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重庆催乳师:要存活 行业必须“干净” /

重庆催乳师:要存活 行业必须“干净”

一点提醒

“我们的门诊经常接到被催乳师催出乳腺问题的人,这个行业,除非是有专科医学背景的人从业,否则都是乱弹琴。”——西南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杨新华教授

市场上叫得越来越响的“催乳师”,并未获得官方身份认可,没有国家权威部门对其进行资质认定。至今,重庆也没有一家行业协会授权的催乳师培训机构。——重庆市家政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建华

这一行业还处于三无环境中运行,即“无职业目录、无资格认证、无监管部门”,亟待规范。——联英人才副总裁曾华

问题奶粉、传统喂养方式的主流传播,让不少年轻妈妈回归母乳喂养。双手在细如发丝的乳腺管道间行走,收入以小时计费的职业也应运而生——催乳师。业内人士估计,目前重庆有近2000人从事催乳职业。

重庆催乳师的生存现状如何?是否真如坊间传闻,“手指一按,月入上万”?近日,重庆晨报记者采访多名从业者,各方说法共同呈现出一个令人尴尬的现状:催乳师,这个新生的行当,正如同新生婴儿一样,自身也在经历艰难的哺乳期,等待成长。

两个催乳师的故事

曾是一名医生,她说

要活下来,整个行业必须得“干净”

提及催乳师,三甲医院产科医生们共同的印象是:干这一行的人多,正规的少,游击队多,真懂行的人少。所谓“真懂行”,是指具有医疗背景的从业者,转行前,曾是医生或者护士,她们持人社部授予的资格证上岗。

目前,在重庆催乳师行业中,极其小众,丁小燕就是其中一位。严格意义上说,她们不算是催乳师,而是母乳喂养咨询师。

31岁的丁小燕,曾是大坪医院的麻醉医生,她持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母乳喂养咨询师”资格证书。获得部分三甲医院的“身份认可”,丁小燕算重庆第一人。最忙的时候,她横跨主城六区催乳,每天要服务六七位新妈妈。

2009年,一次催乳经历,让丁小燕决定入行。当时我刚生完小孩,和现在很多产妇一样,奶出不来。”当晚,丈夫上网搜索,临时“搜”来一位催乳师。

深夜10点,“催乳师”到了,50多岁一大妈,啥都没带,就拎了个麻油壶。当晚,催乳师“出手”1小时,痛得她嚎啕大哭,大妈收费400元走人。第二天一早,乳没催出来,丁小燕被家人送到医院,诊断为乳腺炎,并发低烧。

同年,上海、江苏等地已掀起“催乳师”培训热潮,丁小燕决定转行。得知人社部有专门针对具有医疗背景群体(医生或护士)的母乳喂养培训,丁小燕飞到青岛,学了半年,考到《母乳师喂养证》后,辞职转行。

要想长久地生存,催乳师们必须靠“口口相传”的广告效应。但丁小燕觉得,更要靠“人品”和“职业道德”立足。“这一行,很多所谓的催乳‘独门手法’‘独家秘方’,其实就是什么都不教给客户,产妇只得一次又一次地请你上门。”

目前,重庆催乳师行业普遍的收费标准是600元上门通乳三次,每次1小时左右。若再需要上门往往需要再加钱。

在主流的从业者们看来,重庆催乳市场极大,特别是最近两三年,需求量成倍增长,但从业者良莠不齐。保守估计,无论是否持有正规资格证,重庆目前起码有2000人从事专门的催乳工作,她们中不少人过去是月嫂、保姆。

“要活下来,整个行业必须得‘干净’,否则市场越来越乱,只能抱团等死。”丁小燕多次重复这句话,蹩脚或浑水摸鱼坏了名声的“催乳师”,是她们最想淘汰出局的群体。

曾是一名月嫂,她说

性价比高,但现在越来越不好做了

“出身”各异的重庆催乳师们大多门户林立,鲜有共同的交流平台。相对于丁小燕,46岁的张开卉,算是游走于这个行业高、低两个段位之间的群体代表。因为人脉广,她同时挂靠5家家政服务公司和催乳机构。高中文化的张开卉,每月轻松收入上万元。

2011年5月,月嫂张开卉决定转投催乳师行业,她在江北一家培训机构缴费4200元,培训半个月后,拿到“催乳师资格证”。

张开卉说,重庆的催乳师,大多持培训机构颁发的“催乳师资格证”或“保健按摩师”“育婴师”三类资格证上岗。究竟培训机构发的催乳师证靠不靠谱,没有考究过。

在培训班,张开卉学的是点按穴位之类的基本技巧,“我们主要是学找穴位,膻中、天池、天溪、渊腋……这些穴位必须熟悉。”靠一双巧嘴,和4年月嫂的人脉累积,张开卉并不缺业务。目前,她重点挂靠家政公司和催乳机构。

偶尔,熟识的月嫂们也会给张开卉介绍“业务”,当然了,“行规”是要给对方提成,每笔业务返现100元。

“这一行,没有收费标准,基本上有点资格的收费是150-200元一次,每次服务在1-2小时之间。”不过张开卉也坦言,少数催乳师也看人喊价,遇到家境看上去不错,急于求成的新妈妈,会自抬身价到800元做3次疏通。

近两年,客户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张开卉感觉,这一行越来越不好干了。她身边,很多“同行”如今又再度回去做月嫂。

“我们都是半路出家,手法好的不多,你说产妇的奶水,究竟是你催出来的,还是娃娃给吸出来的,这些都不好说。”有时,遇上较真或有些催乳常识的客户,三次上门后仍催不出奶,会被要求退款。

张开卉承认,在目前的催乳师行业,的确存在不少乱象,过分夸大按摩、手法神效,是这个行业最大的弊病。

催乳师的人脉、手法和口碑等因素,决定其月收入高低,干得好的,月入上万。但更多的人,扣除支付给各类中介、挂靠机构的费用后,收入大多维持在4000-6000元的水平。也有很多人熬不住,中途离场。

“相对家政服务的其它工种,催乳师的确算性价比非常高的活,但现在越来越不好做了。”张开卉这样感叹。上个月,潼南老家的侄女打算跟她“学手艺”,也做催乳师,张开卉拒绝了,“没有金刚钻,不好揽瓷器活”。

催乳师是如何炼成的?

