务办法和操作流程均已事先向有关监管部门做了汇报。办理时业务材料进行逐笔审核,且每笔业务均报送监管业务系统。

金融监管微信号评论称,央视的报道着重用“洗钱”加以“界定”,显然不够严谨。国外监管部门即便定罪 “洗钱”并重罚或和解也是经过至少1年的专业调查取证,国内监管部门对洗钱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从银行制度框架上不至于如此混乱,一项创新业务被扣上 “洗钱”帽子。当然销售过程基层客户经理违规行为不容置疑。

财新网的报道说:从新闻报道规范而言,如此力度的负面报道,缺乏对中行、央行、外管局的正面采访,在新闻操作上是有失范之嫌的。央视报道中的采访对象,平安证券首席 经济学家钟伟、中信银行国际金融市场专家刘维民均公开发布声明,批评有关记者误用了自己的观点,以采访跨境资本流动和投资移民为由,将视频采访内容移花接木到了对具体银行具体产品的评论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介绍,央视暗访基本上是瞎扯,实际上中国银行在办理此项业务时审查是非常严格的,比如公务员就不准办理此项业务,在所有业务申请中大约有60%的申请者因审查不合格被拒绝。

一名资深移民专家告诉记者,因为有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限制,此前投资移民会采用各种办法把钱带入加拿大,比如自己携带一部分,在国内找几个亲戚朋友,通过多人户头把钱分批汇出来,也有人在香港或其他国家有账户,通过这些账户把钱汇到加拿大,还有人找到汇款公司,等等,自从中国银行推出优汇通以后,办投资移民或在加拿大买房就可以通过优汇通一次将款打过来,确实方便了许多。

本网记者查询加拿大中国银行,得知所有经理都在开会,暂时无人接受采访。

钟伟、刘维明就中行事件连发声明:受访被断章取义

继平安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钟伟声明称央视对其采访“断章取义”后,7月10日,另一位接受央视采访的中信银行国际金融市场专家刘维明也发表类似声明。

刘维明声明全文如下:

昨天,相关媒体报道了一条有关"优汇通”业务的新闻,其中未经本人同意,不恰当的引用了我在另一时间对另一主题的评论内容。

刘维明

该内容是一个月前媒体记者就人民币汇率改革及跨境资金流动问题的采访,本人当时的原话如下 :“一个国家的外汇使用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监控,能够监控得到数据和流向,我们监控不到那就有可能出风险,比如资金外逃,或者造成热钱集中涌入,都会对金融体系造成影响。”此观点重点是强调监管的重要性,没料到竟被"移花接木"到昨天的报道中,不仅侵害了本人的权利,也对相关金融机构造成伤害。

为此,本人特做以下声明:

1、本人从未对“优汇通”及其他任何银行外汇业务接受采访或进行评论;

2、在一个月前的采访中,本人只对市场进行评论,主要谈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相关问题,从未涉及银行具体业务;

3、昨日报道"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做法已经严重违背新闻真实客观的基本原则,本人深感愤慨,对该报道造成的不良影响深感不安;

4、本人对此事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