5000元培训16天,扎堆医院发名片

催乳师们的行踪很好找,她们扎堆出现在医院的孕检室、产房外,散发各类“月嫂服务”、“保姆家政服务”等名片,这种扫雷式的宣传方式,是大多数催乳机构揽客的主要渠道。

8月12日上午,重庆晨报记者先后前往位于渝中区、沙坪坝的三家三甲医院产科,每家医院逗留的1小时里,至少被发放三张以上的催乳师名片,各路催乳机构,所打出的名头一个比一个响,“全国连锁”“唯一官方认可专业机构”“无痛、包通”等。

昨天上午,沙坪坝渝碚路,记者找到两家培训催乳师的机构。

第一家催乳师培训中心看起来很“正规”,墙上悬挂出多张来头不小的资质证书,称是劳动部门授权的重庆市最专业的中医催乳培训基地,颁发国家承认的资格证书。

负责接待的女子介绍,这儿主要培训无痛催乳。按学习时间长短和内容的多少分为高级和中级培训,中级培训费用5000元,时间16天包会,主要培训一般通乳。

高级培训则在一般通乳基础上学习针对生宝宝前乳腺增生的治疗等知识,费用6000元,20天学成结业。

几个失败案例

催乳几次无效,还进了医院

谈及催乳师,曾经雇佣这一工种的妈妈们同样有人欢喜有人愁。去年7月,32岁的张洁在沙坪坝一家三甲医院产下男婴,出院后,没有奶水愁坏了一家人。很快,她以600元无痛包通的价格,请来了一位催乳师吴姐。

吴姐上门时,阵容很强大,她以师父身份带了两名学徒观摩整个催乳过程,“她第一手下来时,我就叫了,整个过程痛得我哭。”按摩了40分钟后,吴姐表示,已经通乳,但一番折腾下来,张洁还是没有奶水。三天后,吴姐再度上门,按压几下后称堵得厉害,需要食补,求奶心切,张洁又消费了400元,买了4盒独家秘方的催乳汤。

当晚,张洁出现低烧,乳房胀痛,被送到西南医院。医生表示,胀痛原因可能是过度按摩伤害到了乳房的软组织”。“再度联系吴姐时,要么自称在外地,要么就关机。”

类似的经历,还发生在29岁的莫小庆身上,第一任催乳师经熟人介绍而来,以200元每小时的价格雇佣,但三天后出现乳腺问题,到医院治疗。

“有了教训,我意识到必须先查验对方的资质。”最终,莫小庆在医生和母乳喂养师的指导下,逐渐有了奶水。

名词解释

催乳师

网络百科这样给“催乳师”下定义:对专门催乳的人员的一种称呼,在中国公布的职业目录中,并没有催乳师这一职业。所谓催乳师就是通过催乳技术即中医推拿手法,为产妇解决产后无乳、乳少等症状的专业护理人员。

专家说法

现阶段民间催乳师 技术多不可取

重庆市家政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建华表示,最近几年,关于“催乳”造成乳房受损的投诉不断,有的人顶着“催乳师”的名头,其实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催乳师”鱼龙混杂,影响着家庭服务质量。

在目前公布的国家职业工种目录中,并没有催乳师这一职业,也就是说,市场上叫得越来越响的“催乳师”,并未获得官方身份认可,没有国家权威部门对其进行资质认定。至今,重庆也没有一家行业协会授权的催乳师培训机构。

目前社会上的“高级催乳师”、“中级催乳师”等各种证件,都没有官方认证,都是企业或培训机构颁发的,“民间”自封头衔。

联英人才副总裁曾华说:“目前国内部分一线城市,劳动部门或者行业协会,已经在牵头引导正规的催乳师职业培训。”但很明确的一点,国家的职业技能考核中,目前找不到催乳师这一项。这一行业最终究竟走向何处,是兴起一时后隐退还是最终破茧,还有待讨论,可能性有两种,一是在月嫂和育婴师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加重催乳师涉及的部分,由其代替催乳师;二是能够掌握专业催乳知识和技能的群体剥离出来,催乳师作为一种职业得到官方认可。但目前,这一行业还处于三无环境中运行,即“无职业目录、无资格认证、无监管部门”,亟待规范。

催乳师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我们的门诊经常接到被催乳师催出乳腺问题的人,这个行业,除非是有专科医学背景的人从业,否则都是乱弹琴。”西南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杨新华教授说,按摩对促进乳汁分泌确实有一定效果,但现阶段民间催乳师的技术多不可取,如果催乳不当,则将导致产妇患乳腺炎,严重的还会造成乳腺管挫伤甚至断裂。

沙区一孕产妇养生中心,催乳师正教一位准妈妈如何催乳。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